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CXO > 正文
 

我們面臨國際化人才短缺求解 應如何制造總經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5日 11:42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鮑輝春 上海報道

  原IBM的沃德走了,原Dell的阿梅里奧來了。聯想已然是一個國際化的Lenovo,完全沒有了一年前的青澀。

  12月21日下午,黃云龍才得到這個消息,他的第一反應是“驚訝”,驚訝于他在IBM和
聯想都曾共事過的沃德的來去匆匆,“才不過一年而已”。

  如今供職于荷蘭IT服務提供商資信利(Getronics)的黃云龍,8個月前還是聯想的客戶服務業務拓展總監,再往前,他在IBM中國區負責PC部門的售后服務管理。

  2003年3月,“當聯想從‘貿易’的聯想、‘高科技’的聯想轉向‘服務’的聯想時,他們急需熟悉服務流程的業務人才”,委托獵頭找到了黃云龍。而2005年4月,在完成了一個“大項目”以后,黃選擇了離開聯想。

  所謂的“大項目”,正是一年前聯想對IBM的PC業務的那場“世紀大并購”,而這也被黃云龍視為他兩年聯想生涯的頂點。在他看來,“能夠有機會以核心成員的身份參與這樁劃時代的并購案”,對聯想和他本人都是一種“幸運”。

  從IBM到聯想,再以收購者的身份回到IBM,黃云龍的職業軌跡劃出了一個奇妙的圓圈。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2005年的另一家中國本土公司阿里巴巴。現任阿里巴巴CTO的吳炯,至今仍是雅虎搜索專利持有人。在被馬云帶到阿里巴巴之前,他已經在雅虎美國工作了四、五年時間。談到自己在阿里巴巴并購雅虎中國過程中的作用,吳炯笑著說:“起碼我這個人是他們認識的,可能多少給他們一種比較親近的感覺。”

  在中國本土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隨處閃現著“國際化人才”的身影。作為專業人才,無論是技術的還是管理的,這些高端人才都為他們的中國雇主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而常常被忽略、但可能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上“比較親近的感覺”。

  缺口

  即使那些還沒有準備好去海外并購的本土公司,也同樣意識到了國際化的人才的重要性。蒙牛面向全球招聘總裁便是一個例子,且不管“是戰略還是炒作”。至少,他們已經有了這樣的概念:全球化的競爭就在臥榻之側。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市場本身正在變成一個國際市場。要參與全球競爭,首要的問題就是高端管理人才的極度匱乏。

  而麥肯錫10月發布的報告《應對中國隱現的人才短缺》,指出了這種需求的緊迫性:“今后5年,中國需要7.5萬名能夠在國際市場中施展拳腳的管理人員,但目前這類人才僅有5000個”。

  作為佐證,日前,國泰君安人力資源總經理何斌列舉了證券行業最缺的是三類人才,“一是金融IT規劃師,二是金融風險控制專家,三是對金融產品進行最終量化的金融工程師。”

  就金融IT規劃師而言,“這類人才在國內是很缺乏的,雖然IT人才很多,但是熟悉證券行業的人并不多,這就造成業務人員和IT人員無法配合。懂IT和業務還不夠,還要懂得業務發展的趨勢。所以國際上頂尖的IT人才可能不在硅谷,而在華爾街”。而“國內的許多學校雖然設置了這樣的專業,但它們培養的人才還差得很遠”。

  對“能夠在國際市場中施展拳腳的管理人員”的需求與實際人才供應之間的巨大缺口,使得中國大陸成為全球高級經理人的機會之地。《商業周刊》專門撰文,鼓勵臺灣的經理人抓住在大陸“最后一波”的卡位的機會。但是,并不是所有中國企業都得到所謂“國際化人才”的青睞。

  《商業周刊》的同一篇文章指出,這7.5萬個職位缺口中,“推估跨國公司的比例應該最大,其次才是本國企業”。臺灣經理人“最佳機會的落點在跨國企業”,而“中國本土企業、國有企業的高級經理職缺,臺灣人恐怕比較難以適應”。

  著名獵頭公司安立國際資深顧問陳亮的話也驗證了這一點,他們目前在大陸的主要客戶幾乎都是跨國公司。

  成本

  對本土企業吸引高級經理人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障礙,人力資源領域已經達成共識。

  知名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萬寶盛華(MANPOWER)華東地區營運總監蘭剛說:“本土企業希望招募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本地智慧和適應能力的經理人。但雙方的契合度仍然不夠理想,文化障礙仍然明顯。”

