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超市就是劇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6:59 《中國商人》雜志
從金邊銀角走到田間地頭,從農村跑回城市,賣貨郎程軍挑著擔賣超市,如今賣了70多家,每年銷售額八十個億。在洋超市、本土超市林立的武漢,能夠傲視群雄。程軍有一句原創名言:辦超市你沒有新點子,干脆就辭職! 70歲太婆超市賣雞湯 湖北武漢汪集鎮的吳太婆,煨湯手藝爐火純青,肉嫩湯鮮,途經吳太婆的雞湯鋪,香味撲面而來。70多歲的吳太婆賣雞湯方圓十里小有名氣,雞湯鋪幾平米的小棚子里,每天都有開著寶馬奔馳前來喝雞湯的客人。 喝湯的客人都連聲叫好,可有客人一進門,看端上來的雞湯就先挑刺:“橙黃橙黃的,油亮油亮的,是不是油多了一點?” “喝雞湯別看油多,雞湯味道喝了才知道好。”奇怪的是這位挑剔的客人每天都來喝雞湯不說,甚至還找上門,天天往吳太婆家里跑。 這位神秘客人名叫程軍,是開超市的,當他悠閑地喝著雞湯時,他的超市正處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因為程軍的超市正在跟人打價格戰,沒有硝煙的戰爭幾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你今天兩塊,他馬上一塊五,兩分鐘之內價格就會變,誰心里都明白,價格戰打下去是兩敗俱傷,但是程軍的超市已經進退無路。一面是家樂福,一面是沃爾瑪,四面八方把程軍的超市給包圍了。大家都很著急,這能不能支撐下去呢?當大家都著急萬分時,程軍卻不見人影,他好像胸有成竹。 都亂成一鍋粥了,胸有成竹的程軍卻在悠哉悠哉的喝雞湯、跟吳太婆套近乎呢。從這雞湯里,程軍看到了應對激烈競爭的靈丹妙藥。據說汪集雞湯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非常講究。雞,要用汪集當地一年以上的土雞,重量在二斤八兩上下;水,要用18米以下深井的汪集水,有絲絲的甜味;至于熬湯,必須用土罐在煤球爐的慢火上熬七、八個小時……出來后的雞湯香飄四溢,程軍聞香識太婆,找上了門。 程軍請70多歲的吳太婆出山,讓百年雞湯進駐他的超市。可吳太婆連超市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直接拒絕:“不做,我的生意忙的不得了,我沒有這個想法。”程軍回憶說:“記憶中我去了三四次,然后我就想,怎么才能打動她呢。” 程軍一廂情愿三顧茅廬吳太婆也不理會他。吳老太也打著算盤:超市有什么好的,跑很遠去武漢,還得給你交錢,不去!程軍拍胸脯保證:“我掏錢買你的雞湯,賣多少你甭管,賣不出去我自己喝,絕對不虧你。我什么都準備好了,你就去我的超市看看吧!” 將信將疑的吳太婆一到超市,程軍直接就把她帶到了一個冰柜前:“這就是我的冰柜,很大的冰柜,這是我給你準備的,放你雞湯的冰柜,每一臺要幾百萬。”吳太婆看超市耳目一新,嘴上松口了,可麻煩的是她一個字都不認識,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派一個專人給她辦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產品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商品條碼、都是我派人給他辦的。”程軍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折騰了將近一個月,吳太婆的雞湯終于進入了超市。程軍在媒體上一通轟炸,說歷史、講工藝,把小棚里出來的百年雞湯精心包裝了一番。 雞湯的相關宣傳鋪天蓋地,報紙、電視都在報道,過了十多天,賣場就打電話給吳太婆:“你們送雞湯來,雞湯賣完了。”當時吳太婆不相信,但別人都說是真的。 有了文化味,雞湯一下子火了,兩年時間,年近八旬的吳太婆成了百萬富婆,在程軍超市每天雞湯能賣到上千罐,號稱“楚天第一湯”。 汪集鎮當地后來興起了一股煨湯熱,形成了從養殖到賣湯的一條產業鏈,最火的時候一年產值近億。當年程軍從雞湯中悟出的門道,套用他的一句程氏名言:我們不打價格戰,我們要打特色戰。 吳太婆的雞湯是特色戰的前奏,程軍接下來組織了幾十人的“買手隊”, 不再坐等供貨商上門,而是大江南北的東奔西走,盡往田間地頭鉆。