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的喧囂與熱鬧,問題與前途,都真真切切地擺在那里。這場養豬盛宴的經驗與總結,經年之后,也許自然會水落石出,明明白白。
文/本刊記者 魯渝華
兩個豬倌的軌跡
26歲的張成都穿著一件污穢的迷彩服,很利索地跳進圈里,他一手拍了拍豬的屁股,另一只手摸了摸豬的后背,那豬很聽話地轉過身來喝水。他身旁一側,是40多頭嗷嗷直叫行將待產的母豬。
2009年2月26日,張成都變賣了新年的第7批共160頭生豬,他拿起計算器粗略地算了算,又有十幾萬元進賬。賣完這批豬后,他決定對原有豬圈進行改造,“以前是通槽的,飼料撒得很,改槽之后每頭豬一天可節約二兩飼料,1800頭豬,每天省了300塊錢!
張成都是成都人,現今是金明陽養殖公司的老板,戴著眼鏡,斯文的樣子更像一個稚氣未脫的大學生。他自小在城里長大,上小學之前連豬都沒見過。
張成都進入養豬行業完全是被別人感染的。他一個親戚喂了幾百頭潲水豬,豬仔200~300元一頭,喂潲水,每天的飼料成本5毛錢,一頭豬從小豬到出欄飼料總需130多元,4個月出欄,當時的毛豬收購價格3塊5一斤,每頭豬賣700元左右。除去豬仔和買飼料的成本,每頭豬有300元的利潤。按4個月為一個周期,一年可以出欄三次,算下來利潤率達到了驚人的100%,幾百頭豬每年都有10多萬凈利潤。
2006年下半年,大學畢業的他在四川雙流縣公興鎮以每畝地每年400斤玉米的租金,圈下了60畝地,正式開始了養豬生涯。他花160萬元建起了現代化的豬圈,又花20萬元引進了百余頭種豬。他算了算賬:“飼料每斤7毛多,100頭種豬每年可產2000余頭小豬。小豬直接喂肥,每頭利潤在250元左右;若直接賣小豬,每頭豬的利潤在100元左右。豬圈是一次性建好的,屬固定資產投資,可沿用多年;日常的投入就只有飼料和人工成本!彼A計,即便按照2006年的行情,他一年利潤也應在30萬元左右。當然,若他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利潤比預估的還要多。
2007年1月8日,張成都賣出了他的第一頭肥豬,此時,他大大小小的豬已經有了1800余頭。這年他撞上了好運,生豬行情瘋漲,價格一斤從3塊多一路竄到了最高時候的9塊多,“簡直不敢想象,賣一頭豬幾乎有1000多塊錢的利潤!2008年,他下定決心大干一場,目標是到2010年,養殖規模要達到1萬頭。
就在張成都所在的公興鎮上,還有幾家養豬場,他的規模只能算中等偏上。一個制藥廠老板,在本地投資了6000萬元,也不知怎地對養豬產生了興趣,天天給他打電話要租用他新修的豬舍。他統計了一下,僅雙流縣,千頭規模以上的養豬場就在20家以上。
“利潤比較穩定,永遠不愁賣,至少不會虧本!彼偨Y心得。
一場浩大的盛宴
張成都并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身后,一場更大聲勢的養豬盛宴正洶涌而來。
2009年2月,網易CEO丁磊,在廣東省兩會上表示,下一步,網易將投資數千萬元,進入養豬業。為了證明自己絕不是“天方夜譚”,這位前“首富”還鄭重其事地宣布,此決定經過了董事會討論決定,網易已完成了初步的調研,養殖場初步定在浙江湖州,年出欄生豬將達到100萬頭。
丁磊養豬一時成了坊間街頭最為熱議的“無厘頭”新聞,3月2日,有記者將此話題直接拋給了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劉永好,劉永好笑呵呵地評價:“養豬很土,互聯網很洋,丁磊養豬說明了養豬不土了!”在此前公開的場合,劉永好已表示,下一步新希望的重中之重將放在養豬上,從2006年開始,新希望圍繞著“養豬大計”一直在進行全國布局,在山東、四川建立種豬場,與樂山市政府簽訂養豬協議、收購北京千喜鶴集團……劉永好還樂意別人給他“中國第一豬倌”的封號,“說明我們養豬很專業”。
2008年10月,重慶房地產大腕孫甚林宣布,旗下的南方集團已在重慶市涪陵區新妙鎮圈地1000畝,到2011年,初步形成100萬頭的養殖規模;前廣州市長黎子流退休之后,在廣州郊區創辦了力智農業有限公司,專事養豬,目前已成為了廣州規模最大的養殖場之一。
養豬的手筆與投入也日漸高漲:2007年12月,中糧集團宣布,在未來5年內將投資97億元,在湖北建成存欄50萬頭的母豬養殖基地,形成1000萬頭的國家生豬現代化健康養殖示范區;2008年6月28日,葉縣人民政府與漯河雙匯牧業有限公司正式簽訂20萬頭商品豬生產基地項目協議;7月,香港華潤集團旗下五豐行有限公司與河南糧油進出口集團在鄭州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投資4.5億元養殖生豬。
而在互聯網上搜索,改旗易幟、紛紛投身養豬的人群有成功的房地產開發商、資深的歸國博士、小學校長、前政府官員、不再賣菜的商販……
