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最有價值的突破是管理上的,它不僅制造了這種獨特的用戶體驗,而且讓它的員工快樂地去制造這種體驗,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服務,用海底撈的話說,“員工比顧客重要”。
的確,海底撈所創造的品牌奇跡令人驚訝,這與它大概3億元左右的營業規模很不相稱。一些知名商學院專門把它當做案例研究,大公司百勝也曾把自己的年會聚餐放在海底撈。
坦率來講,作為一個新興公司,海底撈成長速度一般,擴張力一般,成立15年,才成立36家分店,營業額3億元左右。在中國新興企業兇猛排行榜上,絕對排不上名次。
但是,學習海底撈好榜樣的背后,至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我們不少企業都遇到一個商業的軟肋,這個軟肋很致命,很誘人,同時又很難解決。當海底撈以一種極限案例的方式出現時,很多人都眼前一亮。換句話說,這個軟肋就是:用戶體驗創新。
用戶體驗創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詞匯,我也寫過不少介紹它的文章,我們能看到不少新經濟、新公司都在打著用戶體驗的招牌行事。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簡單。
我們先看一個用戶體驗創新的失敗案例:第三極書局。第三極書局一直作為體驗經濟的一個例子被傳播,它的裝修、用戶體驗設計、書局布置、會員活動等都投入了不少精力。最近,《新京報》報道,位于中關村第三極大廈,占據第三極四層樓近2萬平方米的北京最大的民營書店第三極書局將撤離第三極大廈,原因是盈利能力不好,長期虧損。一直以來,第三極書局和中關村圖書大廈大打折扣戰。一般來說,8.5折對書店來說是不賠不賺,長期8折的第三極必虧無疑。
據估算,如果按照兩億元營業額計算,第三極書局開業3年來的折扣戰大約造成銷售損失5000萬元,為此書局拖欠了大廈3年的物業租金。
我認為,這種用戶體驗戰略并沒有問題,但問題是, 第三極沒能在用戶體驗和商業實現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一方面大投入于用戶體驗,一方面又大刀闊斧搞價格戰,沒有形成差異化優勢。而對于價格戰,第三極和當當、卓越等網絡書店相比并無優勢。總而言之,第三極敗在商業模式不清晰上。反觀光合作用等一類主打用戶體驗的小型連鎖書店,因為專攻用戶體驗,反而占據一席之地。
而海底撈的成功,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如何在用戶體驗創新和商業變現上實現一個合適的平衡?
海底撈在用戶體驗創新上投資不小,比如被稱為“變態服務”的:等位時,有擦皮鞋、美甲等服務,顧客入座后,立馬會送上綁頭發用的皮筋、圍裙、手機套,就餐期間會有服務員不時遞上熱毛巾。
但是,海底撈的商業變現能力同樣強大,它的30多家分店,大多都人氣火暴。比如,海底撈的北京分店大部分時間能保持每晚高達3到5桌的翻臺率,支撐這種翻臺率的就是海底撈獨特的等位模式,提前預訂或者兩三個小時的等位時間已經成為海底撈的特色之一。而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也說,“我們不需要吸引這樣對時間過于敏感的顧客。”
你看,海底撈找到了這個甜蜜的平衡點,它比第三極要高明很多。
不過,海底撈只是一個用戶體驗創新和商業變現平衡高手的話,它也不致于贏得這種尊敬。換句話說,如果只是營銷界面的創新,中國這方面的高手太多太多。我認為,海底撈最有價值的突破是管理上的,或者說,它不僅制造了這種獨特的用戶體驗,而且是讓它的員工快樂地去制造這種體驗,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服務。用海底撈的話說,“員工比顧客重要”。這一點,很重要,也讓這個小公司由此偉大起來。
海底撈實施“員工比顧客重要”的戰略,很中國,很草根,甚至很不專業化,但是,它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另一個大難題:如何讓員工全心全意地征服顧客的心?
1993年10月7日,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商業史學家理查德·特德洛教授在英特爾總部發表演說時指出:“一個優秀的公司之所以遭遇麻煩,有以下三個原因:要么公司脫離客戶,要么客戶脫離公司,或者兩者同時發生。”
所以說,讓員工全心全意地征服顧客的心,這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即使中國的商業教父,如任正非、張瑞敏也對此憂心忡忡,任正非今年說過一句話“讓一線呼喚炮火”,張瑞敏也說過類似的一句話“倒三角組織模式,一線經理、員工直面客戶,最高領導在最下面”。
再評論這個話題時,我想先引入一個關鍵的詞匯:MOT(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理論。什么叫MOT?北歐航空公司(SAS)前任CEO詹·卡爾森在《關鍵時刻MOT》一書中,這樣定義“MOT”:任何時候,當一名顧客和一項商業的任何一個層面發生聯系,無論多么微小,都是一個形成印象的機會。這一個小小的關鍵時刻,卻給我們進入顧客的大腦和心靈提供了一個革命性的力量。卡爾森這樣描述MOT帶來的力量:在過去的一年中,北歐航空公司總共運載1000萬名乘客,平均每人接觸5名員工,每次15秒鐘。也就是說,這1000萬名乘客每人每年都對北歐航空公司“產生”5次印象,全年總計5000萬次。這5000萬次的“關鍵時刻”決定了公司未來的成敗。
MOT戰略應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絕妙答案。但是,MOT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容易。必須從根本上入手,即建立MOT型的組織架構,這是MOT的一項關鍵修煉,也是最難的修煉:激發一線員工的熱情。
這也就解釋了海底撈的關鍵模式:為什么要征服顧客的心,要先征服員工的心?海底撈的確很聰敏,它以一種草根智慧來激發一線員工的熱情。
為了做到這一步,傳統的組織結構圖必須顛倒過來,而北歐航空已經這樣做了。傳統的組織有著像金字塔似的三角結構,最頂端是極少數掌握大權的高層主管,中間部分是數層中層經理,底端則是人數較多、與市場聯系最緊密的基層員工。位于金字塔底端的員工才是真正在戰場上作戰的士兵,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他們碰到特殊問題需要及時處理時,卻常常無能為力。
真正激發一線熱情,還有一個關鍵的修煉是:保持績效評估和顧客需要的一致性。我們經常犯一個錯誤:向顧客承諾一件事,而衡量績效時卻在評估另一件事。很多公司、很多人都把“顧客需要”放在嘴邊,有一家公司甚至打出這樣的口號:顧客您是總裁。但是,很多公司、很多人卻說到做不到績效評估和顧客需要的一致性。
你看,海底撈就是這么干的,海底撈總部不考察分店的營業額,更關心員工滿意度,海底撈甚至把兩眼只盯著利潤的企業家稱為糊涂。大佬任正非正在這么做,從技術為中心,到客戶為中心,實施的組織結構變革,“我們后方配備的先進設備、優質資源,應該在前線一發現目標和機會時就能及時發揮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擁有資源的人來指揮戰爭、擁兵自重。誰來呼喚炮火,應該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