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創新管理 > 正文
 

云南映像的成功給文化產業的啟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16:24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世界500強企業中很多企業都把文化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比如GE和SONY公司,文化產業在其業務構成中占有很大比例。

  當今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業,美國文化產業產值已占GDP的20%。英國文化產業年均產值600億英鎊,日本娛樂業的產值僅次于汽車工業。而一些發達國家的文化消費更占到家庭消費的30%左右。

  一個產業能夠占到國家GDP的10%,就已經是支柱產業了,我國文化類的消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

  舞臺藝術受到電視、報紙等現代傳媒的沖擊,日見式微。而本土舞臺藝術在面對國外舞臺藝術的市場競爭中,更顯得弱小無助。國外有許多成功的舞臺劇,比如最成功的愛爾蘭著名踢踏舞表演《大河之舞》,每年盈利甚至高達上億美元。

  近年外國舞蹈劇加快了搶灘中國市場的步伐。大型景觀歌劇《卡門》在上海的一場演出,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據稱,這可能是今年我國最昂貴和觀眾人數最多的一場演出,《卡門》推出的VVIP票價值8000元人民幣。

  百老匯經典名作《劇院魅影》從2004年12月18日至2005年3月6日,在上海大劇院連演96場,成了迄今為止在中國公演時間最長、場次最多的歌劇。而為引進這部在歐美已行將過氣的經典名劇,上海引進方曾不惜先期投入5000萬元人民幣巨資。

  盡管中國近年號稱“音樂劇”或“歌舞劇”的探索性作品不下200部,但幾乎很少有多場次演出、長期盈利的成功例子。但穿著“民族民間”“花格外衣”的本土歌舞劇,除了楊麗萍領銜的《云南映像》聲譽鵲起,贏得市場熱捧外,其他大都曇花一現,甚至許多連制作成本都很難收回。即使被稱為“奇跡”的《云南映像》,收入被《劇院魅影》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三個月輕松超過。

  宏觀角度看文化產業

  文化產品必須市場化。文化具有精神和經濟兩種價值,以往國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突出了其精神價值,而忽略了其經濟價值,因而文化的發展是依靠政府資金支持的,在這種背景下創作者更多的是突出個人表現或者政治需要,而漠視文化受眾的感受和需要,缺乏產品市場化的動力和壓力。文化只有在產業化運作下,才能確保在產品與市場、投資與回報之間形成良性循環,進而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目前由于快餐文化和人們接受信息渠道變化的影響,舞臺藝術已經成為一種貴族化、小眾化的高消費藝術。大眾消費者在消費舞臺藝術時面臨諸多的障礙,按照以顧客為中心的4C(需求、成本、便利、溝通)營銷理論來分析會發現很多問題。首先是成本,目前的演出價格是100-2000元間,如果是好一點的演出,價格都要200元以上,《云南映像》的價格在北京就被炒到600多元。這樣普通工薪階層就存在看一場演出失去一件電器的考慮。其次是便利因素,目前劇院的數量沒有伴隨城市的擴大而發展,甚至反其道而行。這樣觀眾看一場演出不僅要付出不菲的金錢,還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溝通因素,因為觀眾缺乏文化產品的消費習慣,他們獲得相應信息的主動性和渠道都不理想。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觀眾對于本土文化的陌生,是阻礙本土藝術發展的關鍵問題,本土藝術工作者面臨著共同打造民族藝術品牌的使命。本土藝術面臨走高端品牌支撐不夠,走低端難以維系的兩難局面。

  從政府層面來講,文化產業的硬件建設仍然需要政策方面的傾斜,這主要體現在終端和通路的建設上。讓投資者感覺到希望,才能吸引更多的市場投資。

  文化產業具有投資風險大、資金回收周期短、利潤空間大等特點,作為一個成熟的行業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專業藝術制作公司、推廣渠道、健全的發行渠道、眾多的演出終端和專業的投資機構。世界500強企業中很多企業都把文化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比如GE和SONY公司,文化產業在其業務構成中占有很大比例。歐美先進國家在文化藝術產業化上都非常成熟,他們的文化產品和實物產品一樣充斥著世界的各個角落。港臺在這方面也非常成熟,本土企業可以借鑒其運作方式。

  從經營角度看文化產品的市場運作

  不同于其他實業,文化產品如果市場反應不好,前期的投資就會血本無歸,因此文化產業的投資風險很大。但是專業的文化投資機構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又十分關鍵。《云南映像》前期投資700多萬元,揚麗萍是在無奈的情況下由創作者變為投資者的,中間又經歷幾次資金枯竭,楊麗萍憑借個人的影響贏得外界投資才渡過了危機。如果換做他人,也許《云南映像》就會半途夭折了。

  文化產品的好壞是決定其市場運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經典的必定是獨特的,但是民族的、獨特的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比如廣西“歌王”馬頂和、廣西新“劉三姐”李衛紅以及侗家“百靈”楊光春等擔綱主演的民族歌舞劇《八桂大歌》,用40首質樸的廣西民歌構筑了鮮明的“廣西符號”,盡管其藝術成就斐然,但是市場效果并不理想。從《云南映像》的成功我們看到,獨特性還必須具備通行性即一般性。

  本土的文化產品如果想走紅國內并走出國門,唯一的出路是采取民族路線,因為民族文化與我們的情感基因有著天然的聯系,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無法想象和意大利人比美聲,與英國人比芭蕾舞,我們會有多大勝算。

  其次需要與時俱進,采用更多的大眾喜歡的藝術手法,強化文化產品的“賣點”。如果《云南映像》不是借助實驗性的藝術手法強化了視覺效果,其成功也是不可能的。又如,傳統戲劇盡管作為國粹備受呵護,仍然日見蕭條,其原因是其表現形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以往春節晚會中安排戲劇節目效果不甚理想,但是2005年春節晚會上以高秀敏主演的《守歲大觀園》采用戲曲集錦的方式,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再如,“二人轉”藝術一直是東北農村的“下里巴人”,但是近來能在很多城市設立專業劇院,成為城市的一道文化景觀,秘訣就是現場演出大量減少了唱段而增加了“說口”,適應了人們的欣賞習慣。這種“新瓶裝老酒”的手法,是很多傳統藝術應該借鑒的。

  作者:樽糧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