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基業長青 烏托邦式的追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7:58 《管理學家》
生命周期: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企業作為一個有生命的經濟組織,是市場經濟的“細胞”,其本質是一個追求股東投資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企業為什么存在?企業存在的基本理由主要有兩點:①為股東創造投資價值,所有資本都是有成本的,股東投入資本創辦企業是為了實現經營利潤和資本增值;②滿足市場對某種產品(含服務)的需求,產品是企業實現贏利的橋梁和工具,生產經營這種產品就是企業的主營業務,如果這種產品沒有市場需求了,則提供這種產品的企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自工業革命以來,工商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演繹著無數生生息息的故事:許多企業從市場上消失了,同時,更多的企業誕生,推陳出新如火如荼。市場就像一座大山,工商企業就像大山里的樹木,天天都有新樹破土見日月,日日都有老樹衰亡化春泥。世代交替,山坡不因老樹的衰亡而蕭條。 翻開世界經濟發展史,“百年老店”式的企業少之又少,即使某些工商企業的壽命超過了100年,實際上也是名存實亡:名稱被保存下來了,但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股權結構和主營業務等實質性內容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有其名無其實”,已經不是原來的企業了! 企業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生命周期:誕生、發展、頂峰、衰退和衰亡,周而復始,幾乎不存在基業長青或長生不老的企業,這是一個經濟規律!盡管客觀規律是如此,但面對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和興衰更替,仍然有人在試圖為企業尋找到“長生不老”的藥方。 柯林斯的“長青之道”:虛幻的臆想 1994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柯林斯和他的合作者出版了《基業長青》,為工商企業開出了長生不老的藥方,即六點建議:“利潤之上的追求”;“保存核心,刺激進步”;“膽大包天的目標”;“教派般的文化”;“擇強汰弱的進化”;“自家長成的經理人”。公正地說,在這六點建議中,有的是正確的,有的則似是而非,有的非常荒唐,缺失起碼的邏輯。 柯林斯選擇默克制藥作為“不追求利潤”的公司代表,其依據是默克的一些“對外宣言”。默克宣稱自己的追求“不是公司贏利,而是治病救人”。恰恰相反,默克是一個依靠專利藥品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的典型代表,超額壟斷利潤為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 企業要有“膽大包天”的戰略目標?這種建議也是不負責任的,會造成嚴重的投資浪費,企業是一個有機系統,戰略目標決定資源配置,不現實的“膽大包天的目標”必然造成投資的巨大浪費,不僅難以實現“長生不老”的意圖,甚至可能造成“入不敷出”的投資困境。 柯林斯主張,基業長青需要依靠“自家長成的經理人”。這種封閉式的用人模式,會導致企業日趨保守,很難有大的發展。在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市場環境中,這種企業會面臨生存的危機,何談“長生不老”? 柯林斯追求企業“基業長青”的愿望,與中國古代帝王追求“長生不老”的想法如出一轍!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藥”,發明了“煉丹術”。“汞”這種具有毒性的重金屬在當時是一種“丹藥”,結果是喝下這種“丹藥”后,不僅沒有實現長生不老的愿望,反而因中毒而早早地“升天”。 柯林斯還擺出圣賢的架子,教導企業家:企業家的工作“是造鐘,不是報時”,也就是說,企業家千辛萬苦經營企業的目標“是創辦企業本身,不是追求利潤回報”。他引用沃爾瑪創辦人山姆•沃爾頓的一句廣告語作為配制其“藥方”的重要依據—“從頭到尾,我注重的是盡我們的心力,建立最完美的零售公司,創造巨大的個人財富從來都不是我的特定目標。”方法論上的愚蠢必然導致錯誤的結論。柯林斯把一個商人的廣告語當做了一條管理學定律:企業家的目標“是創辦企業本身,而不是追求利潤回報”。作為一名商人,沃爾頓與其他所有的商人一樣,永遠會這樣向顧客承諾:我賣給你們的商品是微利的或是虧損的,無償地為你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是我最大的追求,而贏利并不是我的追求。此類“美麗動人”的商業語言,還有很多很多,不僅沃爾頓說過,其他許許多多的商人也同樣說過。令人遺憾的是,柯林斯教授竟然把商人的“美麗謊言”誤為商人的“內心追求”,并把這種“誤解”向全世界傳播。 十多年來,企業界對“基業長青”這個詞存在著諸多的誤讀和刻意的誤解。全球許多企業為追求“長生不老”的目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結果是人財兩空,還把企業拖入了動蕩不安的泥潭。 