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中國式咨詢管理論壇 > 正文
 

王穎:中國式管理是與我們的文化緊密結合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16:04 新浪財經

  2005年度“中國式咨詢”管理論壇。2005年11月22日第二場論壇:中國式管理——中國咨詢業無法超脫的生態環境。以下為理實佳訊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王穎發表觀點實錄:

  王穎(理實佳訊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圍繞這個問題,我想談兩個方面的看法,首先關注一下大背景,我們為什么談這個問
題?因為整個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融入經濟全球化,這是一個擋不住的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二三十年,中國企業如何用二三十年走別人兩三百年的歷史,一步跨到了國際化舞臺上。我們國家是從農業化到工業化,到信息化、知識化、國際化,同步撲面而來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國企業發展的更好,如果更長久的發展,這是一個大的背景。在這個大的背景下想談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中外企業的差距。

  其實這個話題已經有很多專家做過論述。從環境視角來講,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

傳統文化與我們的制度環境。文化的問題一會兒再說,但是制度環境里,中國自古以來社會變遷有很多潛規則,桌面上說話,按桌底下辦事,這個很長時間難以改變,這也是中國融入國際化需要改變的。我從企業角度說一下我的看法。

  兩個月之前我去天津參加中國五百強發布會,我們看中國五百強跟世界五百強的比較,角度可以很多,從盈利水平、發展規模、方方面面來看有很多差距。但是非常重要的,有幾個點。

  1、中國企業跟國外企業核心能力和成長模式。

  從國際慣例來講,大概有五種因素促使這些企業可以長久賺錢,也就是說你這個企業發展那么大靠什么賺錢?

  第一類、是靠核心技術,比如英特爾公司。

  第二類、是靠品牌,比如寶潔、耐克。

  第三類、靠

供應鏈的管理,比如像戴爾公司、沃爾瑪、聯想,他們沒有太多核心技術,附加值比較低,靠運營管理。

  第四類、靠成本和規模。比如像中國的格蘭仕,靠成本帶來了規模,也包括國美。

  第五類、靠壟斷和資源。

  就是這五類因素,使企業保持核心

競爭力優勢,并且能夠持久發展。但是我們分析情況看,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首先是有核心技術,其次有品牌,再其次可能有供應鏈的管理,再往下找很少有這樣的案例,比如靠非常低的成本,國外企業在這上面打不過中國,因為這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另外靠壟斷和資源,國外企業更不是,自由市場化的競爭,企業很難完全靠資源壟斷,因此他更多靠前面三樣。但是看中國五百強,拿出前十強,拿出前五十強看看,幾乎全部是壟斷性,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中國移動等等,幾乎全部是壟斷。要么是政策壟斷,要么是資源壟斷。政策是什么?準入,不允許準入。這種情況下,雖然是政策壟斷,實際上也是市場壟斷。這個差距嚴格講是在老母雞的翅膀底下長出來的企業,真正到國際風浪中有沒有競爭力?很難說。

  實踐證明,世界五百強也好,各個國家的企業證明,后面的優勢打不過前面的優勢。靠資源壟斷,靠基本的成本,是打不過靠品牌靠技術靠運營管理的。

  其他的差距可以提幾點。比如跨國公司最多以戰略為導向,中國企業更多以機會導向;國外公司更多以文化來管理,我們更多企業靠權謀來管理;國外企業更多是在管理員工未來,我們企業更多是在管理員工現在;國外的企業更多依靠團隊,國內企業更多依靠個人;國外的企業更多是靠結構和程序,國內企業更多靠人際關系。這樣羅列還可以羅列出十幾項二十幾項都不止,這都是差距,但是從具體的差距抽象出來,張總認為成功于偶然,失敗于必然,這個觀點跟我的看法完全一致。我在清華講課的時候說99%的企業最終結果肯定走向失敗。從世界角度來講,100%的企業,全球的企業都要走向滅亡,跟人到最后走向死亡是一樣的,只是你活得長短而已。

