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山東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總裁、全國人大代表李長順
《北京參考》:請您結合我國國情和濟鋼的實踐,談談運用循環經濟理念發展鋼鐵工業的重要性。
李長順: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態環境的變化,要求鋼鐵行業必須綜合地
解決包括能耗、物耕、成本、質量生產效率等市場綜合競爭力和包括資源-能源可供性、環境-生態和諧性在內的可持續發展等集成性命題。濟鋼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路子越走越窄,企業在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必須轉變增長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發展循環經濟是鋼鐵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發帖之路,是當代企業家的歷史責任。
《北京參考》: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濟鋼積累了哪些經驗,或者說您認為以循環經濟理念發展鋼鐵工業應該怎樣做?
李長順: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以觀念創新為主導。循環經濟是創新型經濟。創新思路源于創新觀念。濟鋼在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企業文化理念:污染物和廢物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創意無限,資源無限;只有落后的技術,沒有廢棄的資源;節水就是節能,節水就是保護環境;企業不消滅污染,污染就消滅企業,環境保護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其次,以技術創新為支撐。鋼鐵生產多工序、多環節、技術工藝高度集成的特點,使其蘊藏著巨大的資源能源循環利用的潛力。挖掘這些潛力,必須緊緊依靠技術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1996年以來,開發并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70項,形成專利117項,獲得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77項。
第三,以管理創新為保證。管理創新可以事半功倍,在企業循環經濟中能夠起到重要的保證和促進作用。我們以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引入市場機制、價格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有效引導了各單位珍惜資源能源,促進了高效利用。創新激勵機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重獎;引入并建立國際先進的卓越績效模式,促進了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帶動了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不斷加強。
《北京參考》:發展循環經濟對于鋼鐵工業有哪些好處?
李長順:第一,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實施源頭削減的精料方針,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非金屬雜質進入冶煉工序,提高軋鋼成材率。1995年到2005年,我們軋鋼成材率提高6。18個百分點。對用水模式實施"分質供應、分級處理、小半徑循環、分區域閉路",工業用水復用率由1995年的90。3%提高到2005年的97。3%;噸鋼綜合耕新水由21。77立方米下降到3。87立方米。
第二,可以實現能源的高效轉化。我們在1999年建成了國內第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法熄焦裝置,2004年利用工藝中節余的副產煤氣,實施了燃用中低熱值混合煤氣,實施了燃用中低熱值混合煤氣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
第二,可使代謝物高效再生。實施"四閉路",對工序中產生的渣、塵、水、氣等廢棄物進行資源化治理,實現了廢物資源化、軋鋼加熱爐結機點火無油化、鍋爐無煤化、取暖制冷余熱化的"四化"。以冶金爐渣為主要原料建成了礦渣微粉生產線、礦棉生產線等,年處理廢渣340萬噸,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了98%。
不僅如此,發展循環經濟還可在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帶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公司2005年實現利稅、利潤分別比1995年提高9。5倍、10。2倍、先后建成了省級清潔文明工廠、省級環境友好企業。
《北京參考》:請您簡要談談濟鋼未來的計劃。
李長順:通過創造性地落實國家的方針政策,我們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不定期的成績,但與先進企業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我們內部潛力依然很大。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堅定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到企業科學發展的全過程、全方位,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噸鋼可比能耗降到610千克標煤,噸鋼綜合耗新水降到3立方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余熱余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實現工業廢渣、廢水、廢氣零排放,自身工藝過程各類污染大幅度減少的同時,向社會拓展服務功能,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記者 楊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