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咨詢管理論壇第一場現場提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1日 16:04 新浪財經 | |||||||||
主持人(理實佳訊管理顧問公司副總裁陳清文): 我們在座的媒體朋友有沒有什么樣的想法、觀點、問題和我們的嘉賓做一交流分享呢? 提問:
我是《中華工商時報》的王志新。剛才各位嘉賓就“中國式咨詢”這樣的話題談的非常精彩,表達了各種的觀點,包括對于咨詢師的一個定義,有三種說法:舞伴說、教練說、還有百變金剛說。實際上我覺得對于這三個說法好像都不是特別完整。 我先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比如“教練說”,作為咨詢師來講我個人認為他不是一個教練,為什么這么講,比如一個教練訓練選手,這個教練有他成功的經驗,他是達到了這種鍛煉,比如圍棋他是九段,他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來傳授給他的選手,他是作為一個教練的資格。對于我們咨詢師來講他的背景是什么?他的背景如果說是MBA,但他可能本科也可能學的不是管理,可能在其他的領域,后來轉到MBA,也有可能在企業做過,他有限的經歷,他和體育的方位是不同,所以不同意教練說法。 第二,“舞伴說”。剛才惠普商學院的老師談到了,就舞伴說來講對于一個共同規律的理解,比如說對于舞曲要有共同的認識,比如我們在跳三步,我們快三、慢三還是什么,這需要有共同的認識才能配合起來,這就存在著對于咨詢師對于企業兩者對于需求的理解。他和舞伴不一樣,他很難達到舞伴的概念,他有一個標準的問題。 第三,“百變金剛”說。對于“中國式咨詢”,實際上我能夠給出這樣一個定義。就是百變,咨詢師跟著企業的不斷變化自身也在變化,我也碰到這樣的案例。企業讓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因為咨詢公司有一個基本的需求就是——必須生存。 我想請問在座的,能不能給出“中國式咨詢”的概念,什么是“中國式咨詢”?中國咨詢業所能夠提供出來,我覺得他確實也是一個悖論,他提出的產品沒有一個標準,他的盈利模式在那兒,不像一般企業提供出來一個產品,提供這種產品的咨詢師他有沒有一個標準,比如包括MBA畢業提供出來什么樣的產品,不同企業需求的標準產品。 我想提問給王總,實際上我采訪過王總,我也知道理實做得很不錯。那么請問王總您對于“中國式的咨詢”個人能不能給出一個定義? 王穎(理實國際董事/理實佳訊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所謂“中國式”我們說到這個“式”怎么解讀,我個人的理解,是帶有探索性的。中國式之所以這么談,就是說可能跟國際通行的有一些不同之處,也就是更加適合中國企業特色的。 反思一下問題的起源是什么?一個是咨詢行業大概100來年的時間,最早的咨詢行為伴隨著管理同步出現,從泰勒開始,管理變成一門科學,他是一個工程師,為企業如何提高效率提供幫助,他是一個效率專家,其實也是一個咨詢顧問。有組織的咨詢是從英國的土木工程學會開始的,由多個建筑方面的專家組合在一起,為建筑企業提供服務,很受歡迎。綜觀咨詢行業100多年的歷史來看,隨著法律的健全和企業的成長,=逐步形成了一些被大家公認的定律和規則。 比如我們剛才說多吃飯不能談工作,按小時計費,麥肯錫老總提到的臨終遺言等等,都有道理。隨著網絡技術和IT技術的發展,很多公司提出執行就是戰略,執行就是要介入客戶的業務等,這個問題在全球咨詢行業都是有爭議的。 咨詢理念和方法是在西方的市場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但對發展中的中國,不能說沒有有局限性。 第二,隨著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商業理念的發展,尤其對傳統的管理也會產生沖突。 中國的咨詢行業發展經過了4個階段,從當初說的一把剪刀一瓶糨糊,再到后來出現的咨詢公司,中國咨詢行業的發展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的,伴隨國外咨詢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發展的。它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智慧,和職業工作經驗身上有中醫的成分,也有西醫的成分。所有的分析工具、咨詢方法,多年之前就有了,但是今天還在用。咨詢模式、作業方式、理論工具大部分是繼承西方的,但由于中國文化、發展階段和企業現狀的不同,需求的特點有很多不同,可能會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就需要咨詢公司去研究,去創新。我們通過調查發現,70%-80%的咨詢報告束之高閣了,這也許不能全怪咨詢公司,但咨詢公司因為掌握專業技能,咨詢中占主導優勢所以我更愿意站在咨詢公司的角度來反思咨詢的問題,我不能指責客戶。。 上個月我在上海參加世界管理論壇和咨詢峰會的時候,中國咨詢公司都談到了這個問題。在中國做了10幾年的跨國咨詢公司,也承認中國本土公司優勢所在,并一一列舉出來。 但由于中國咨詢行業的發展背景,在咨詢理念、咨詢內容、咨詢模式和咨詢手段上更多地是承襲了發達國家的經驗,但面對的卻是和發達國家不同的文化和發展階段,很多咨詢公司一開始就遵循了像文總說的單一的、本原的顧問角色,通過分析,通過專業工具,然后提供咨詢建議,最后表現形式是一種報告,但是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就是大部分報告沒有用起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咨詢公司需要反思,客戶也需要反思,這是我們提出“中國式咨詢”的背景,我認為這種探討才是剛剛開始,一下定義可能有一點困難,但是我可以提供幾個路徑,與各位共享。 世界上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不過只要是一個模式,可以考慮幾個角度,就是是咨詢服務理念、咨詢服務內容、咨詢服務模式、咨詢服務手段和工具,大概可以從這些角度去分析。