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資到外資再到管理層控制,雙匯的“民營化”走過了一條精心動魄的道路
【《中國企業家》雜志】(記者 何伊凡)從2002年開始,雙匯管理層嘗試通過境內“海匯”、“海宇”兩家公司為平臺,進行改制嘗試。2002年中注冊的漯河海匯投資有限公司由萬隆等50名雙匯員工持股,先后參股或控股18家雙匯系企業。
2003年6月13日,雙匯集團又將雙匯發展25%的股份轉讓給兩天前成立的漯河海宇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宇)。海宇自此成為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它由16名自然人注冊成立,其中11位是雙匯集團的高管或中層管理人員,萬隆不在其中。
此后三年海宇先后參股、控股投資了數家雙匯集團旗下贏利能力較強的公司,2005年它投資的7家公司所貢獻凈利潤高達1.07億元。
通過“雙!焙推渌鼉炔科脚_,實現曲線改制的方案,到2005年因種種政策限制已證明難以獨當大任。
一般來講,國有企業改制有三條路徑:引入員工持股計劃;整體上市;外部民營化,即找第三者來收購企業。
直接引入員工持股不可行,A股市場也難以滿足改制的要求,最可行的就是尋找第三方來破局。
2006年3月份,雙匯國有產權在北交所掛牌。9個月后,商務部批復,同意漯河市國資委將其持有的雙匯集團100%的股權轉讓給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和鼎暉分別持有羅特克斯51%和49%的股份),雙匯發展變更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海宇將其持有的雙匯發展25%股權轉讓給羅特克斯(5.62元/股)。此時,羅特克斯直接和間接持有雙匯發展60.72%的股份。
其后,雙匯開始為二次改制搭建海外平臺。2007年7月,雙匯集團管理層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興泰集團,共有263名雙匯發展及關聯企業員工持有興泰集團股份。其中,萬隆持股最多。同年,興泰又進一步在維爾京群島設立了子公司雄域公司(Heroic Zone Investments Limited),雄域公司則持有雙匯國際(Shine C Holding Limited,已更名為Shuanghui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31.82%的股權。而羅特克斯的股東幾經騰挪,則從高盛和鼎暉兩方擁有變為雙匯國際100%擁有,而羅特克斯直接及間接共持有雙匯發展合計51.5%的股權。
但直到2009年12月14日,雙匯發展才發布澄清公告,確認了高盛對雙匯這筆大幅減持股份。公告顯示,高盛手中雙匯集團的股權只剩下15%。
2006年國有股退出后,境內公眾股東與大股東羅特克斯、管理層之間就存在利益分歧。漯河市國資委出售的雙匯集團,并非雙匯系全部資產,按照評估其凈資產為6.6755億。在此之外,真正意義的雙匯集團是一個松散的聯合體,總資產將近60億,涵蓋了肉制品加工的上下游產業及多元化產業。
投資者擔心,高盛、鼎暉與雙匯管理層會聯手通過境外公司,收購這部分“未上市資產”,進一步讓雙匯在境外整體上市。如果在H股上市,對遲早要退出的財務投資者顯然是最便捷選擇。
國有股退出之初,就有風聲傳出高盛與鼎暉不過暗渡陳倉,暫代管理層持股,不過始終無明確證據。高盛減持后,境內股東更有理由擔心鼎暉是在“站最后一班崗”。
對雙匯發展的境內股東而言,最符合利益的選擇,是將集團未上市資產注入雙匯發展,實現境內整體上市。
2010年11月29日,雙匯發展連發18個公告,公布了一攬子資產重組方案。羅特克斯依然持有雙匯集團100%的股權,直接、間接持有雙匯發展51.45%的股份。雙匯集團和羅特克斯擬將339億元資產置入上市公司。
根據重組方案,興泰集團成為雙匯發展實際控制人。事實上,興泰集團持有的股份在雙匯發展中列在第二位,鼎暉投資旗下基金控制的四家關聯公司合計持有的股份超過了它。不過,雙匯國際安排雄域公司每股有2票表決權,鼎暉等每股只有1票表決權,而雙匯國際又控制著雙匯發展,也就是說,鼎暉作為第一大股東,向雙匯管理層讓渡了控制權。
。ǜ鶕p匯發展公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