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視品牌的商學院未來沒有生存空間
■ 文 / 陳振燁 魏薇
經過歷時近半年的全方位調查,《經理人》對未來幾年內中國EMBA教育的走勢,漸漸有了清晰的描述,非常值得大家關注。
趨勢1:品牌化、細分化生存
品牌化意味著要有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生源、一流的管理。“未來,不重視品牌的商學院將沒有生存空間。目前,國內商學院對品牌化建設的認識和手段都遠遠不夠。要建設和維護品牌,除了質量以外,還有針對學員的服務,校友網絡服務等等。”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王方華說。
在品牌化的基礎上,各個項目還將細分化,根據不同定位,區域性、行業性來細分。這也是2007年我們提出的觀點,目前不少商學院在此方向上已有所斬獲,如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未來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
趨勢2:順應中國經濟轉型需求
中國正處在一個經濟轉型期,在此期間,企業家們面臨很多的新挑戰和新困惑,是需要商學院來回答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武常岐教授認為,未來,要滿足這些需求,就要增加關于辯證管理、動態分析、領導力等課題,課程設置、教材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同時,要充實本土化案例的研究,過去討論IBM、寶潔、麥當勞、GE,現在,更多地是研究中國的比亞迪、聯想、騰訊這類企業。
趨勢3:國際化程度加快
國際化主要體現在師資、生源和管理上。把本土的老師和學員送出去,把國外的老師和學員請進來。但從目前來看,生源國際化還處在低比率階段,師資的國際化程度則越來越高。未來,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性的EMBA項目進入中國,越來越多中國大陸企業家到國外的優秀商學院上課、考察,去與國外的公司座談,開拓國際視野。所以,中國商學院將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對外交流,整合全球EMBA資源。
趨勢4:生源緩慢年輕化
目前,各商學院的學員的平均年齡都在40歲左右,隨著EMBA教育逐漸走向成熟,生源年輕化是個顯而易見的趨勢,學員的年齡和職位都將適當地降低,就如同今天的MBA,很多80后漸漸占據主流。但有所不同的是,EMBA生源職位和年齡降到一定程度后,將進入一個穩定狀態,不會一直降下去。未來,若能開發出適應新的生源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手段,這些商學院將會有較快發展。
趨勢5:部分項目與MBA爭搶生源
新增32所院校加入EMBA行列,將使競爭更加激烈,這32所院校與第一批的部分院校,將形成新的兩極分化。基礎好的學院走高端化、精品化,基礎差的學院則被迫以低價格生存。十多萬的學費與一些優秀學院的MBA價格相當,甚至是略低,這將蠶食一部分MBA項目的生源。比如,長江商學院MBA項目2009年學費為26萬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則為21.8萬元。
趨勢6:非官方行業組織或將出現
未來市場上的各類EMBA項目將不下100個,招生規模每年將突破1.5萬人。激烈競爭甚至是混亂將在所難免。除了政府的監管外,非官方背景的行業組織或將出現,以此規范行業競爭,促進院校間交流。
據王方華教授透露,上海交大、北大、清華、復旦這四所中國知名大學的管理學院院長,以不定期、不公開、非正式的形式,舉行院長聯席會議,全面探討行業發展,目前已經召開了兩次會議。類似這種形式的組織,如果能夠吸納更多商學院加入、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將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