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張林儉:當好儀電集團的真老板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0日 17:11 上海國資

  張林儉:當好儀電集團的“真老板”

  “雖然我管理的是國有企業,不是我個人的資產,但我一定要把自己當作真正的老板來對待這個企業。”

  張林儉簡歷

  現任上海儀電控股(集團) 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1946年出生,高級經濟師,曾任上海市儀表局企管處處長、 上海市經委企管處處長、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市長秘書、辦公廳副主任、 上海市儀表局局長。

  《上海國資》記者 施征

  6月12日,飛樂音響(600651)收購的深圳力合數字電視有限公司亮相申城,并與飛利浦等公司簽下3個業務合作協議,其欲做中國地面數字電視驅動者的野心顯露無疑。而飛樂音響背后的大股東——上海儀電控股(集團) 公司(以下簡稱“儀電集團”),也因此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上海電氣、百聯等企業集團改制奪人眼球之際,向來低調的儀電集團也已悄然完成了旗下企業的改制工作,只等上海市國資委為其指明后續的發展方向。

  “我在去儀電集團之前就想好了要怎么改。”儀電集團董事長張林儉告訴《上海國資》。談起企業的改制話題,這位在業界以思想敏銳著稱的掌門人顯得成竹在胸。

  從行政管理到投資管理

  還是在上海市經委擔任企管處處長期間,張林儉就一直思考國企改制的問題。當時他就認為,國企改革一定要打破行政管理體系的框架,建立投資管理體系。

  “一家行政公司下面管幾十家工廠,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上下級都沒有責任。上面可以隨意要求下面做什么,下面也可以不負任何責任,隨意應付你,表面看來,雙方都說得很好,但就是互相推來推去,都沒有責任。”

  張林儉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當時儀表局下面十家行政性公司,其中有一家公司與其上市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也就是說,這家上市公司仍然擔負著行政管理的職能。

  “這家名義上的上市公司,管了20多家全資的國有企業,其中十幾家是跟它完全沒有關系的企業,而這家上市公司對這些企業與自己經營的四家公司是一視同仁的,這種公司,你說怎么能成為一個經營實體呢?!”

  張林儉一直認為,只有有了投資關系,才會有真正的管理關系。

  1992年,張林儉從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調任上海市儀表局局長時,他表示希望能按照他的思路對企業進行改制。他的改制思路后來得到了有關領導的認可。

  “這幾年來,我一直是按照自己當初的想法在做。” 張林儉說。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翻儀電集團從前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投資管理體系。“其實,就是把中間一層的行政性公司全部拿掉,集團直接以股東的身份管理下面的股份公司,其余的企業全部拿出來,有的合并成一家公司,有的則交給集團的分支機構處理。”

  與此同時,張林儉將集團旗下大部分的資產,裝進了集團控股的四家上市公司(上海金陵(600621)、飛樂音響(600651)、飛樂股份(600654)和ST自儀(600848)),這在上海其他工業局翻牌過來的企業里是絕無僅有的。

  “現在,集團100%國有的工廠已經沒有了,都裝進了上市公司。我是改造好一個賣一個,到去年年底賣掉了最后一家。”

  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張林儉大刀闊斧改革,儀電集團原來有將近200家子公司,2000家孫公司,而到現在,子公司只剩下十幾家,其中大部分為合資企業。這樣,儀電集團的資產基本實現了證券化。

  “這些國有企業實質上實現了‘借殼上市’,這為國資進一步的有序流動創造了良好條件。我現在就等市國資委為集團指明方向,企業的進退只需簡單的股本增持或退出就可以實現。目前,我們是投資型的企業,但如果有一天,國資委對我們的戰略定位發生了變化,比如要我們成為產業型的企業,我們也只需把上市公司合并,再把總公司也裝進上市公司里就可以了,非常簡單。”張林儉顯得輕松自若。

  輕裝進軍高科技領域

  改制涉及到的人員安置,一直是一道令企業負責人撓頭的難題。但在儀電集團,這道難題的破解卻顯示了相當的智慧。因為儀電集團完全是利用布局調整中集聚的資源來妥善安置職工的。

  儀電集團原有職工17萬人,改制后減到1.5萬人,后又新招了2萬人,整個過程動用資金20多億元,目前協保和必養的仍有3.5萬人。

  張林儉說:“與很多企業類似,我們也是利用土地資源來安置職工,但在具體做法上有所區別。一般企業是等到市中心的工廠不行了,再搬到郊區,重新蓋廠,把市中心的土地資源空出來,但幾年后可能這些廠又不行了。而我們是在這些廠還沒有消耗完資產前,就讓他們搬出來,有的是跟郊區的廠合并,有的直接出售,這樣就盡量保全了資源,也給職工分流準備了相對充裕的安置資金。”

  儀電集團得到的授權土地是150萬平米,這在工業局的單位中并不算多。但通過這些土地,集團在整個改制過程中,1/4的土地被用來解決人員分流問題,1/4的土地解決了50多億元的債務,不但妥善安置了職工,而且集團的負債率也由原來的93%降至48%。由此,集團的負擔大大減輕,為下一步的調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組織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的同時,儀電集團的產品結構也在同步調整。張林儉說:“這項調整比較容易,因為改制后,原先的產品結構顯然已經落后了,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方向,做一些前景比較看好的產品。”這樣,儀電集團很快把目光瞄準了網絡電視、數字電視等領域。