我個人看法咨詢理念應該在中國有所變化,包括今天各位的交流,你也感覺到大家的提法并不一致,但是大家為什么不一致,在理念層面其實需要交流。咨詢服務模式更需要創新,比如規劃設計和推動實施的邊界在哪兒?咨詢作業要不要全部在客戶現場?要不要介入客戶的實施?咨詢中帶不帶培訓?咨詢的周期怎么界定?后期服務如何界定?等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很多成熟的東西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 概括過來講,對中國式咨詢下定義為時尚早,確實也困難。本著如何更好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然后更好的發揮咨詢的作用,面對多數咨詢報告沒有發揮作用的現實,我們業內、業外人士來反思,來探討,提出“中國式咨詢”的本意在這兒。如果延續四期下來還搞不明白,我們希望繼續下去,概括起來講,希望在咨詢行業挑起一場爭論,我們不怕爭論,有的咨詢公司爭取做強,有的爭取做大,有的咨詢師跳槽到我們公司來,我們發現咨詢理念確實不一樣,很多公司更看重咨詢報告當然也有很多咨詢公司的探索和實踐遠不限于咨詢報告。。理實這10年的經驗以及思考,希望在本行業聯合大家開展一場討論,一場交流,在碰撞的過程中不怕有爭議,只要能夠更好地發揮咨詢的價值,來促進咨詢行業的發展,促進企業的提升就行。這個定義也許不是我們下的,也許是在座各位心中有一個定義,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大家引起對咨詢價值的反思,對于簡單學習、采用西方的咨詢模式是否就是對的?對中國目前的市場發展過程中、企業成長過程中是否用這樣的概念方式?而不是革新的,要不要創新的?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討論,所以本意在這兒。 黃海東(理實佳訊管理顧問公司市場部經理): 中國式咨詢現在在討論階段,還沒有一個定論的階段。最初的設計想法大家也都清楚,“中國式的管理”,這兩年以來包括媒體、很多企業都在談的事情,但是“中國式管理”還沒有自成體系,“中國式的咨詢“的提出也是基于目前中國企業的發展環境以及中國企業的管理現狀提出來的,中國的管理咨詢業也只是起步還不足二十年的時間,目前,中國的管理咨詢公司也如同中國的企業一樣都是在趕路,這其中還需要我們大家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比如我們的咨詢服務模式、咨詢服務的產品以及咨詢作業服務的標準等等。我們都知道中國企業目前都在逐步引入國際化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然而目前的大部分中國企業以及在這樣一個歷史文化環境下生長起來的中國企業是不是完全適應西方的管理方式、方法?以及西方的咨詢服務模式也是不是適用于中國企業?這正是我們探討的“中國式咨詢”,也是我們召開本次活動的一個初衷,我們希望能夠借助更多的社會資源,通過企業界、管理界、咨詢界以及媒體的共同探討,不斷探索和挖掘出基于中國企業文化背景下、中國企業管理現狀下的中國式的咨詢服務模式。我們的探討才剛剛開始,我們也希望經過后續幾期的探討,能夠對中國咨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發,對中國咨詢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提問:( 蘇文麗 中國咨詢師聯盟的成員) 我是中國咨詢師聯盟的成員,我做咨詢項目已經有三年了,我個人有一些感受,這是我從個人得失間總結來的。目前為止我做過10個項目,可能不多,但是在整個咨詢過程當中我認為還是參與得比較深,客戶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前段時間我正好在研究“中國式咨詢”,對于它的定義確實也沒有想清楚,因此我想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和問題,希望供大家一起思考。 第一,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咨詢模式應該是什么樣? 第二,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又應該是什么樣? 具體內容不展開了,我只簡單發表幾點自己的看法。國外、西方式的咨詢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條件下,就是企業的領導人基本上都是學管理出生,而我們中國的領導人恰恰相反,目前我們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大都屬于這三類出身,一個是技術出生,一個是軍人出生,再就是農民出生。這說明中國的管理者本身不是做管理出身,但他處于領導位置,但是管理能力還是比較欠缺,各方面都比較欠缺,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誕生了我們的中國式管理和咨詢,這就導致我們直接復制西方式的咨詢模式肯定是不妥的。我認為所謂的中國式咨詢,就如剛才王總提到的就是執行力問題。 另外,西方有自己的管理哲學和管理科學,而我們只有自己總結出來的管理哲學,卻沒有管理科學,我們現在用的管理理論和方法都是來至西方,那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咨詢又應該是怎么做? 我認為在借鑒西方管理的前提下中國的咨詢應該再往前多走一步,這是我的看法,正好也是理實目前所倡導的,為客戶再多走一步多做一些。在中國這個獨特市場環境下誕生的咨詢公司,要幫助企業前行,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咨詢的價值,作為咨詢顧問,我覺得同時也需要扮演好部分執行者的角色,只有這樣企業的方案才能執行好,咨詢的價值才能發揮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