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無偏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3日 18:2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如何杜絕投資的浪費?不妨參考新希望集團的做法 陳春花 前一段時間與銀行界的朋友聊天,大家談到銀行的壞帳和不良資產。無獨有偶第二天又與一些政府的公務員聊天,結果又談到垃圾工程、豆腐渣工程和很多浪費的投資。之后大
從管理學的意義上,這是決策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責任的問題。我想問題出在,大家習慣:個人決策,集體負責。結果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找不到責任人,更加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這里需要更正的邏輯是:應該集體決策,個人負責。 集體決策 個人負責 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經營的過程是將其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這是企業經營的生命線,因此管理所要做的是保證整個經營過程良性。如何降低風險,我以為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對的方法就是集體決策,而不是個人決策。當然集體決策并不意味著“跟著簽字”,上邊簽,下邊也簽。而是要告訴每一位參與決策的人,我們能做什么?我們行為的邊界是什么以及相配套的獎懲制度。只有這樣,人們在簽字時才會真正盡自己的責任,才會有將工作做好的動力。 責任的問題一直是管理的基本問題,我堅持集體決策并不意味著就是也要集體負責。責任的概念請記住永遠是個人責任,沒有集體責任這樣一個說法,在這個方面我們需要非常明確,不能夠有任何的含糊。在西方的管理理論中很少探討責任的問題,因為在西方的文化中,責任是非常清晰的,人們在行為習慣中就形成了個人責任的意識,責任成為一個人從事職業的基本素質。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強調中庸,強調求和與遷就,人們不習慣于責任,反而比較習慣從眾,加上民間盛行“槍打出頭鳥”、“法不責眾”的說法,人們更是希望責任淹沒在多數人中,所以可以說中國人的責任意識是先天弱勢的。但是,沒有明確的個人責任意識,就無法讓管理變得有效,如果沒有個人責任意識,就無法承擔經營的后果,最嚴重的是,沒有個人責任意識,就不會有風險控制。管理只對績效負責,沒有個人的責任也就沒有績效可言。 項目批判式論證制度 但是僅僅從管理的層面來談還不足夠,還應該從戰略的層面尋找到解決的辦法,在戰略的層面上,我們清楚的知道,戰略是一種選擇,從本質上說戰略就是選擇不做什么。如果我們能夠明確地判斷,清晰地作出戰略的選擇,應該說,很多決策的失誤就會避免,在這里我想起新希望(資訊 行情 論壇)的一個制度,也是我所選擇的戰略層面的觀點。 新希望集團內部有一個“項目批判式論證制度”。新希望集團如要上一個項目,就會請有關人士出面論證,而他們的論證不是從項目的可行性說起,而是從項目的可否性開刀。每個項目出來均要進行三輪“批判性論證”,第一輪在企業內部論證,第二輪是邀請企業外部各方面專家論證,第三輪是集中企業內部和外部專家共同論證。而且論證中不說優點和可行性,只對項目進行挑刺,誰批倒了就給誰大獎。只有經過這幾個回合的論證仍駁不倒的項目,集團就要研究這個項目投資上馬的時間問題了。 劉永好說:“我們請企業外部的人來批,如果一般人每人發1000元的論證費,那么批倒項目的人就發5000元的獎金,用最小的代價挖掘出項目的最大風險。”新希望集團采取這樣的“項目批判式論證制度”,確實也“批”死了許多項目。這樣做可以打破一些傳統的思維方式,也是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匡正。一個所有的人都批不倒的項目,其成功的可能性大,這樣做可以避免企業領導層一拍腦袋就干的盲目做法。 市場如布,總有縫隙,逆向思維可以使我們較為容易地發現項目的不足之處和缺陷所在。如今,市場已進入了微利和買方時代,因此在尋找和論證項目的時候,為了不被自己手中已有的“適當利潤”蒙住雙眼,堅持“項目批判式論證制度”不失為一個保險的辦法。 領導者擔負著重大的責任,記得彼得#zhPoint#德魯克先生曾經說過:領導者就是要不斷地詢問自己:我能夠貢獻什么?如果我們真是理解德魯克的話,應該清楚,領導者最為重要的職責就是不斷地做出貢獻,不斷地對結果負責。但是如果需要對結果負責,就是要決策本身有效,否則一切資源、付出都是浪費。 (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