程軍解釋:“采購叫買手,我們覺得應該從采購這個環節入手,來一次采購革命。自古的絕技在民間,我應該帶頭去找市場的感覺、顧客的感覺和消費者的感覺。” 程軍是自封為“第一買手”,一圈跑下來,山東的蘋果、神龍架的獼猴桃、洪湖的鴨蛋、孝感的麻糖,各種各樣的民間寶貝都讓他淘來獨家經營,最重要的,這些都是貨采源頭,沒有中間供貨商,所以成本低。程軍一高興,開超市就像復印一樣,某個月8號、18號、28號程軍連開三家,誰跟他競爭他也不怕,經營老手的魅力讓人稱贊,但是程軍一年之前,還是個初出茅廬讓人看笑話的門外漢。 專在亂石灘上建超市 1998年,武漢百貨業正是硝煙彌漫,內有本土三大百貨巨頭明爭暗斗,外有洋超市家樂福虎視眈眈。而程軍所在的中百百貨還只是處于第二梯隊的行列,被擠在江漢路的一個角落蓄勢待發,程軍只能披掛上陣:“我害怕,我很害怕的,就怕我做不好,我不會做。” 想借此異軍突起,整個集團決定從百貨業轉做連鎖超市,可程軍從營業員做到辦公室主任,做了十幾年突然轉行做超市,能行嗎?“我很著急,就去翻書,翻到一本外國人寫超市的書,寫的第一條是:開超市第一重要的因素是選址,第二重要的因素是選址,第三重要的因素還是選址。”程軍琢磨著武漢這么大,選哪呢?幾天之后有了主意,但是他選的那個地界,大家一看都說程軍瘋了。 程軍選的是一個偏僻的地方,那個地方都是田地,周邊都沒有房子,有些小棚子周邊都是泥和坑。程軍選在這個地方,選了誰來,能不能賣錢?就在大家還沒看明白程軍的意思時,他又宣布了一個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我們把一樓全部拿來做一個停車場。” 黃金地帶的面積怎么做停車場?連人都沒有的地方,有多少人來停車子呢?這么大的停車場要停多少車子?沒人看出程軍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其他商場超市都開在繁華的鬧市區、市中心,可程軍選的地分明就是亂石灘,還把寸土寸金的一樓做成停車場,似乎是自尋死路。程軍第一次辦超市,選址選了沒人的荒涼地,還把黃金地段的一樓做為停車場,有人等著看笑話,說這超市肯定得完,四個月后,程軍的第一家超市開業。 大家都沒有信心,覺得周邊都沒有居民,誰來買東西呢,自信滿滿的程軍也感觸:“開業的前一天非常緊張,我晚上都沒睡覺,確實是不能睡。”1998年6月,程軍的第一家超市一開門,所有的人都傻眼,來了很多人,這些人都從哪兒冒出來的,大家都感覺奇怪。 程軍看到這個場面:“趕快發加班工資,第一反映生意太好,收銀員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在收銀臺上不能下來,我們趕緊送茶水、干糧、面包給收銀員。” 開業當天,程軍的第一家超市收入突破80萬元,新手出招真叫人看得目瞪口呆。其實,程軍走的每一步棋都在精明算計著,選址叫做“金邊銀角”。不在鬧市區、繁華地帶爭地盤、爭顧客,選的是城鄉結合部、建設中的居民區,人氣是越來越旺,錢也一天比一天賺得多。至于停車場,程軍看得更長遠:“我們先把一個模式做出來。模式很重要,如果這個模式成功了,以后我們可以復制。只有超前,才能賺錢,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 亂石灘上蓋超市賺錢,“金邊銀角”的模式一出,打著特色牌,幾年下來程軍的超市開到了20多家,跟其他競爭對手開始平分秋色,可好景不長,程軍的超市有點四面楚歌了:“您在哪開店,我就在你對面開店,或者我在你旁邊開店,既有我們本土的,也有外來的。” 旁人也不傻,程軍這“金邊銀角”一占,懂行的人看出門道跟風的也多了,爭著搶著都往“金邊銀角”扎堆,最多的100米之內有三家超市。短兵相接,對手又“打”上門來,難道又演繹一場昏天黑地的價格戰? 顧客就要在超市里吃 關鍵時刻主帥程軍又不見了,正忙著和別人聊天。因為程軍聽說了一個政策,武漢市要在三年內把四千多家農貿市場改成超市。這可是個大商機,說干就干,程軍相中一家人氣最旺的農貿市場:“離農貿市場不遠,一百米的地方已經有我的一個超市,非常近,我們怎么開?開了以后我們這邊怎么弄?把它連到一起,還有十幾米的路,不連通的話,這邊賣了,那邊賣不賣呢?” 對手之間的競爭還沒應付過來,自己人跟自己人卻搶起了飯碗。周圍人都著急上火,程軍卻跑去和一群大爺大媽聊天:“我請12位居民過來討論,標題是老百姓自己設計自己的超市座談會,大家討論,看怎么改。”