柯林斯在一個缺乏歷史底蘊的國度里成長,缺乏對“基業長青”一類問題進行冷靜判斷的文化基礎。美國作為一個1776年才成立的國家,到今天僅有230年的歷史,還不如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漢朝426年,唐朝289年,即使是“腐朽”的清朝也歷經了268年的雪雨風霜!而在268年的大清王朝中,曾經創造了長達130多年的“康乾盛世(1661~1796年)”: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財富。但是,四十多年后的1840年,泱泱大清帝國就被大西洋東岸的一個小島國打敗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個強盛了130多年的帝國在不到半個世紀內就徹底衰落了! 作為一個帝國,政治環境復雜詭秘,很難談得上“基業長青”,中國的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后曾做過“基業長青”的美夢,但美夢在他死后的第四個年頭就徹底破滅了。 作為一個企業,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更難談得上“基業長青”,美國的柯林斯在36家企業中宣布其中有18家公司“基業長青”、18家公司必將“短命”。12年后的今天,事實已經否定了他的判斷。柯林斯判斷為“基業長青”的18家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是跌宕起伏,只是恰好這些企業在1960~1990年代的30多年時間里正處于公司生命周期的鼎盛時期;而另外18家對照企業,恰好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處于發展的低潮。目前,一些被柯林斯斷定為基業長青的公司正處于危急之中,而一些被柯林斯認為是對照的企業卻是欣欣向榮。如自1999年以來,被柯林斯歸類為對照企業的輝瑞制藥的發展勢頭就超過了默克! “經濟壽命”VS“基業長青” 企業家經營企業,追求的是企業的經濟價值,而不是企業的長生不老或基業長青!企業存續時間的長短決定于企業的“經濟壽命”。當一個企業的“經濟壽命”行將結束的時候,企業家所要考慮是如何結束這個企業。此時,結束企業的生命才是正確的決策,延長企業的生命可能很不經濟。 現代企業制度的主流是“有限責任”股份制,設定“有限責任”的宗旨是劃斷企業的“生老病死”與企業家之間的關系,并不主張企業長生不老。這種企業制度的誕生,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企業存在的經濟價值體現在企業是否能夠繼續為股東創造價值。如果企業還能繼續提供令股東滿意的投資回報,則該企業就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否則,結束這個企業的生命就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企業就像企業家種植的果樹,果實就是公司獲得的經營利潤,賣掉果樹的收入就是股東的資本利得。企業家可以選擇經營這棵果樹,也可以選擇賣掉或砍掉這棵果樹。對于企業家來說,這棵果樹是否能夠“基業長青”,不是其關心的主要問題。當果樹逐漸老化走完其“經濟壽命”時,就應把果樹砍掉,種植新的果樹;如果試圖延長果樹的生命時間,果實的生產成本就會上升,將失去經濟價值。 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是市場。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就應該重新審視企業存在的價值。整個歐美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企業清算、破產、轉讓和新生的歷史,就是一部企業兼并重組的歷史。雖然歷史上無數的企業消失了,但世界經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加速前進的步伐。許多企業消失了,實際上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當某個企業失去存在的市場基礎時,它就不應該繼續控制資源,該企業原來控制的資源應該重新流向市場,根據市場競爭的需要做出更加有效的配置。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瞬息萬變,競爭非常激烈,企業家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來迅速決定企業的創立、擴張、收縮和結束,實現有限資源的最有效配置。 公司的價值體現在其經濟效益,而不是公司是否基業長青,企業的“經濟壽命”才是優秀企業家追求的理性目標。基業長青,只是一種基于情緒的“感情訴求”,而不是基于經濟的“效益訴求”。 企業家是理性的,應當按照經濟價值最大化的要求,根據市場環境的要求來駕馭企業前進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企業的長生不老。企業的基業長青,只是一個沒有經濟基礎的烏托邦式的情緒化追求!當企業失去繼續存在的經濟基礎時,如果人為追求企業的長生不老,一定會付出高昂的成本,將得不償失!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