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方軍:創新 跨界的精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7日 22:53 周末畫報財富版

  創意是以前要素的一個新的組合。

  潛藏最多創意可能性的地方在哪里?試著跨界,就能發現。

  撰文 方軍

  在2001年,英國石油公司(BP)的格雷格·格里姆肖被公司內部網絡上的一個招聘職位吸引了,但這個電子人力資源項目組的崗位似乎并不適合格雷格,他沒有從事信息技術工作的背景,又對人力資源一無所知。現在,格雷格已經是英國石油公司全球電子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這也是他在英國石油公司的第13種工作,之前的工作包括生產化學師、系統生產工程師、商業分析師等等。這樣的職業發展路徑在英國石油公司并非特例,它鼓勵員工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個目標。通過讓員工在各種看似毫無重疊的崗位中轉移,英國石油公司讓各種各樣的想法在公司內傳播、混雜、創新。按照BP CEO約翰·布朗的說法,這個過程就是,“通過學習創造知識”。

  當不同領域發生交叉時,各種觀念碰撞、融匯,我們往往能獲得出其不意的創新。人們從文藝復興中得到很多啟示,在《美第奇效應》中,創新專家弗朗斯·約翰松則把文藝復興歸功于各學科眾多領域的人如雕塑家、科學家、詩人、哲學家聚集到佛羅倫薩,他們相互了解,相互學習,打破不同學科、不同文化的壁壘,使得人類的創造力爆發。在弗朗斯所稱的不同領域的“交叉點”,我們能發現無數不落俗套的創新想法。弗朗斯認為,當把我們認為完全無關、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聯系在一起后,就能發現“改變自身、改變組織行為,從而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們這個世界的思想”。

  像格雷格那樣在多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職業領域中轉換,實際上是通過移動自身,我們把自己變成了多個領域的交叉點,從而激發出創新。已故著名廣告創意大師、智威湯遜廣告公司總監詹姆斯·韋伯·揚曾經總結創意的首要普遍原理就是——“創意是以前要素的一個新的組合”。人們都在尋找創新與創意的秘笈,其實BP、弗朗斯和揚的發現都指向了一個潛藏最多創意可能性的地方—跨界,立刻能發現精彩。

  創新第一步:多樣化

  跨界,首先要多樣化——有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都刻意涉足幾個領域,并且在工作、專業之外有著多彩的生活。

  人的多樣化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的目標是找到一個好創意,那么在開會之前自問一下,最不相關、根本不被考慮邀請參加討論的人是誰?請他加入常常會有意外之喜。最激動人心的創意場景和弗朗斯描述的大西洋深處霍達島的彼得咖啡館有著相似之處,那里的人身份不一、民族各異,“像是參加一場隨機組合想法的智力游戲,一種想法引出另外一種,很難猜測接下來人們又會冒出什么主意!

  多樣化的第二步是把我們自己多樣化。我們自己通常都有長期工作的領域、所擅長的技能,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變成“專家”。這種狀況很難突破:一方面,在公司里我們很難培養多樣化的技能,因為如果你擅長什么,你會發現你就做越來越多類似的事情。另一方面,做自己輕車熟路的事常常讓人覺得很舒服、很安全,我們也很少主動想改變。不過,如果以創新和創意為目的,“專家”卻可能是一個限制,因為換個角度看,所謂專家的另一含義是他們對許多事情有了固定的看法,且不易改變,雖然他們的看法是對的,但這束縛了尋找到新想法的可能性。

  除了創意之外,從長期看,工作的多樣化對我們的職業生涯發展也極有幫助。弗朗斯以愛迪生和達爾文為例說,成功的創新者往往都在幾個相互關聯的項目上開展工作,根據當時的情況左右逢源,不斷在事業網絡中輪回轉身。

  除了多樣化的人、在多個領域轉換,要擁有創意,我們還應該嘗試多彩的生活。在《OFF學》中,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提出,在創意時代,下班后的生活,決定你的競爭力。從多樣化的角度可以這樣理解,即便我們試圖在工作中嘗試多個領域,但畢竟有限,而生活則展示了無限的可能性——體育活動、烹飪、旅行……它們與你的工作可能毫無關系,但其中的思維方式會不知不覺地滲透到你的工作中去。

  創新第二步:消除壁壘

  擁有多樣性就擁有了創意的可能性,要讓這些可能性變成創意,則需要消除阻礙這些領域交叉起來的壁壘。

  最大的壁壘可能存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是認為所有事物都相互關聯,還是認為它們是相對獨立的?有創意的人常常持前一種看法,不過,現在的教育通常是后一種看法主導的,分門別類地教授各類知識技能,卻很少把它們聯系起來、從整體觀看。因此,教育在提高我們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加高了各個領域之間的壁壘。

