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成功企業家的創業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5日 07:18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記者 劉芳 北京中關村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最有活力的企業成長的狀況。但成長并非一帆風順。11月8日,剛剛榮獲中關村優秀企業創業者的六名企業家,向人們講述了他們的成長歷程。
確立方向是不是最重要 人們也許并不熟悉阜國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但可能都知道中國的VCD市場因為有了自己的品牌,使得我國的該系列產品產量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多,而且自有VCD已經做到了全世界領先水平。而為這個高度作出貢獻的,就是中關村阜國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阜國總裁郝杰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從1999年至今,6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終于做出了中國新一代的EVD”。回首1999年,中國制造正在對全球制造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影碟機產品方面,中國占據了全球市場的80%,但當時的品牌卻被東芝、菲力浦等洋品牌占據著,盡管這些品牌紛紛在中國設立了制造工廠。而當年發生的反傾銷案等事件也使得中國人在思考,發展模式應該有所創新,要創造中國自己的標準。 在這樣的思考前提下,不少家電企業一起投資成立阜國,其歷史使命就是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于是,6年奮斗,中國終于有了中國家電首次基于自主創新的新標準。今年2月,阜國的新一代EVD終于成為國家家電標準,隨后國內廠家開始產業化,短短時間內,新產品在大眾消費市場上已經隨處可見,使得中國人領先國外3年享受到高清的數字電視。 與阜國完全不同的是,從1987年就開始創業的陳儉每走一步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至于在中關村總有人問他,你怎么總是在創業?的確,他1987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后就進入聯想集團,當時聯想只有100多人;摸爬滾打幾年后卻因為特殊原因離開聯想,憑借著區區6個人和100萬元資金創立了“合力金橋”,被陳儉稱為是光著腳跳舞;之后因為經營思路不合,他又離開“合力金橋”以3000萬元資金創立“聯信永益”。盡管這次已經是“穿著草鞋跳舞”,但陳儉依然很困惑,幾乎每一次創業都在作痛苦的選擇,幾乎每一次創業都不認為自己成功了。 正確的創新到底有多重要 企業要實現利潤,就要在市場上找差異獲得生長空間,但在互聯網時代,看似很容易就能找到差異,實際上卻非常難。企業家認為,找到差異就是獲得了創新,獲得創新就是把握了機遇。 北京漢王科技的總裁劉迎建用時間理論來闡釋自己企業的創新思想。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企業用產品對用戶消費時間的占用,消費的本質就是時間消費。人們在工作時間追求效率,在休息時間追求享樂,如果能找到新的占用用戶時間的方法就會成功。 為了尋找到能夠占用用戶消費時間的產品,漢王產品在最多的一年研發過43個項目,其中一個是用了3年時間才完成的,沒想到企業卻因此而虧損,在創新路上摔了跟頭。 漢王開始把自己的產品設定為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5個狀態中的兩個上。消費的5個狀態是變化、不適應、適應、習慣和上癮,而漢王需要研究的是最關鍵的兩個:不適應和上癮階段。一個是企業的介入機會,一個是企業的追求目標。他們每生產一種產品都要問:是不是解決了用戶的不適應?是不是主業?是否有空間?是否是長線項目?能否做到第一? 現在市場上的92種手寫手機中,已經有82種運用了漢王技術。他們說,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摔跤! 北京亞都科技的總裁何魯敏說,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但找死總比等死強。自稱是在賣空氣的何魯敏18年前就開始創新,從加濕器到凈化器到新風機到空氣服務器,每一步創新都是用市場調研來說話。 做除煙空氣凈化器之前,他并沒意識到真正的市場需求在哪里,直到進行了定性定量、深度訪談式的市場調研后才發現,原來本身吸煙的人并不愿意買除煙器,市場需求在不吸煙的人那里。在此之前,公司已經因為錯誤的市場定位虧損了4000萬元。 何魯敏說,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有巨大的市場風險,投資幾百萬元可能只是在市場上打個水漂。只能盡可能減少風險,因為風險無時無處不在。 小企業如何長成大企業 陳儉稱自己的企業還是個小企業,從“合力金橋”開始,就是機會和坎坷并存。上世紀90年代創立該公司后,100多萬元投進去半年沒有一單生意,但他心里有底,因為公司里的人都是已經在聯想摸爬滾打幾年后市場意識很強的人,與其他幾百家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優勢是巨大的。一年內拿下了幾個項目后,公司開始贏利,但后來發現從事的項目已經不好做了,于是開始創辦“聯信永益”。 他的發展之路還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2001年6月公司在香港成功借殼上市后,“9·11”事件使得公司融資出現問題,由于公司把51%的股權轉讓出去了,在資金流上沒有話語權,只能用本公司的現金去湊資金,他開始意識到股權治理結構的重要性。 創辦“聯信永益”,起初他并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后來做寬帶接入,但還是非核心競爭力產品。接著開始做軟件的規模化生產,最多的時候請了10個海歸;由于自己不具備資金支持和國外打單的能力,還把外包業務賣給一家做了10年外包業務的企業。 陳儉說,小企業的長大,就是要鉆山打洞、立得住,再在資本市場上得到支持來成長壯大。 1984年下海創辦時代集團的王小蘭總結說,時代集團一無大院大所的創辦背景,二無技術積累,現在已經成為中國電器的百強企業之一,發展之路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先拿單項冠軍再拿多項冠軍,最后成為綜合冠軍。 公司還沒有做成集團的時候,王小蘭也覺得自己的領域太窄,經常羨慕別的行業,有幾次差點換行。但后來產品的市場份額開始顯示分量,說明企業產品已經在該領域具有話語權,她開始認識到,傳統行業里新產品和新技術對老產品有一個艱苦的需求替代過程,而新興行業的路徑與此不同,只要能做到第一版塊,拿到市場的定價權,就能拿到生存權和話語權。時代集團過去是模仿國際產品,現在卻被國際市場跟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