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正在用取自于書本上的“知識”糊弄自己,就像那些到3M公司參觀的外鄉人一樣,急功近利、沾沾自喜。
明尼蘇達礦業和制造公司,也就是人們說的3M公司至今被認為是一塊創新的沃土,它起初是美國中西部一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公司,坐落在明尼蘇達州的鄉村,后來卻成為世界上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
事實上,直到現在每年依舊有很多人來到3M公司,想看一看3M到底是如何創新的。3M公司總是竭盡地主之誼,特意安排時間和人員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然而,盡管3M公司熱情地招待了他們并回答了他們的問題,那些人還是滿腹惆悵地失望而歸。
曾經做過3M公司人力資源事務副總裁的迪克·利德斯塔德說:
“他們總想拿走一兩件可以幫助他們創新的東西。他們都非常虔誠地傾聽著,聽我們說一些創新實例,如‘百分之十五規則’等。我們對他們說,培養一種使創新不斷發生的環境實際上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隨著談話的深入進行,我們明白了他們想要的可以輕易拿走的東西,是一些具體的做法或策略,但他們的希望落空了,因為他們拿走的是一張‘空白處方’。”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后來,歐內斯特·岡德林在《創新沃土:美國3M公司創新機制》一書中寫道:
“創新并不是花點錢、吃片藥或者看上一眼就能實現的。就像其他地方一樣,在3M公司,創新是一種復雜環境的產物。按利德斯塔德所說,3M公司最突出的‘天賦’就是培養了一個多種新因素互相促進的總體工作環境。據3M員工稱,3M有一種特殊的創新生態機制,正是這種機制使3M每年研制出了大批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品。”
彼得·德魯克說:“企業家推陳出新。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創新行動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使它能夠創造財富。事實上,創新本身創造了資源……凡是能改變已有資源發掘財富潛力的行為就是創新行為。”
德魯克為創新找到了三個條件,這是三個顯而易見但常常被人們忽略的條件是:
創新是工作。它需要知識,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聰明才智。顯而易見創新者比一般人更聰明。另外,創新很少涉足多個領域。
要想成功,創新者必須立足自己的長項。創新者需要在氣質上與創新機遇合拍。
創新是經濟與社會雙重作用的效果,對一般人來說它是顧客或老師或農民或眼科醫生行為的一種改變,或是一種程序的變化——即人們工作或生產方式的變化。因此,創新必須與市場緊密相連,專注于市場,而且由市場來推動。
為此,德魯克指出了“要做的事情”和“禁忌”,如果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對照,會發現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要做的事情:
1.有目的、有系統的創新從分析機遇入手。
2.創新既是概念又是感知的。
3.創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須簡單而專一。
4.有效的創新都是從不起眼處開始的。
5.成功創新的目標是領導地位。
◆禁忌:
1.首先就是不要太故作聰明。
2.不要過多花樣,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過多的事情。
3.不要為未來進行創新。為現在進行創新!
事實上,每家企業都在努力地創新,因為它們都知道創新是好的,是有前途的,是成長為高瞻遠矚公司必需的條件。問題是,它們總會以各種各樣的借口和懶惰行為來逃避創新的責任。
的確,創新是一種責任,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回避的歷史責任。戰后日本是怎么崛起的?為什么那么多日本、韓國公司富有如此強烈的民族精神?在美國,最偉大的技術創新都是由大公司來完成的。如果明白“責任”兩字的分量,我們自己的“大公司”也許就會明白,在整個中國工業的發展歷史上,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歷史上,你應該扮演和將扮演怎樣的角色了。
為民族崛起而奮斗,以民族振興為己任,這才是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們思變的根本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