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追問】
我是1998年創辦雷士照明的,從100萬元投資的一個手工作坊式的小工廠做起,2010年銷售收入做到了30億元,并在港交所上市。如果要說這十幾年中遇到的最大的陣痛的話,那就是2005年經銷渠道的變更。
當時雷士在全國有三百多家縣級代理商,由我們直接供貨,戰線拉得太長,耗費的成本太高。于是我決定在三十多個省市分別選擇一家經銷商,幫助他成立“運營中心”,負責他所在區域的供貨、物流等,并對下一級的代理商進行管理。說到底,這個運營中心就是我們的分公司。
這一變革使我“四面楚歌”。公司的其他股東不支持,同行等著看我笑話,所有的渠道商都抗議。對30家“運營中心”的老總們來說,他們之前在級別上與我平起平坐,是合作關系,互惠共贏,現在突然要變成我的“下屬”,自然很不高興。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不敢明說運營中心是我們的分公司。其他小的代理商不高興也可以理解。
盡管我不斷和他們交流、做工作,一些代理商還是“叛變”了,但我覺得變革方向沒有錯,如果不加變革,作為國內照明行業首家推行專賣店模式的企業,未來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成為先烈。那段時間我的日子不好過,好歹挺了過來,現在雷士在全國有獨家區域經銷商36家,專賣店數量接近2900家。
雷士上市后,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我覺得是時候進入工程招標和政府采購領域了。其實我一早就“垂涎”這一塊市場,但當年我的規模太小。剛創業前后參加一些論壇,和一些政府官員或企業家換名片,人家理都不理我。我心里就憋了一口氣,想著總有一天我給任何一個市長都能直接通電話,找任何一位企業家都輕而易舉。
如果等你成為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后再去和官員們建立“友誼”,就太晚了。你必須未雨綢繆。在中國,官員首先認可你這個人,然后才會認可你的企業,最后到認可你的品牌。當我的企業規模不大,但有機會與各地縣長、市長接觸時,我就爭取和他們交朋友,給他們一些建議。他們一開始可能有戒備,后來發現眼前的這位商人既不行賄,也不過問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標的事,就放下心來,喝茶、聊天。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現在一提到政府采購,普通人心里就會想起腐敗、行賄和索賄等字眼。20年前這種事倒是常見,但現在臺上的這一代市長和縣長們,他們的學歷和素質都非上一代人所能比了,他們中間主動索賄的一定還有,但已不是普遍現象。當然他們心里的壓抑、苦悶還是有的。我有時會當建言者,有時當聆聽者,就是不談生意,感情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等到合適的時機,譬如某地一個大的照明工程要招標,我和當地的一二把手又是上述交情,我不貪心,不會想著這個工程如果由我一家接手會賺多少,我甚至不主動提起這個工程,對方倒開始覺得不分給我一杯羹會有點不好意思。
這其實正合我意。一開始我在整個工程中扮演一個小角色就夠了,和同行們一起參與,誰做的產品質量過硬、誰把活干得漂亮、和誰接觸起來更舒服更有價值,官員們其實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有底氣在這種無形的競爭中“勝出”。那么以后再有類似的工程,我分的蛋糕一定會更大,甚至全部的項目會由我來做。
有的時候官員會跟你聊一些其它方面的合作。有一次在重慶某區,區長對我說,這里有家酒廠,你做營銷挺厲害,出8000萬,把酒廠拿去吧。當時這家白酒公司號稱年銷售額3億多元,利潤雖不多,但凈資產應超過8000萬,我以為區長是在開玩笑,考慮到雷士沒搞多元化,手頭又一時拿不出這么多現金,就沒當回事。不久后我聽說當地一家國有企業收購了這家公司,我才明白那并不是玩笑。
我不后悔當時的決定。但是區長有沒有不高興,我就不知道了。雷士上市后錢多了,肯定會做一些主業外的投資,加上現在全力開拓工程招標和政府采購市場,和官員打交道越來越頻繁,這種事會更多,說實話如果有人較真的話,還是有些棘手的。但既然這就是我的江湖,我就必須去面對,我這個董事長其實是雷士的“超級業務員”。
不管怎么說,只要是在中國創業和經營企業,想做大做強,人才固然重要,人脈更是重要。必須通過各種渠道積累自己政商界的朋友資源。我很早就去讀了清華大學總裁班,前幾年讀了斯坦福(中國)高級研修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接下來我還要去讀長江商學院,有朋友說我這是“回歸長江”。
(作者系雷士照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