聽完大爺大媽們七嘴八舌地討論,程軍郁悶了,原來老百姓還看不上自己的超市。 “有時候我們也會到菜市場去,都是提著褲子去,”程軍告訴記者:“你別看爛臟差,可老百姓喜歡。爛臟差怕什么,老百姓就是喜歡。” 程軍在自家超市門前再起爐灶,把臨近的一家農貿市場改建成超市,兩家超市擠在一起,那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打架嗎?更何況程軍召開了一個民間聽證會,跟大爺大媽一說,大家還對這臟亂差的農貿市場挺有感情。這活可怎么干?農貿市場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沒處下嘴。程軍三個月頂著一堆意見,2004年的9月,投入六百多萬元,程軍把農貿市場改好后變成了超市,所有人連連稱奇。 “我們覺得既然老百姓有菜市場情節,我們就應該按菜市場的情結去設計超市。當時聽證會上顧客講超市開得再好,蔬菜還是不如自由市場新鮮,現在我們的蔬菜從地里采來以后,可以上到我們的貨架上,近郊四個小時,遠郊八個小時。”程軍說:“超市里每逢過年過節收銀排隊我們都挺煩的,一樓,原來我們想賣一些半成品的熟食,但是賣著賣著,顧客說我就在這里吃,我要在這里吃。” 每天早上七點半開門,既能像廟會一樣邊吃邊逛,還能像農貿市場一樣自由交易,再加上超市的服務和環境,開業當月,超市平均每天賣菜就能賣10萬元。現如今的武漢人,不逛早市逛超市,生活習慣都連帶改變。問計于民,程軍這招很高明,競爭對手想跟風模仿都有點跟不動了。腦子一熱,程軍又蹦出了一句名言:我們要領風,不要跟風。他又有了新花樣。 隨著超市不斷地占了金邊銀角以后,怎么樣去尋找新的市場,怎么樣去占領新的市場,因為超前才能賺錢,程軍覺得農村市場是最大的市場,也是最好的市場,更是最后的市場。 開了武漢首家“高級”超市 程軍這次動了“上山下鄉”的念頭,一頭就扎進了農村這廣闊的天地。2004年年底連開五六家農村超市,本想迅速占領市場,不料卻是連年虧損:“當時有一個店虧了60多萬,我每天都去看,有的時候一待在那就是兩個小時,就看。” 看來看去程軍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怎么自己的超市連瓶醬油都賣不出去呢?“當時我們把很多品牌的醬油都搬出去,結果賣了半個月才賣兩瓶,你說醬油天天要吃怎么會賣兩瓶呢,這不對。”跟當地老百姓一打聽,程軍就樂了:“結果一調查,流行一個說法,就是吃了醬油好像皮膚要變黑。” 搞不清楚狀況的程軍倉促上陣,迎面就挨了一棒。農村有農村的消費習慣,不能拿著城里的模式生搬硬套。趕緊調查市場,調整商品,到了2006年9月,已經在農村摸爬滾打幾年的程軍開了一家標準的農家店,超市里賣鋤頭。 一個超市有鋤頭、有膠鞋、有肥料、有種子,和城市里的商品結構完全兩碼事:“開業當天全鎮三萬人都到了,從上午一直擠到晚上,完全動不得。我們沒有辦法,只能跟顧客保證,我們這個店營銷活動持續做一個月,希望大家過兩天再來。不停的叫,不停的廣播。”盛況空前。 幾個月下來,標準農家店實現盈利。福無雙至程軍好消息接二連三,如今20多家農村超市,全都脫貧開始賺錢。今年,他還要大力復制農家店,發展勢頭無人能抵,已經穩坐武漢超市盟主的位子。不安分的程軍感覺有點寂寞,他又玩了一招“農村包圍城市”,殺回武漢市。 從1998年上任開始,程軍一直都圍著城市的“金邊銀角”、郊區、農村打轉,八年后的2006年10月,程軍終于殺回了市區,而且這次他選中的是市中心、鬧市區。連開兩家超市,投入是以前的7倍,超市的名字叫“劇場”。程軍坦言:“你是開超市的,你要為全體顧客服務,既要有低端的消費,也應該有中端的消費,還要有高端的消費。” 小小咖啡吧、斥資幾百萬元打造的恒溫酒窖、價值萬元的高檔紅酒、還有珍藏紀念版茅臺和每天空運來的有機蔬菜,3000多種進口商品,開了武漢首家“高級超市”,程軍的這一招又讓人瞠目結舌。 從金邊銀角走到田間地頭,從農村跑回城市,賣貨郎程軍挑著擔賣超市,如今賣了70多家,每年銷售額八十個億。在洋超市、本土超市林立的武漢,能夠傲視群雄。程軍有一句原創名言:辦超市你沒有新點子,干脆就辭職! 程軍招招都出奇制勝,求新求變。超市“超人”說,2007年,他還有一肚子的新點子,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