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中國企業不做細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11:58 和訊網-《財經》雜志

  不愿彎下腰來做“細活”,是中國企業無法做強的最主要原因

  □ 張化橋/文

  在湖北,我的40歲的弟弟經常處于待業狀態。他曾經創辦過小鋸木場、卡車運輸公司和PVC膠管公司,先后一一觸礁。

  我實在不想繼續做他的“風險投資人”,于是,多次勸他放棄經營資本相對密集的產品的想法,做點小生意,比如開個小賣部,踩三輪車,挨門挨戶推銷產品,或者為私人學校接送學生。

  我的苦口婆心不是沒有根據的。這些小生意投資回報率很高,風險小,掉頭也容易。一天凈賺10元,一年便是3650元,兩年便是……可這些主意都被他否決了,原因是“錢來得太慢了”。

  由于社會體制或其他某種原因,中國有大量眼高手低的人,對小錢根本看不上眼,只想背著手當“大爺”。

  中國公司管理層的很多人也往往如此。他們一心想賺大錢,根本不愿彎下腰來做“細活”。結果是,他們只有在市場情況好得不得了的時候才能給公司賺點錢,而且即使撞上這種大運,他們也經常把機會荒廢掉。

  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企業無法做強、利潤率難以提高、

競爭力弱的最主要原因。這樣的公司,股價當然好不了。

  請允許我對這些疑難雜癥做點分析。

  首先,國內公司大都好大喜功,擺花架子。比如,在縱論“渤海灣經濟圈戰略”、“珠江三角洲大規劃”或者第三代、第四代產品之類宏大主題的同時,管理層卻不想知道、也不愿意談論下水道的堵塞、機床螺絲的脫落,或者客戶對拖欠貨款的抱怨——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應該由它去吧,或者“請找有關部門解決”。

  其次,我們的企業管理層熱衷于召開記者招待會,參加簽字和剪彩儀式等。剪彩完畢,機器便開始睡覺,慢慢生銹,玻璃門窗無人照看,屋頂也開始漏雨。

  最后,管理層不愿通過“滴水穿石”的功夫來贏取客戶,卻總想一鳴驚人、制造轟動,于是就大手大腳地投放廣告!皹送醅F象”無疑是這種中國特色的代表。

  美國有句名言:“廣告支出的一半總是浪費的,問題是,企業不知道哪一半是浪費的。”

  但現在,隨著競爭加劇,企業對成本的控制日益嚴格,外國企業開始拿著顯微鏡來分析它們的廣告支出,盡量減少無的放矢的廣告,從而減少浪費。

  他們采集大量數據,分析有多少電視觀眾看到了他們的廣告,對廣告感覺如何,有多大可能性會采取購買行動,以及電視廣告、戶外廣告、互聯網廣告和飛機上、體育場里的廣告各自的成本效益情況究竟如何,如此等等。

  這些分析和由此產生的決定對企業至關重要,因此高層管理人員必須親力親為。而我們的企業管理層為了省事,往往把這種“小事”交給沒有市場經驗的人們去辦,把廣告扔給電視臺是再常見不過的了。

  那么,如何才能讓中國企業做“細活”,從一分一毫之中賺出上億或者幾十億的利潤呢?我有以下一些想法,供大家討論。

  第一,要培養企業對做“細活”的興趣和動力。如果地上很臟,或地毯被煙民燒了幾個洞,那么地毯很快就需要更換,這就增加了成本;如果玻璃破了不馬上更換,雨水就會飄進房間,損壞墻壁和字畫,也會增加成本。

  可是,怎樣才能建立一個制度,讓大家把廠房和辦公室當做自己的家居一樣愛護并且成為每個人的習慣,從而企業對做“細活”充滿了內在的興趣和動力呢?很顯然,國有壟斷體制與這種好習慣的養成有內在的矛盾。因此,首要的就是打破國有壟斷,讓那些不做“細活”的企業在競爭條件下被市場淘汰掉。

  第二,絕大多數企業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重大發明創造或者聰明絕頂的戰略。成功的秘訣是一分一毫地控制成本,一小單一小單生意地做。

  最近,一位食品公司的老總意味深長地說,只要他的公司不犯大錯誤,不出大丑聞,他就已經取勝了。

  的確,在現實中很多人大登廣告,天天叫喊自己是名牌,可是只要卡車司機給他們出點難題,或者經銷商拒絕合作,食品不能在保鮮的狀態下及時送達消費者手里,所有的口號就都白喊了。

  雖然我們是個窮國,但從企業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闊老爺習慣很普遍,“油瓶子倒了也不愿意去扶一下”,工廠里“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這是以往多年在公有體制下做“主人翁”的結果。再看看餐館的浪費,更讓人心疼。所有這些都是會直接影響利潤率的。

  “主人翁”加工資是不受約束的,分光吃光也無所謂。但等到行業增長放慢時,企業的存活就成了問題。許多手機、電腦企業現在出現這類問題的苗頭,我們就等著看他們日后的窘態吧。

  作者為瑞銀

證券(亞洲)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聯席主管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6,7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