  “一方面,本地企業過分追求快速做大,但基礎管理不夠扎實,導致經理人職業風險較高;另一方面,一些高級經理人因為習慣了跨國企業資源豐富、分工精細、系統完整的體系,靈活度和創業精神不足,無法與本地企業的本地經理人有效溝通與協作,導致失敗。”

  而蘭剛特別提到,外部環境上的一些技術細節,正在同時困擾著中國本土公司和高級經理人。

  “高額個人收入所得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級人才向中國流動,而對本地企業的不公平稅收,也使得他們承擔高級經理人高額人力成本的能力受到限制。這一狀況急需改變。”

  由于國家對

個人所得稅實行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可達45%,而在香港、臺灣最高只有百分之十幾。”而如果“高級人才”的年薪在50萬至100萬左右,按照國家稅率標準,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將在總收入的30%至45%之間。

  “同樣是100萬,在香港,個人最終可以拿到80萬,而在大陸,最終可能只能拿到60萬。”

  而且,在大陸的外資公司,高級經理人的工資全部可以記入企業成本,在本土公司“可以記入成本的可能只有每月幾千元,還要90多萬要交納企業所得稅”,“這是很不得了的”。

  在蘭剛看來,這就使得本土企業陷入了一個困境:如果只是提供同樣的稅前收入,高級經理人的實際收入就會減少,本土公司在薪酬上將缺乏競爭力;而要保證經理人的收入,則意味著本土公司的成本將會大大增加。

  但對于一些本土公司來說,引入人才已經是燃眉之急。有保險業“黃埔軍校”之稱的平安保險,深感“人才的流失的確給我們的業務造成很大的影響”。平安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顧敏慎表示:“人才的稀缺在未來兩三年會越來越嚴重。”

  雖然顧敏慎強調要“注重人力成本的節約,這樣在今后的發展中才有競爭力”。但在一些關鍵崗位上,平安集團還是先后“引入了70多個外籍人士,成本超過3億”。

  “我們從海外找到這些人才,這些人本身都具有良好的從業背景和業務能力。讓這些人來干什么呢?就是希望利用他們的經驗,用5年左右的時間幫助我們培養人才,為未來新業務的開展奠定基礎。”顧說。

  解決之道

  但至少在5年之內——麥肯錫和平安同時設定的時間邊界——本土公司還需要努力克服引入高端人才的障礙。而在那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看來,這即使還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應該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

  雖然萬寶盛華目前在大陸的業務中,來自本土企業的需求只有10%。但蘭剛相信,未來三年內,這個市場將會變得更加成熟。而眼下,他們在汽車配件、網游、電子商務等領域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本土企業中的貓人集團、華潤集團、聯想集團等,“都是我們長期的合作伙伴”。

  而本土企業能否成功引入更多高端人才,將取決于兩個方面。“從企業方面來說,要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管理,注重機制建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變“薪酬不確定,獎罰不分明,沒有形成鼓勵高績效的企業文化”以及“老板個人能力強,下屬能力弱”的現狀。

  希望在本土企業尋找機會的高級經理人也需要做好準備。“首先要適應本土企業的環境和溝通方式,再逐步解決問題,一步步幫助企業持續改善。切忌急功近利,全盤否定本地企業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優勢。要改革不要革命,是空降兵真正為本地企業創造價值的必由之路。”蘭剛說。

  在蘭剛看來,就高端人才而言,技術人才將比管理人才更容易融入本土企業;來自香港、臺灣的人才,也將比來自世界其它地區的人才更有優勢,他們目前占據了這個群體的60%至70%;當然,那些在本土成長起來,有過外資公司工作或者海外

留學、工作經歷的本土人才,也是一個重要的力量。

  而走過了收購、過渡的聯想,儼然是眾多本土企業的榜樣。在收購之前,聯想已經從HP、諾基亞、殼牌、IBM等跨國公司引入了不少人才,在過渡期,他們保留了絕大部分原IBMPC部門的員工。而今天,他們在前Dell高級副總裁(兼任亞太以及日本業務總裁)阿梅里奧身上寄托了新的希望。

  阿梅里奧說:“我很興奮能領導這個開創性的全球企業。聯想集團給了我一個獨特的機會,能發揮我過去職業生涯各個階段所獲得的技能和經驗。”當然,其中也包括Dell的直銷經驗。

  國際化的聯想腳步匆匆,在它的身后,還有更多的中國身影值得期待。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