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外管理》雜志顧問 潘承烈
海爾人從“名牌戰略”到“海爾的國際化”,繼而實現“國際化的海爾”,他們踏著時代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面對著國內國際市場的變幻風云,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掌握著競爭的主動權。
海爾改革發展的力量源泉——完全來自海爾廣大職工。從這些年海爾不斷推出的各種改革方案和措施中,始終貫穿著一條紅線,那就是職工是海爾真正的主人。他們以自己的自覺行動“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清日高”,到九十年代的使每一個職工成為“戰略業務單位”(SBU)。進入新世紀,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形勢更為嚴峻,海爾又與時俱進地進一步把市場鏈延伸為“人單合一”,使每一個職工直接面對“定單”,面對市場,使人與市場結為一體,在這種“人自為戰”的氛圍中,真正體現了“企業興亡,匹夫有責”。集人人的責任心、緊迫感,匯集為海爾的巨大戰斗力、競爭力。
張瑞敏說過: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因而最根本的是思想創新。海爾認為:創新的實質是創造性破壞,這反映了他們不是安于現狀,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不斷進取,不斷打破舊的平衡,謀求新的更高的水平。隨形勢發展而制定新的目標,提出新的要求,而這正是海爾不斷邁大步走向未來,去爭取新的更大勝利的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