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空調企業降低成本的誤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9日 20:50 《經理人》

  在盈虧平衡點上跳舞,一不小心就會滑向虧損的深淵

  - 文/宋麗

  面臨著一系列制造成本的走高,空調企業各施高招,降低成本的措施更是五花八門。那么,高成本會給企業帶來哪些危害?空調廠商在降低成本的過程中存在哪些誤區?

  高成本導致行業重新洗牌

  所謂水漲船高,空調企業現在的處境是水漲了,成本增加了,而船卻高得很慢。因為國美、蘇寧這些大鱷家電連鎖賣場的宣傳賣點仍然主要圍繞低價做文章,利用低價相互間開展競爭。就算是空調產品的價格略有上漲,也遠遠抵不上成本升高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空調企業的高成本時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業沒有了利潤或者利潤越來越薄。企業的宗旨就是盈利,成本高了,企業無法盈利,就轉向虧損,而企業一旦做不下去,就只能面臨洗牌淘汰。品牌好的企業,由于品牌溢價能力較高,終端價格即使高出一定幅度,也會被消費者所認可,年復一年,均有不菲的利潤。但對于二三線品牌來說,就只能比拼價格,價格賣貴了,消費者自然不會買賬。在盈虧平衡點上跳舞,一不小心就會滑向虧損的深淵。如果長期得不到利潤回報,就最終造成大部分空調企業主動退出,轉向其他盈利項目。

  空調廠商降低成本的誤區

  ● 偷工減料為空調

減肥。前些年,面對原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少數空調企業采取了一種堂而皇之的做法,壓縮空調室內機、室外機的體積,并給終端消費者帶來美其名曰的噱頭:“空調就像手機一樣,體積越小,質量越好,輕巧高效。”實際上,這是空調企業在應對原材料上漲的高成本中,試圖以壓縮體積來降低材料成本的無奈舉措。

  空調外殼越做越薄,空調重量越做越輕,空調體積越做越小,在應對持續增長的原材料成本上,固然會降低一部分成本,但目前的技術發展而言,這種體積的縮小和成本的控制是以犧牲空調制冷、制熱性能為代價的。用偷工減料的方法為空調瘦身肯定影響空調的使用效果。

  更關鍵的是空調兩器——“蒸發器”和“冷凝器”。由銅管和鋁箔組成的快速散熱的“兩器”,以前絕大多數是雙層,而現在,面對銅材料的大幅上漲,有些廠家把它們由雙變單,僅這一項,材料成本就相差一兩百!另外,空調機殼壁的減薄也會導致空調老化過快而造成空調短命。

  這些都是空調企業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一種極端做法,時間一長,消費者自然會辨別出產品的性能不佳。實際上,企業偷工減料,降低材料成本,雖然贏得了短期利益,但長期下去,最終損害的還是企業自身。

  ● 旺季招人,淡季裁員。很多空調企業的老板們因為意識到做空調的利潤越來越微薄,而尋求人力資源成本的壓縮。根據空調產品的季節性差異,隨時調整自己的人力資源構成。近幾年,空調企業中,無論生產員工還是營銷人員都在縮水,待遇逐年下降。不少企業甚至采用旺季招人,淡季裁人的做法,每年3月份重新招人,9月份,秋天一到,立馬大幅減員。但是這種短視行為造成的危害是非常明顯的,無論是生產還是營銷人員的培養都應該自成體系,需要一個長期的延續性的培養過程,而這種短視做法不僅讓員工得不到有效的培養,還會影響到其他在職人員的情緒,企業人心不穩,如何保證產品性能穩定,如何保持市場占有率穩定?

  ● 品牌建設成本下降。空調企業的廣告投入越來越少的結果就是企業品牌建設和消費者引導同市場培育水平的大幅下降。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多數空調生產廠家壓縮整體宣傳費用,空調好的性能、功能賣點無錢打廣告向消費者宣傳;但是反觀蘇寧和國美等大賣場的商家廣告卻在四處轟炸,告訴消費者他們的空調賣價比誰都低。渠道和廠家的廣告投入大相徑庭。所謂成也品牌,敗也品牌,歸根到底,是企業收益與付出的比例是否平衡。廣告太多,品牌建設費用增加,就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價格一高,終端不買賬;而廣告投入太低,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得不到最有效的支撐,自然也會影響到市場份額,最終損害的還是企業自身利益。

  當年萬家樂空調認為僅憑借“萬家樂”這三個字的高知名度,不投放廣告,即可獲得消費者青睞,在品牌建設上投入過低,最終的結果就是消費者只認萬家樂

熱水器,不知道有萬家樂空調,而渠道也無法接受它,最終只能選擇退出。

  ● 庫存成本。旺季銷售明顯,淡季銷售下滑,給季節性明顯的空調廠商造成的結果就是淡季庫存積壓很多,旺季來臨時受生產能力制約又不能馬上沖量,致使庫存成本過高。庫存的壓力針對性更強的是品牌影響力弱的二三線空調生產廠商,由于渠道不接受,過高的庫存成本就只能由自己來承擔。這點不妨看看國外企業,日本的日立空調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庫存成本,他們認為如果把成本強加給渠道或者經銷商,長期受傷害的還是企業自身。因此他們主張既不要給自己帶來壓力,也不能給經銷商造成庫存壓力,而是根據市場需求和往年市場反映有計劃地安排生產。

  ● 渠道成本。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生產廠家沒有利潤,留給渠道的利潤自然減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經銷商的抱怨,說自己做空調就像在做搬運工,不像當年無限風光,現在賺的只有安裝費。渠道為王成就了無數企業,在十幾年的發展中,企業比拼的就是渠道和人員,誰能控制好渠道,誰就贏得最終勝利。但是,對于空調等家電企業來說,大賣場業已強勢,他們已經具備了強勁的勢能,讓廠家讓利給消費者,為終端提供“兩便”—— 便宜和便利。同時,還要通過名目繁多的收費,維持自身的發展和利潤。過多地依賴家電連鎖是找死,完全不進家電連鎖無疑是等死。渠道成本成了制造企業一個難以挑起的重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