據統計,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各地申報待批的規;i場激增了1萬多個;據各豬場的養殖規劃推算,至2010年,出欄生豬數量將同比增加2億余頭。此數字尚并未包括那些作坊、家庭式的個體農戶養殖數量,實際數字有增無減。
——這不折不扣地將是一出養豬的盛宴。
政策下的豬
為什么前赴后繼爭相養豬?有人說,主要是政策導向使然。
2008年10月19日,新華社全文刊發了《中國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首次明確,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此刻,正在為養豬土地問題擔心的孫甚林,突然感覺眼睛一亮,他覺得,《決定》是為自己吃了定心丸,可以放手大膽地干了。
在此之前,2007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有專家得出,這說明生豬問題已經引起了高層重視,并上升到了國計民生的高度,對于千百年來的傳統小散養豬業必將帶來新的變化。
在中國,政策導向一向被視為某個行業興盛的風向標。自2007年至2008年間,一年之內,財政部還連續出臺十項政策扶持生豬養殖,包括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疫病防疫補助、生豬良種補貼、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強制撲殺補償、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完善生豬生產消費監測預警體系、增加豬肉儲備規模、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等。
而在2007年,一場遍及長江中下游的瘟疫中,大批的豬非自然死亡,直接導致了當年豬肉價格的瘋漲,幸存的養豬戶無不大發了一筆。行業洗牌過后,各路人馬陡然發現,他們已然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空白、政策無限優惠的最好養豬時機。
一旦養豬,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還體現在方方方面:按國家政策,生豬擴繁場、種雞場最高可獲得中央財政補助100萬元;每養一頭母豬,每年可獲國家直接補貼100元,一些地方政府再有額外補貼。以上海某養殖場老板為例,其母豬飼養的規模是3000頭,上海的政策是每頭母豬補貼200元,他每年僅補貼就可以獲得60萬元。
養殖母豬還有保險,每頭母豬保險費60元,若母豬中途死亡,還可以得到1000元的補償;商品豬死亡,可以得到500元補償。即便這60元保費,養殖企業只需出12元,其余由政府代繳;養豬還有最低限價,當生豬價格過低損失過大時,養豬“風險基金”也給予一定補償。
養豬還有高效設施補貼、規;i舍補貼,在南京地區,補貼標準是每平方米100元;養豬在信貸上國家也有很大的扶持。一生豬養殖企業負責人說,飼料的貸款基本上是有多少貸多少,而且有全額貼息。也就是說,生豬養殖企業可以飼料缺錢為由貸款,且無需任何成本。
另一種熱情
而圍繞養豬的各種問題也不可避免地開始呈現。
2008年7月,廣西來賓市蔣某在上報養豬出欄數量時,將68頭偷偷改為683頭,然后以養豬聯合會的名義上報到興賓區水產畜牧局,因此拿到了45761元補貼。其后,事跡敗露,被興賓區法院以詐騙罪判處3年徒刑緩刑4年,并處罰金2萬元。據悉,這是國內養豬行業的第一案。
2008年7月,某媒體披露:一些地產商豬倌本意非真正養豬,而是為了圈地和套錢。該媒體舉例:江蘇多家房地產公司都以養豬的名義一舉圈下數百畝土地,事實上,真正投產的只有一兩家。“大多數在觀望政策動向,另一方面在想下一步的計劃,對養豬這種粗活根本沒有興趣!
一網友在其博客上披露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有個同學,不到30歲,在前年,豬肉漲價,國家為了鼓勵生豬飼養,對從事農業和生豬飼養的項目進行政府補貼。那個同學借了20萬元,在一個鎮租地建起了一個養豬場,規模修得很大,圈舍可以容幾千頭豬。豬場建起來后,就請上面有關部門到豬場視察。沒有豬怎么辦?他使用了一個絕招,在其他養豬戶那里以每頭100元/3天借了幾百頭豬放進圈里,請一些“工作人員”,搞得熱火朝天。上級部門來檢查完后,當地政府上報上級。這樣,他就和一些部門輕松騙取國家政府扶持款200多萬。
——其實那個豬場只有五頭豬,其中包含一頭母豬、兩頭野豬和兩頭年豬。還有兩只大狼狗!
“那養豬場每年的出欄數量,政府不去清查?”
“嗨,豬又不是政府采購,他填張表就說賣到什么地方去了,隨便填全國各地,怎么查?反正豬已被吃了,當地政府會支持當地企業,也是自己的政績,就蓋個章證明一下,然后報給上級了事。”
“那政府會不會從稅收上查得出來?”
“農業項目又不交稅!他們說賣多少就多少,怎么查?”
