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優勢也可催生新商業模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09:16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陳雪頻實習記者王欣發自上海 在發布INSEAD InnovAisa的調查報告之后,《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INSEAD的創業學教授Philip Anderson。他認為中國和印度的初創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比亞洲其他國家要稍晚一些,但這并不是一件壞事。
除此之外,他認為中國企業目前的低成本優勢和人口優勢可能會帶來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中印初創企業國際化遲 INSEAD InnovAisa 的調查報告是針對東南亞國家、中國和印度的初創企業做出的。談到國際化進程,Philip Anderson 認為中國和印度的初創企業在國際化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但都要比其他國家稍晚一些。 因為本國的市場足夠大,所以中國和印度的大多數企業家都是從本土市場起家,然后開始慢慢拓展國內的其他區域市場,只有等到他們發展到足夠規模之后才想到開拓國際化市場。也正因為這個緣故,許多中國和印度的企業家缺少開拓國外市場的經驗。 這種情況和美國的初創企業也是一致的,因為這三個國家都具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壓力沒有那么大。但對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企業家而言,因為本土市場狹小,所以他們往往在創業的第一天就想到要將自己公司的業務擴展到其他地方去。 Philip Anderson 認為,由于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各地區的差異化也大,因此中國企業只要做好整個中國市場,就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其他東南亞小國的國際化了。他說:“比如一家公司在香港地區設立對外擴展國際市場的門戶,而把研發和制造放在中國內地的某一個城市,從而利用內地不同地區的力量,也是某種程度的國際化。” 低成本優勢帶來創新 對于目前中國企業的低成本優勢,Philip Anderson 認為這種優勢可能會誕生某些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他說:“因為有些商業模式不成功往往就是因為成本太高,有了低成本的優勢就可以做別人不能做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創新。” 他舉例說,在西方國家因為人工成本太高,往往是通過網絡實現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人來教學。而在中國由于人工成本較低,就可能通過網絡實現一對一的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可能誕生新的商業經營模式。 Philip Anderson 認為,創新不一定非要在技術上研發,甚至利用中國的人口優勢也有可能開創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通過即時通訊工具賣東西的商業模式在意大利曾經遭遇失敗,但在中國騰訊卻大獲成功。 “創新就是用一種全新的、比現在好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說你現在成本太高,就解決成本問題;效率不高,就解決效率問題;銷售渠道不對,就解決渠道問題。所以創新遠遠不限于技術層面。”Philip Anderson 說。 跟著企業家培養創業精神 對于當前中國年輕人的創業熱潮,Philip Anderson 建議:“培養創業精神的最好辦法就是讓這些青年學生準備好為創業家來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創業家會教會他們怎么創業。” “商學院是不可能培養創業精神的,這也不是我的工作。” Philip Anderson 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INSEAD的學生進來的時候都有七八年在大公司工作的經驗,他們在大公司做得非常好,但是到了小公司就未必做得好,因為大公司和小公司的運作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也有一些在大企業工作了很多年的人后來還是選擇了創業。比如E28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孔毅在創業之前曾經是摩托羅拉的資深副總裁兼個人通訊事業部亞太區總裁。后來他發現通訊業務的關鍵競爭要素將從以前的語音服務轉向多媒體數據,便開創了一家提供智能手機終端服務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