  相對而言,東方人傾向于把事物看成相互聯系的,因而要跨越的壁壘可能相對來說比較小,而西方人對歸類有著強烈的興趣。曾經有心理學家給兒童看三幅圖像,分別畫著青草、公雞和牛,讓他們把這三幅圖畫分為兩類。結果很有意思:大部分中國兒童把青草和牛歸為一類,把公雞放在另一類;而大部分美國兒童把牛和公雞歸為一類,青草為另一類。這是因為中國兒童傾向于按照事物之間的關系去歸類,牛吃草,因而它們被放在一起;美國兒童則按照范疇歸類,公雞和牛都是動物所以歸為一類。

  我們要跨越的另一壁壘則是弗朗斯所說的“人際關系壁壘”或者所謂“價值觀網絡”,也就是那些和我們相同、支持我們的人。和第一種壁壘的相似之處是,人際關系、價值網絡和專業一樣,在通常狀態下能幫助我們更快、更好、更輕松地做事,但是當我們試圖想出新鮮的想法、做與眾不同的事情時,它們變成了攔路石。

  因此,成功的創新者必須能夠遠離自己苦心經營的人際關系環境,因為你想站到有著各種各樣創新想法的交叉點去,而既有的關系網絡卻拉著你要讓你呆在原地。

  創新第三步:轉換視角

  站在交叉點,意味著可能遇到無數的創新機會;打破知識與人際壁壘,則進一步凸現創新機會;接下來最為關鍵的一步是轉換視角,也就是脫離我們習慣了的視角,真正發現創新。

  愛因斯坦和畢加索這兩個名字分別代表著當代科學和藝術中的高度創造力,他們是當代最具原創性的心靈,而他們的創新恰恰都是源于轉換視角。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所說的是,絕對時間是不存在的,廣義相對論則說,引力場同樣只是一種相對存在。兩個觀察者看石頭落地,他們一個在地面上,一個在石頭上。他們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在地面上的人觀察到的是石頭在加速落地,而在石頭上的人觀察到的則是石頭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在愛因斯坦之前,科學是在一個絕對的邏輯體系中運作的。

  在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畫派之前,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的嚴格的、不容變通的透視法主導著繪畫藝術,一幅畫面展現的是一個視角。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則發明了藝術中極端新穎的東西,在一幅畫上同時表現不同的視點。他的代表作《亞威農少女》不再存在單一的透視點,那是多個視點疊加在一起的總和,他不再是在畫面上模擬人們眼睛所看到的,而是試圖畫出人們所感知的,也就是人們能用心看到的。

  愛因斯坦和畢加索的高度創造力還有一個共同點。在他們之前,觀察事物都有一個優先的視點,在科學上是絕對邏輯,在藝術上是透視法。相對論和立體主義的突破都是:任何事件都沒有一個優先視點。

  轉換視角,可以看到新世界。創新的核心概念是:一個人必須解放自己的頭腦去想象一切想象的世界,去觀看現象之外的世界。達·芬奇就相信,“為了徹底了解某件事情,一個人需要從至少三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跨越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障礙,站到多個領域的交叉點,從盡可能多、不同尋常的視角出現,我們立刻就會發現無數令人感到刺激、感到新鮮的創新想法。

  管理智庫:

  你的思維方式是什么樣?

  ★直線vs.圓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心理學教授彭凱平曾經用直線和圓來區別東西方思維。他說:“中國人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但是總是會回到原始的狀態。中國人關注的是更廣闊范圍的事件;研究的是事物之間的關系,中國人認為不了解整體就無法理解局部!

  “西方人生活在一個更為簡單、更具有確定性的世界中,西方人關注的是恒久不變的物體或人,而不是更大的畫面;西方人認為他們可以控制各種事情,因為他們知道控制物體行為的規則!

  ★孤立的點vs.關聯的世界

  已故著名廣告創意大師詹姆斯·韋伯·揚把人分為兩類:第一種人的思維:每一件事只是一個孤立的知識點;第二種人的思維:每一件事是整個知識鏈中的鏈接。

  ★ 單向思維vs.交叉思維

  在《美第奇效應》中,創新專家弗朗斯·約翰松把思維分為單向思維和交叉思維。

  采用單向思維時,我們知道自己的思維觸角應當伸向何方,單向創新通過完全可以預測、沿著一條事先完善規劃的路徑對一種結果進行改善。

  交叉思維則是把多個領域的概念連結在一起,生成可以在多個方向上跳躍發散的想法,它常常為一個新的領域的出現鋪平道路。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