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陽光的少數派作風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7:4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吳梓鋅 江蘇、北京報道

  江蘇省江陰市陽光工業園的一間服裝車間里,印著“HUGO BOSS”、“Armani”等全球頂級服裝品牌商標貼上熨燙筆挺的服裝后,被工人打包裝箱。

  “我們每天加工2000套左右的各種品牌服裝,運往全球各地的市場。”服裝車間負
責人蔡汝忠指著疊放整齊的箱子告訴記者。

  這是江蘇陽光集團(下簡稱,陽光)代工國際服裝品牌的三個車間其中之一。或許,這景象對許多人并不陌生,中國多年前就已成了全球服裝的加工廠,但在成千上萬家中國服裝代工企業中,陽光是少數派。

  從面料突破

  “我們所代工服裝的面料,80%以上都是陽光自主設計開發生產的。”陽光集團副總經理、陽光股份董事長陳麗芬認為,陽光開拓國際市場是從服裝面料起步的,而且成功也是得益于面料的設計開發。

  陽光集團前身是江陰精毛紡廠,20年前還是一個鄉鎮企業。如今,陽光已成為一個以紡織為主業,擁有生物制藥、生態農林、

房地產和發電投資等非相關產業、銷售規模達151億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而陽光在服裝面料上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

  2000年前后,國內紡織行業的競爭趨于白熱化,國內的貿易環境開始惡化。由于同業競爭激烈,全行業銷售出現了萎縮的征兆。

  “產品結構的變化和新材料的增加,對市場的拉動并不顯著,甚至出現了階段性的下滑。而國內市場產能缺一直在擴張。”陽光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吳惠良回憶,陽光曾一度也陷入到國內混亂價格戰之中。

  此時,陽光決策層毅然決定“拓展海外市場”,日本被確立最先進入的市場。

  “由于地緣和文化的關系,日本市場更有利于開拓。”陽光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波說,由于“起了大早”,陽光2001年產品內外銷產品已是平分秋色的局面。

  2001年下半年,陽光著手調研歐洲市場。陳麗芬和李曉波開始頻繁出現歐洲的各種紡織專業展覽會上。

  “我們當時想盡各種辦法去接近潛在的客戶。”李曉波對一些細節依然歷歷在目。通過外貿公司、網絡以及國內客戶、代表處聯絡歐洲的服裝品牌商,甚至利用中國駐各國的大使館拜訪客戶、提供樣品。“其實,我們并不在乎一單生意的成功,我們更想讓客戶了解陽光的產品。同時,我們也從客戶那里得知市場需求和國際流行趨勢。”

  翌年初,陽光陸續從歐洲廠商獲得了一些小宗的訂單。

  當時,陽光還找到一些有設計能力的中間商,利用其設計能力,主動尋求代工的合作機遇。“這是我們逐漸把這種推銷模式開始轉向開發模式。”李曉波說。

  “陽光能達到今天的規模,得益于我們始終堅持在紡織面料上的投入、創新和設計能力。”陳麗芬說。當時陽光小有斬獲后,即花費巨資更新了紡織機械。

  2004年,陽光生產的2200萬米精毛紡面料和120萬套高檔服裝中,50%以上進入了國際市場,外貿出口超過1.6億美元;陽光面料的海外銷量是意大利名牌“杰尼亞”的6倍,其中為阿瑪尼、HUGO BOSS等10多個國際品牌提供面料500多萬米。2005年4月,陽光與德國HUGO BOSS結盟,開始為其開發面料和服裝定制加工。

  擠掉中間商

  尋找HUGO BOSS這樣的德國伙伴時,陽光表現出了相當的耐心和遠見。2002年,陽光只是通過中間商獲得了HUGO BOSS 500米至1000米的訂單,但HUGO BOSS對陽光的設計能力予以了肯定。“德國企業更加講求穩定,講求公司整體戰略轉移。雖然我們物美價優,他們也不急于將面料的采購全面轉向陽光。”李曉波回憶說。但陽光與HUGO BOSS一直保持聯系,2004年,隨著德國公司注意力真正整體轉向中國市場,HUGO BOSS才將大批量的訂單交給了陽光。

  “這種培育式合作方式比我們歐洲其他品牌合作商晚了一年多,但發展出來的關系更為穩固,而且能拿回中間商抽走的利潤。”李曉波說。

  中國出口的

紡織品,其中有90%至95%的利潤,被品牌商、中間商以及零售商所瓜分,留給中國加工商們只是微小的零頭。陽光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并開始減少中間環節,從中間商手中擠掉利潤。

  而目前,陽光出口到日本市場的產品,只有1/5的面料和1/10的服裝是利用中間商出口的,絕大部分面對最終端的大型零售商;而在歐美市場,通過中間商的比例更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李曉波解釋說,中間商的意義并不僅僅是貿易商,很多企業依賴中間商,是因為中間商有開發設計和服務的能力。

  而對于陽光來講,每年銷售額的4%都用于技術改造,從1995年開始每年投入超過1個億的研發費用。這樣才使陽光擁有了自主開發設計和服務能力,直接面對最終的客戶。

  聯盟全球品牌

  擠掉中間商的利潤,并非解決目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中國紡織全行業目前的利潤毛水平只能維持在5%左右。而陽光2004年實現108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毛利潤率也只能保持在3.6%。

  對陽光來說,賺取手工費是給國際名牌定牌生產中的小收獲,主要目的是進入國際名牌的

供應鏈,銷售面料,同時低成本汲取國際一線品牌的管理經驗,為陽光創造自身高檔品牌做鋪墊,并制定了一條讓陽光品牌成為國際頂級品牌的路徑:與國際一線品牌服裝建立供應鏈關系——定牌生產——戰略結盟——創造陽光自身高檔品牌。

  “中國紡織企業在海外整合資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國際大品牌相互參股,而我們傾向首先是在制造領域參股。”陳麗芬表示,陽光仍然對意大利關閉和轉產的企業保持著高度的關注。

  創造品牌需要巨額的投入,渠道及行業宏觀政策也是一個重要難題,但陳麗芬仍希望國家能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權,讓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我們要抓緊改變出口增長方式,增加高附加值的出口比例,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著力培養自己的競爭優勢,盡快告別對低附加值產品的惡性競爭。”——這是陳麗芬2005年的工作計劃,而對于創立自己的國際服裝品牌的時間,陳的預計是15年。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