  而近期廣受媒體關注的飛樂音響收購力合數字電視公司一事,就是儀電集團產業調整圖系中一步重棋。

  “我們確實有計劃對飛樂音響進行重組,”張林儉肯定地說,“雖然這次是對力合進行收購,但他們也很想做飛樂音響的股東,甚至是控股股東。我覺得這都沒有關系,控股股東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結合的,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很難做好數字電視,而力合在這個領域已經很成熟了,只要飛樂音響能夠把業績做上去,我們沒必要非要做控股股東。”在是否做“控股股東”這個問題上,張林儉顯得非常開明。

  張林儉一直在為集團的每家子公司尋找優質資源,“當集團不能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時,我會允許他們甚至幫助他們到全社會去尋找優勢資源,幫助他們做強做大。”

  沒有了“劃地為牢”的思想負擔,輕裝上陣的儀電集團成效斐然,近幾年來,集團一直保持銷售收入遞增20%,利潤遞增15%以上,凈資產遞增12%以上的良好業績。還有相當一部分利潤目前還用在消化歷史水分上。

  將資本運作進行到底

  在厘清資產和組織體系后,儀電集團繼續加大改革力度,2004年,集團將整個業務分成三部分,在集團層面設立了投資管理部、不動產經營部和資產管理部。其中投資管理部經營原先的產業,不動產經營部經營集團所有的房產,而資產管理部則專職從事“資本運作”。

  “資產管理部雖然是新成立的,但實際做的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做的‘買進賣出’的事情。”張林儉笑言。

  張林儉舉例說,他曾在上海貝嶺公司做了6年董事長,而集團在購入和轉讓貝嶺公司股權的過程中共賺了8億多元。

  目前資產管理部做的還是集團自身的業務,隨著形勢的發展,集團的資本運作也遇到了瓶頸。“集團現有的資產基本已經處理完了,所以必須到社會上去找項目,其實就是做類似投資銀行的業務。”

  儀電集團的資產處置經驗得到了上海市國資委的認可。據了解,目前,上海市國資委已將上海有色金屬集團劃撥給儀電集團進行資產重組。

  “對有色金屬集團的改制,我們正在做準備工作,”張林儉說,“他們還是有一部分好資產的,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債務重、人員多,運營比較困難。我們會運用這幾年積累的經驗,幫助他們把好資產拿出來,梳理其余的資產,使有色集團成為能正常運營的企業。”

  對于不動產部的業務,集團也已有了新的計劃。

  “原先我們是靠租金安置職工和支持部分企業的新發展,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必須找到一條可持續經營發展的路子。”張林儉說。為此,集團將市中心分散的幾十萬平米土地出售,在外灘購置了大量地塊,并造起了兩幢高樓。

  “我們準備投資17億元改造所有不動產,目標是成為在上海擁有較多辦公綜合樓的業主,在幾年以后能達到5億元左右的收入。這樣,我們在保障職工和支持企業發展上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對于外界廣為關注的“大型國企整體上市”概念,張林儉認為:“不要過分渲染整體上市的功效,否則就是一種誤導,我覺得,對于國企改革,首先應當認清應該解決什么問題,再決定采用什么方法。國企的改革,說到底就是充分創造條件使其市場化,而整體上市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而已。”

  股東主要管三件事

  如何使大型控股集團的管理更加科學、有效,張林儉一直在探索合適的管理模式。

  張林儉堅稱,既然是股東,就要按照股東的角色行事。“既然是作為股東的身份來管理企業,就一定要按照《公司法》來做事,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則。” 。

  在他眼里,股東主要管三件事,決定重大經營決策、決定經營者和決定收入分配。同時加上國外企業普遍采用的三項輔助管理,即戰略管理、預算管理和決算管理。“當初我們做預決算管理時,有很多人笑話我們,但現在證明我們是正確的。”

  針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集團還建立了一整套運行監控制度。這就是后來國家經貿委在全國大力推行的“3+3+1”模式。

  “但我現在覺得,這套模式已經落后了。”張林儉說,“在今天,已不僅僅是股東與投資企業的關系,委派到企業中的負責人與股東已是一種代理關系,因此,雙方還應簽訂委托代理協議,將‘3+3+1’模式融入到這份協議中。”

  “這不是簡單的契約,而是份民事責任合同,是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間相互的約束,而不是普通的雇傭關系。發達國家有兩種合同方式,一種是雇傭合同,一種是委托責任的民事合同。但是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立法,沒有這種合同。”

  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三年前,儀電集團就和旗下企業的負責人簽訂了這種委托協議。

  張林儉感慨地對記者說:“雖然我管理的是國有企業,不是我個人的資產,但我一定要把自己當作真正的老板,來對待企業,只有這樣,才會有獎勵經營者的緊迫性,才會把經營者視作是我的委托代理人,而不是簡單的上下級關系。”

  儀電集團

  儀電集團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受上海市國資委授權的國有資產運營機構。1993年由上海市儀表局改制為上海儀電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總公司,1995年5月更名為上海儀電控股(集團) 公司。

  公司注冊資本23.18億元,2004年凈資產77.5億元,總資產144.2億元,從業人員3.75萬人。

  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是以IT為主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智能儀器儀表及系統、IC卡產業鏈、SMT表面貼裝、新型電子和光電元器件、照明電子產品和信息系統集成等八大類產品。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