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鑫“中國式管理”的致命缺陷在于:中國傳統管理邏輯認知,是在“人”的層面,而不是“組織”層面,它缺乏對于“重復或復制”的認識。同時,它也沒有任何的可繼承性,甚至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感悟,這也正是中國可以誕生出偉大的商人,卻總是難以造就出一個偉大的商業組織的根本原因。
“可重復性”成為工業時代以來,以制造業為主、現代企業管理最顯
著的標志,它使得傳統的個人隨意性管理的不確定性,變得確定并且可以沿承,這意味著傳統農業或商業時代的“管理就是管人”,已經悄悄地被“管理一個組織”所取代。
西方管理模式的可重復性
當我們今天談論企業的“最高管理者”—————譬如企業家、CEO或是總經理,它首先意味著這是一個組織里的崗位或職務。或者說,現代企業管理已經不再關心這個崗位或職務上的“人”究竟是誰,而是特別關注這個崗位或職務的本身“職能”是什么。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當“最高管理者”這個崗位的基本職能被確認后,就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卓越的企業家:
其一,由于管理者或者說企業家的崗位職能被分析確認,因此,它就成為了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的知識;
其二,由于最高管理者的崗位職務有了能力標準的確認,從而使得公開選拔最合適的管理者成為了可能;
其三,由于可學習性和可繼承性的出現,使得企業組織的基業長青成為了可能,否則,就會成為老板個人的基業長青與企業的基業長青的長度相等,一個天才而卓越的老板的消失,就意味著企業同時消失。
但是,在傳統的商業時代,沒有人會將“老板”看作是一個崗位或職務,通常來說,人們看見的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商業智慧和人格魅力的人—————“這個人”是如此的獨一無二并且先天聰慧,他的優秀而卓越的商業才能,僅僅是其個人先天的基因遺傳、以及后天的經歷的積累鍛造而成,即無通用普遍的可學習性,又無后人的可繼承性。
事實上,華人首富李嘉誠擁有杰出的個人商業才能,但是,他的企業只屬于他自己,因為他卓越的商業才華,是不可重復的,即使是他的兒子都很難近距離地學習,甚至連模仿都很艱難,這正是中國商業或企業“富不過三代”的本質原因。
事實上,現代企業管理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正是基于每一個崗位或職務的“可重復性”而取得,或者說,正是崗位或職務“可重復性/可替換性”的出現,才使得企業成就成果的出現,不再依賴于任何一個擁有個人才能或絕技的人。在工業時代的初期,汽車制造只能依賴于極少數的、專業的熟練工人,因此,汽車產品也就成為了少數有錢人的專利產品。但是,科學管理和流水線生產方式的出現,使得每一個生產崗位具有了標準化和通用性。當雙手黑乎乎的挖煤的工人也能造出“神秘的汽車”時,就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會因崗位標準工作能力而可以后天學習,從而使得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成為了“不平凡的人”。
中國式管理的致命缺陷
事實上,我們今天談論企業管理,它隱喻著一個前提:我們是在談論如何讓企業組織持續性的增長,并實現企業組織的基業長青。因此,它是圍繞著企業組織的利潤實現、效率實現和競爭實現展開研究的。但是,傳統商業管理卻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在描述個人如何有效統治組織的個人技巧,其中,摻雜了大量的人際技巧、洞察人心和權謀之術。
事實上,直到今天,也未有事實證明,洞察人情和權謀之術可以帶來企業效益和效率。相反,倒是有大量的事實證明,個人的所謂世事通達和平衡能力,帶來的成果往往是個人地位的鞏固和維護。更準確地說,中國傳統商業的管理邏輯認知,是發生在“人”的層面,而并不是“組織”層面。它所強調的是個人的悟性,而不是建設組織能力。因此,它缺乏對于“重復或復制”的基本認知。
實際上,如果一個“管理者”的能力只能依靠個人的天生悟性慢慢領悟、并且需要個人親歷親為的體驗來獲得,那么,它的成本不但十分高昂,甚至常常會以失敗為代價來獲取。同時,它也沒有任何的可繼承性,甚至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感悟,從而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這也正是中國可以誕生出偉大的商人、卻總是難以造就出一個偉大的商業組織的根本原因。
雖然我們一直非常反感西方式管理,但是,迄今為止,幾乎所有中國企業獲得的管理成果,都包含或是主要以西方式管理為主,從戰略設計、組織結構到績效考核,涵蓋了管理的方方面面。因為所謂的西方式管理,其實就是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管理大師德魯克所開創的管理學,并非僅僅是為美國企業服務,而是為世界企業管理作出的貢獻。雖然一些中國的企業家或管理者宣稱他的管理是中國式的,但事實上,僅僅是個人的某些觀點或工作方法,穿插在了企業整體的現代管理體系中。
李嘉誠以西方管理為主
華人首富李嘉誠不但擁有杰出的個人商業才能,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商業精神的推崇者和親身實踐者。但是,即使是這樣,李嘉誠在傳授中國傳統的“管理的藝術”演講時,也不忘提醒臺下那些虔誠的MBA學員:“事實上,我是依靠西方管理的模式,不然也難以從50年前的個人的小型公司,發展到今天全球52個國家超過20萬員工的企業”。
實際上,推崇中國式管理,本身就是滑稽可笑的事情,因為中國的傳統商業智慧,是發生在中國特定的小農經濟和官商勾結的權謀時代。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到了工業時代和知識與信息時代,更確切的說,農業文明的商業管理和現代工業與知識文明的管理企業,二者的管理邏輯恰好是相反相悖的。
事實上,在國外,也有大量的探討個人工作能力的學問或學術,但是,沒有人會把卡內基的“成功學”當作“管理學”來學習。因為他所講的是個人成功之道,而不是企業的成功之路。從這個意義來說,所謂的“中國式管理”,最好聽的說法,也只能算作是中國特色的“個人修養學”或“個人成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