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之間 亞盛不能承受之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7日 15:31 新浪財經 | |||||||||
融勤國際中國研究院 研究員 楊曉凌 昔日的輝煌 1997年8月18日,一個集資源優勢、資金優勢、高科技優勢為一體,以高科技農業、高科技鹽業化工為主體的大型多元化綜合性實體——甘肅亞盛(集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
曾幾何時,亞盛的資本運作能力被業界一致認可并傳為佳話。憑借著雄厚的資金實力,亞盛的銷售網絡遍布海內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農藝耕作方式,進入了高科技的現代精準農業建設,建成了又一個最大的國家級高效農業生產基地。可是被眩目的光環圍繞著,又有誰能知曉如此的輝煌背后是多么的不堪一擊呢? 今日的狼狽 去年下半年,各家亞盛貸款銀行紛紛集體逼債,以該公司未能及時償付高額貸款利息為由凍結該公司及旗下各子公司帳戶;同年12月24日、28日兩天,亞盛集團接連發布“股東股權凍結、及相關訴訟事項公告”: 24日公告稱,公司于2001年12月與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簽訂1.38億元的貸款合同,貸款期限5年,為此,公司第一大股東亞盛鹽化工業集團公司(下稱鹽化集團)將其持有的7000萬股國有法人股質押給銀行,質押期自2001年12月19日至2006年12月19日。截止11月因未按時支付170萬元利息,銀行單方面提前采取措施,在貸款尚未到期前(2006年12月23日到期)向法院起訴,并凍結了鹽化集團持有的本公司國有法人股10500萬股(其中7000萬股已質押),凍結期限從2005年12月2日至2006年12月1日止。此外,還因為一筆信用證業務,使銀行為公司墊付資金2500萬元,為此凍結鹽化集團持有的1500萬股。以上兩項合計已凍結1.2億股國有法人股(鹽化集團共持有亞盛2.11億股)。 28日又公告稱,公司于2004年5月與中國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簽訂6000萬元的貸款合同,貸款期限1年,為此,公司第四大股東甘肅金盛實業公司(下稱金盛實業),第六大股東甘肅國營生地灣雙豐化工廠(下稱雙豐化工),分別將其持有的本公司4024.5萬股和1524萬股法人股質押給銀行,質押期自2004年5月26日至2005年5月26日。因未按期支付本息5900萬元,銀行向法院起訴本公司,并將上述股份予以凍結、拍賣。 貸款未到期就被要求提前歸還,甚至凍結抵押物、上訴到法院,這正是資金鏈行將斷裂的預兆。按亞盛的實力來看,截止2005年6月底,賬面上貨幣資金24787萬元,到9月底也有23549萬元,何以在5月份未能按期支付本息5900萬元,到了11月份更是連170萬元的銀行利息都付不出了呢? 探究原因 亞盛的IPO之路可謂一路坦途,接下來的配股也十分順暢。可是如此雄厚的資金實力,近兩年來亞盛集團的業績卻急劇下降,2004年凈利潤下降47%,2005年前三季再降84%,每股收益僅0.017元,公司已發布全年業績將下降50%以上的預警公告,并一再強調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遭受了今春最大的沙塵暴襲擊,導致農作物大幅減產。可事實是,第三季度并未遭沙塵暴襲擊,可凈利降幅卻高達93%。并且,近三年來該公司投資活動的現金凈流入均為負數:2004年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入為-27128萬元,2005年前三季為-5631萬元,近兩年投資流出現金合計32759萬元;截止2005年9月底,公司其他應收款加上預付帳款合計達4.58億元。在資金頻頻外流的同時,公司貸款也在不斷增加:2005年三季末銀行貸款共6.8億多元,其中短期貸款就達3.6億元。 我們不得不提出這樣的疑問:報告期內公司既無募股資金投資項目,也無非募股資金投資項目;投資事項并未實施,資金卻早早地付出去了,這3億多資金投向何方了呢?2005年三季末銀行貸款共6.8億多元,其中短期貸款就達3.6億元,而前三季其主營收入也不過3.63億元,顯然貸款規模與營業收入很不匹配。亞盛賬面上的2億多現金,早已名存實無,亞盛的資金鏈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斷裂危機。 如今,高負債下的運營,已經成了中國一部分企業的現狀,不少曾受眾人追捧和媒體大肆渲染的“明星”企業紛紛倒閉,如德隆集團、三九集團、普爾斯馬特等,而因為資金鏈的斷裂,更是成了資本市場各大“系”紛紛垮臺的直接原因。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失敗,只是問題的直接反映,其實質是企業缺乏財務風險防范和現金流管理的能力。 未來之路 面對如此殘酷的現狀,企業若想生存,必然要更加成熟的應對各種突如襲來的挑戰與磨折,而資金鏈則成為各項管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須加強資金的統一管理,有效利用資金。相關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實現集團控制的達到了80%,因此成立內部結算中心進行財務的統一調度,就成為了一種必然;同時,如果有到期債權,就要加大清收力度。如果有擬到期債務,就要在企業的信用沒有完全喪失的情況下提前做好展期安排,不能期待在債務到期后通過企業的公關協調能力來解決問題。 而從投融資角度來看,資方的選擇至關重要。單純依靠銀行貸款作為融資渠道,顯然過于單一,必然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當企業的資金、現金流、利潤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時,應及時引入戰略投資人、財務投資人,權衡各種利弊之后適時引入資金,實現現金流的順暢。戰略投資者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轉讓股權,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引進資金,而是為了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促進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而財務投資者以獲得資本回報為目的,股權可隨時轉讓。 而從融資方式上來看,相較傳統銀行貸款融資方式的門檻過高而言,私募等民間游資方式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企業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私募融資是相對于公募融資而言更快捷有效的一種融資方式,通過非公開宣傳,私下向特定少數投資募集資金,它的銷售與贖回都是通過資金管理人私下與投資協商而進行的。雖然這種在限定條件下“準公開發行”的證券至今仍無法走到陽光下,但是不計其數的成功私募昭示著其漸趨合法化;并且相較公募融資,私募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由此成為眾多企業成功上市的一條理想之路。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資者交易資金的比重達到30%—35%,資金總規模在6000到7000億元之間,整體規模超過公募基金一倍。地區分布上,我國的私募資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遼寧和江蘇等地,但主體地域卻在動態演變。從2001年11月起,廣州地區的交易量攀升很快,并已經超過上海、北京,形成“南強北弱”的格局。 亞盛的危機,也許有一天會煙消云散,亦或愈演愈烈。無論怎樣,我們堅信,只要企業擁有成熟的資金管理與廣闊的資金融通平臺,無論未來的發展之路還要面對多少艱難險阻,企業都會披荊斬棘,開啟一方輝煌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