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創新管理 > 正文
 

戚發軔的創新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07:14 光明網-光明日報

  年逾古稀的戚發軔委員親歷了中國航天史上的無數個第一。他曾擔任我國多個型號衛星和“神舟”系列飛船的總設計師。如果說創新就是做前人未做過的事,那么戚發軔可謂一直走在創新的道路上——

  馮蕾

  創新要實事求是

  有人問,航天飛機集中了當今世界航天科技的最高成果,為什么我國不發展航天飛機,而發展載人飛船?我感到,科技創新要不圖虛名,應該根據科學發展的規律搞創新,弄清楚現有的基礎怎樣,創新的目的是什么。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發生了“以飛船起步,還是以

航天飛機起步”的爭論。航天飛機當時在國外“很熱”,國內很多人也主張發展航天飛機。另一部分人就認為,航空技術并不是中國的優勢,中國的基礎還不足以發展航天飛機,而應該發展“飛船”,它可以繼承中國研制返回式衛星的經驗,適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這部分人被稱為“飛船派”,我也是其中之一。

  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后來,美國發現航天飛機盡管集中了最高技術,但缺點也是相當明顯的:航天飛機每次返航后都要進行大規模的檢修,這一花費比發射運載

火箭的費用還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協和式
超音速
客機已被送到了博物館收藏。為什么?因為造價太高,沒有效益,一般的國家做不起。特別是兩次航天飛機的失事暴露其安全性有較大缺陷。不久前,美國宇航局局長格利芬也宣布,發展航天飛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而在安全性和實用性方面,載人飛船有優勢。目前來看,飛船最大的用處就是作為天-地往返工具。一開始我們就重視飛船的實際用途,沒有追求虛的東西。圍繞這個用途,我們在多方面進行攻關,最終實現了自己設計、采用自己的材料和元器件、自己制造。我國的載人飛船比美國的第一代航天飛船晚了幾十年。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一步到位。前蘇聯、美國的無人飛船實驗做了八九次,才送人上太空,而我國只做了4次實驗;別的國家從單人單天飛行到多人多天飛行,經歷了五六次嘗試,而我國從“神五”到“神六”一步就實現了,“神七”將進一步實現出艙行走。這種跨越,靠的就是實事求是,根據中國的需要來發展航天事業。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創新要允許失敗

  創新就是做前人沒做的事情,應該是爭取成功,允許失敗,允許反復。

  21世紀,各國“發展天疆”的意識都非常強。有一種說法:誰控制了太空,誰就控制了地球。發展航天科技,各國不惜財力。我國雖然是第三個成功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但比起第一、二位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只有3個航天員上天,而人家已經有幾百人上天;我們的載人飛行時間將達到5天,而人家早已實現了飛行幾百天;我們試圖進行深空探測,探訪月球,而人家已把九大行星都訪遍了。

  創新面臨著挑戰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為年輕的科技人員創造一個寬松環境。尤其對具有創新性開發性的科研項目應允許失敗。要避免一些錯誤的認識,認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好像項項都成功。要求任何一個科研項目,尤其是具有創新性、開發性的項目,都必須一次性成功,是不現實的,必然會給科研人員造成巨大的壓力。

  創新不是靈機一動,而是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現在有很多科研人員,尤其是骨干人員,忙于應付各種審查、評定,忙于跑關系、跑路子,不能把精力集中在科研攻關上。今后應減少一些審查和評定,讓有攻關、開發能力的技術骨干,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干上十幾年、幾十年或者一輩子。即使在本專業、本學科沒有突破,他們的成績和成果也應得到承認和尊重。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