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公司絕不僅僅是因為能抓住多少次機會,而是因為能扛過一次又一次的滅頂之災
案例中的吳起是名“非典型性”企業家,創立的公司是典型的草根民營企業,也遭遇了民企可能遇到的所有典型性問題。變革勢在必行,以度過危機作為變革的契機順理成章。借這次裁員能夠一箭三雕,方案從理念到措施到實踐都近乎教科書般完美。但是,事實是“企業經營不相信眼淚”,從案例的表述來看,吳起不但沒有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反而自取其辱。吳起至少有三大不足:首先,還是沒有脫開民營企業家的私心,人員調整時對親戚和普通員工并不是一視同仁,對所有親戚“補償和善后得當”,而對普通員工是無情的辭退;其次,正如秦明所說“您在辭退我部門員工的時候,不知道為何不讓我決定誰走誰留,我感覺自己已經無法掌握自己的團隊”;第三,“既然要進行調整,辭退您認為不合適的人,那就要穩定住留下的人,如今公司又要大幅削減大家的提成,大家做銷售的靠的就是提成,我覺得控制成本也未免做的太過了。”
做出以上分析并不是問題的全部,實際上吳起這樣的老板是不可能有能力帶領他的企業順利度過冬天的。與其說企業面臨冬天,倒不如說我們的企業家正面臨冬天。不是能辦個工廠,賺點錢的人都能成為企業家的。作為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的熊彼特曾說過,企業家的特質是創新和承擔風險。
所以馬云說的對,“一個偉大的公司絕不僅僅是因為能抓住多少次機會,而是因為能扛過一次又一次的滅頂之災。”一個企業之所以遭遇冬天可能不完全是因為缺乏一個企業家,但是一個企業能否度過冬天,擺脫危機,一定取決于是否擁有一個企業家。馬云作為企業家做企業的原則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他說,首先阿里巴巴集團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其次阿里巴巴要打造全球最佳雇主公司。
還有巨人集團的史玉柱曾經面臨的危機可能沒有多少所謂的“企業家”能及。當年巨人危機,他的大多數下屬卻拒絕離開。直到今天,巨人的高層管理團隊,除了財務總監和研發系統的高層之外,都是跟隨史玉柱多年的舊部。史玉柱如何能夠讓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不離不棄?他自己的回答是,他一直在內心深處尊重他的工作伙伴,而且,他總會讓每個員工都分享到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給他們的回報,應該大于他們多數人的期望”。
看到以上兩位真正企業家的所作所為,東施效顰的吳起會被危機所累就自然有他的道理了。“二十一世紀人才最貴”,這個連黎叔都懂的道理,民營企業家吳起卻不懂。什么是最貴,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人才的薪金是成本費用,但是從企業家的角度來看人才是資本和價值,作為一個老板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不依靠人才,不依靠資本去取勝,而是拘泥于確定性收益,焉有不敗之理。
因此,在這場危機里倒下的也許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企業,而是那些名不副實的企業家。那些只為眼前利益而沒有長遠考慮,只為蠅頭小利而不顧員工福利的企業家也必然看不到來年春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