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價值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8日 18:27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歐陽小紅 上海報道 全球化給跨國公司帶來什么變化?跨國公司應該如何變革去適應全球化從而尋找到解決路徑? 作為七國(英國、美國、中國、韓國、日本、德國、新加坡)參與的國際合作項目—
“幾乎每個國家談及如何幸免全球化競爭時都會說發展高技術成為高附加值經濟體是惟一的出路。”勞厄博士說。但是值得懷疑的是,高技能研發機構的安排歸屬問題,比如在英國抑或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因此,他們采取的戰略可能欠妥。” 他認為,跨國公司必須比以往更加了解自己未來的挑戰是什么,以及如何在全球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跨國公司的身份 跨國公司給東道國帶來的利與弊,勞厄博士說,首先跨國公司有一套不同于本國和其他地區的運營策略;而顯而易見的利益是東道國不僅學到技術與管理之類,更給他們帶來一種新的游戲規則。 但是它們也有缺點。就眼前來說,它們可能會破壞傳統技術,用現代化的形式打亂傳統生活,接下來的是如何考評這種與現代化有關的價值問題。 比如,當跨國公司抵達一個東道國,如中國,會給國內的公司提供一套游戲基準并且提升其游戲水平。但問題是他們同時也竊取了國內公司的市場并且阻止其發展,因此需要運用理性策略去思忖、去操作能夠從跨國公司學到和得到什么——這是一個困難的權衡,而不是簡單的否定與全盤的肯定。 舉個例子,就蘇州而言,有人說現實是外資帶來了GDP,卻沒有帶來人均收入的同步增長。即外資利用了蘇州廉價的勞動力、優惠的投資環境,卻沒有帶來核心技術的進步。 “假如這事在新加坡發生,政府就會要求跨國公司離開。因為新加坡有非常強烈的民族主義而不僅僅只在于發展。沒錯,需要投資和制造業者,但更需要這些投資者做些許的貢獻;像跨國公司會被強制對當地員工進行中級技能的培訓等。”勞厄博士認為。 據了解,新加坡政府邀請跨國公司加入其發展戰略中,鼓勵跨國投資技能培訓提升其價值鏈;如果沒有一種約束機制容易陷入被動,對當地經濟發展不利。韓國也是如此,跨國公司均被東道國政府納入其發展戰略規劃中,使一些棘手問題得以解決;但是此類規定在中國尚未出現。 全球合作戰略中的中國 那么,處于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企業該怎樣融入全球合作戰略中? 在勞厄博士看來,問題在于中國的技能培訓階梯問題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應該怎樣具備競爭力。 事實上,德國有許多的中等技能工人, 而這正是中國所缺乏的——在中國有太多的低技能制造工人, 以及足夠的高技能型人才,惟獨缺少將會產生一個國家中產階級背景類型的人才。 他認為,中國公司應該懂得如何利用他們已經得到的人才。國內公司應該最大限度的開發與匯聚“人才池”,因為除了高技能人才和低端人力之外,中等技能型人才至關重要。 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中除了尚需有效配置人才資源之外,“如何定義跨國公司的問題”最容易被忽視。歐洲一家知名咨詢管理公司合伙人愛德華·伯曼認為,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最多只是國際化公司,像海爾、TCL、華為等;因為至少這些公司中沒有一家的決策機構設在了海外,而且他們的決策層較為單一,少有外籍人士;但在跨國公司諸如法國電信商阿爾卡特董事會成員中有12名法國人,德國人、瑞士人、加拿大人、英國人各一名;在英國BT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有2名荷蘭人、8名英國人、2名美國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