他透露,“現在那老板想的就是怎么才能讓這個豬場倒閉,倒閉了錢就拿穩了,如果不倒閉,而且越拿越多,事情大了就不好收場了。”
“現在就是想不到好辦法,當地政府要求不能捅漏子,因為是政府樹立的農業項目大戶,不能隨便垮掉。去年又繼續把他的豬場上報上級部門,又拿了80多萬!蹦玫80多萬,那老板就去買了輛4.7升排量的大切諾基, 當然附近還有幾個養豬場的老板都是用同一方法賺到不少錢,有個更大的一口氣買了兩臺保時捷。
一養豬業內人士透露,能否拿到政府的農業扶持資金,無形中也成了養豬業的“潛規則”。一些豬場對豬圈諱莫如深,以所謂疾病為名阻止任何人進入,事實上,報高存欄種豬數量也是豬倌們生財的另一條途徑。
看得見的隱憂與模式
并不是每個養豬的人都有著很好的運氣。
2008年9月25日,四川順天緣拍賣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一則拍賣公告,公告稱,將對某豬場進行拍賣,豬場有母豬18頭、幼豬仔和肉豬各25頭,加上辦公樓和6棟豬舍,參考價150萬元。
豬場老板曾開云是新都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戶,1997年涉足養豬業,當時一年都可以獲取利潤10萬左右!2005年到2006年,我的利潤達到30萬元”,曾開云說,看到養豬如此賺錢,2007年,他又到青白江區租了3個養豬場。
豬舍擴大、規模漸增之時,2008年,他的一筆貸款申請沒批下來。這樣一來,他修豬圈欠下親朋好友的幾十萬元就無法償還,“我所有的錢都在這個養豬場內,親戚朋友的錢要還,銀行貸款下不來,我只有將這個養豬場賣了”。
有專家指出,養豬雖然是一個看似平穩、利潤穩定的行業,但事實上,行業潛在風險很高,各種隱性的因素很多,近年來,被拖垮的比比皆是。
1、飼料成本問題。從2004年開始,豬飼料價格一直呈上漲趨勢,一斤從5毛一度漲到了1塊2,每頭豬至少需要600斤飼料,加上豬仔錢,成本在1000元左右。除了2007年豬肉價格曾短暫地沖至9塊多以外,大多數的時候,生豬價格都維持在5塊多左右。據測算,若生豬價格低于5塊5一斤,基本上不賺錢了。2008年,豬肉價格迅速回落,而飼料價格卻只有小幅微調。
2、疾病預防控制。2006年5月開始,我國四川、河南、江西、湖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份的一些豬場,暴發了一場死亡率極高的“高熱病”,這場瘟疫席卷全國,大部分豬場發病多在50%以上,死亡率高達50%~90%,眾多豬場因此破產。2008年,劉永好從加拿大空運了300頭海波爾種豬,原本想在國內建立一個種豬基因庫,沒想同樣未能逃過疾病之劫,僅此,損失過億。
3、市場行情影響。豬肉價格波動性很大,而養豬周期很長,對價格根本無法評估和把握。即便在豬肉價格很高的時候,作為養殖戶的豬農也只賺取了小頭,牟利更多的往往是那些游走在各大豬場的豬販子以及肉販。養豬場大都是集體所有制土地,以租賃為主,不能用作貸款抵押,這在無形中也阻礙了資金要求密集的養豬行業的發展壯大。
2006年8月,河北省固安縣100余戶農戶自發地聯合起來,組成了北農大健康養豬合作社。相比于傳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不同的是,合作社在經營管理上實現統一養殖規模、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防疫保健等“六統一”,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養殖鏈。僅飼料一項,通過合作社集中采購后,一頭育肥豬就節省了36~42元。在河北全省,目前類似的養豬合作社已達4000余家。
“合作社模式”現今被認為是解決養豬不賺錢問題的最佳模式,這點,也很受劉永好認同。“很多散戶不賺錢,主要是他們存在市場、疫病、資金、安全等諸多風險。規;a業鏈養殖并引入保險,則可規避這些風險。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還能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養殖成本。規模越大,獲得回報就會越高!
他分析,“肉價飛漲的問題,普遍的看法是三個原因造成的,也就是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生豬生產的周期性波動以及疾病風險導致生豬飼養量下降。但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傳統庭院生產方式已經落后,農村散養戶正快速退出養殖業,而現代化規模養殖又未能跟上,導致養殖總量下降,最終造成生豬的供求關系失調,豬肉價格走高!
他認為,“這將是一個天大的商機,誰要是能夠巨額投資,快速建立起一個規模化、現代化的養豬體系,誰將獲得高額的回報!”他透露,“新希望將投資50億元在未來幾年內構建起一條集種苗、飼料、獸藥、養殖、屠宰、食品加工為一體的現代豬業經濟產業鏈,每年給市場提供2000萬頭生豬,從而成為國內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
不管怎樣,養豬行業的喧囂與熱鬧,問題與前途,都真真切切地擺在那里。這場養豬盛宴的經驗與總結,經年之后,也許自然會水落石出,明明白白。
(編輯 秦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