  準確的統計數據,中國民營企業壽命周期2.9年,國外集團公司的壽命是40年。剛才說成功于偶然失敗于必然,中國企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使他成功于必然,而失敗于偶然。新惠普公司老總下去,又換上來新的老總,企業沒事,IBM董事長下去沒事,但是中國絕大多數企業老總下去會是怎么樣,我們不清楚,我們很難有一個有譜的判斷。剛才說如何失敗于偶然成功于必然,如何改變原來時勢造英雄,而改成英雄造時勢,如何使一個企業真正建立理性權威和組織思維,靠個人轉向靠團隊。所以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

  第二、提出來中國式咨詢,背后隱含一個很大的命題,中國式管理的問題。

  如果對中國式管理沒有基本的判斷,很難說有中國式咨詢。咨詢還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但是中國式管理的提出,也是很短的事情,這個問題的探討還遠遠不夠,我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我個人認為是有中國式管理的。為什么?我認為對中國式管理的探討,究其本質是對管理這門科學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的探討,是對它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全球性與地域性的探討。無論從理論的論證還是從實戰的角度上講,都證明他是有的。舉例來說,比如說嚴謹的科層結構發生于德國,現代經理人制度發端于美國,精細的管理和團隊精神更多表現在日本。當然,并不是說美國不講團隊精神,不是這樣。但是一想到美國式管理、德國式管理、日本式管理,會發現它的一些特征。背后是什么?背后是因為德國嚴謹的日耳曼民族的特征,而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和鼓勵個人創新,日本的團隊、服從與忠誠,這些是與民族文化有關系的。理論界把管理分為三個層面,中國傳統文化分道、法、術,其實就是文化層面、制度層次、技術層面。文化層面不說,比如制度層面。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多制度創新,比如公司法、法人治理、經理人制度,很多制度層面的東西。技術層面像ISO9000、ISA8000、ERP、戰略平衡計分卡等。我認為技術層面最容易拷貝,也最應該拷貝,,但是制度層面的發揮很大程度取決于文化的解讀,所以制度層面會有變遷。像中國的法人治理制度全部變味了。大家知道德國、英國、美國、日本的治理制度是不一樣的,治理的理念和架構是不同的,但中國借鑒來的好的東西在實際運用上也變味了,像國企一股獨大的問題,監事會旁落的問題,董事會和經理班子一山不容二虎的問題,全部出來了,背后與文化有關系。

  技術層面可以大力借鑒,制度層面有大多數借鑒,但是要跟文化結合,而文化層面是絕對不能照搬的。從管理的世界性來講,因為人類歷史進化這么多年,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但是人類的人性并沒有太多變化,到哪個地方,什么中國人美國人,貪婪善良的一面都有,這是人性,沒有太多變化,這是世界性。但是對人性的解讀有變化,對人性的假設有變化。中國文化更多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西方的文化有可能是人之初性本惡。同樣是一個事物,但是由于假設不同帶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有一系列的差別。因此導致中國更多是倫理文化,靠長幼尊卑建立社會秩序與企業秩序。但是西方更多是契約文化,白紙黑字,不要說你多誠信,咱們按規矩辦事。這是文化背后由于對人性的假設不同,帶來管理技術和管理制度發揮不同。

  總而言之,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中國式管理還是有的。如何使中國的管理成為一種模式,是“中國式”管理,這個探討遠遠不夠,但是我認為,中國管理一定有它的特色,決不是把西方所有的東西全部搬過來,絕對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但是我也不同意,因此走向一個極端,要么全部搬過來,要么全部中國化,西方的都不好。要分開來看,文化層面、制度層面和技術層面要分開看,不同程度的吸收、借用。

  剛才談兩個問題,一個是差距,另外一個是中國式管理粗淺的看法。跟大家做一個簡要匯報,謝謝。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