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尋解三角洲經濟方程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1日 09:11 贏周刊

  有人這樣評說,中國的三角洲熱,源自于長三角與珠三角。資本先于概念,市場先于輿論,企業先于政府,可謂是這兩大三角洲共同創造出來的經驗。毋庸諱言在中國經濟的一盤棋中,長三角和珠三角是兩顆最為重要的棋子,動一子而滿盤活,由此被國際間形容為中國經濟的兩大引擎。不僅中國,而且世界亦在解讀著它們,解讀被稱之為“民工經濟”的珠三角、被譽為“起吊機經濟”的長三角繁榮表象的背后,深藏著多少中國人對經濟模式的理解,對財富規則的掌控、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欲望與追求。換句話說,正是“長江龍”與“
珠江虎”,使中國經濟的區域化趨勢得到充分體現,并帶動著京三角(京、津、唐)、東三角(東北三省)區域經濟概念不斷升溫。如今,新整合時代正在呼嘯而來;如今,“和諧”的理念正在重新校正政府的價值取向;如今,“全球化”仍在瓦解著“諸侯經濟”;如今,中國經濟面臨著新一輪拐點,充滿變數,充滿不確定性,也充滿著更大的想象、夢想和希望。我們身居珠三角,更倍加關注“沙煲兄弟”長三角,關注它的一舉一動。臺灣資本是怎樣與長三角熱烈地擁抱?梯度經濟是怎樣打造長三角新經濟生態?國際化是怎樣影響著長三角的產業升級?贏周刊推出“聚焦長三角”,試圖通過對長三角官員、學者和商人的走訪,通過對那些創造著經濟神話的城市解讀,尋摸到長三角脈搏的跳動……突然轉身,繼續保持令人焦灼懸念的,依然是泛珠三角下的廣東方程式……

  溫州能擺脫浙江倒數第一的困境嗎?

  據有關報道,溫州市2004年的GDP增速滑落至浙江倒數第一,越來越多有關溫州模式是否過時的論斷,在各大媒體被專家們討論著。溫州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最為活躍,也是市場化進程最快的區域之一。而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特色產業為支撐、區域集群為基礎的塊狀經濟模式,也是“溫州模式”的核心。溫州的皮鞋、打火機、低壓電器等行業在我國富有盛名,正是這種塊狀經濟模式支撐著溫州的發展,但是溫州的現狀使得人們對于塊狀經濟有所疑惑。塊狀經濟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早在1990年,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對產業集群進行分析時,以草根經濟著稱的浙江和廣東,這類經濟模式就已廣泛成型。經過15年的發展,溫州的產業集群的確具備非常強勁的競爭優勢,但為什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卻成為浙江的最后一名?很多專家學者在對溫州的塊狀經濟進行分析時,認為使原有產業不斷升級成為溫州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產業集群是一個松散的組織,僅僅只是通過市場的作用使之升級,不太現實,因此需要政府從中做一些工作促進產業的升級。政府在經濟發展中到底起什么樣的作用,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不過,綜觀20多年的發展,外界對溫州已經有了共識,即小政府、大企業模式,接近于“守夜人政府”的那種意思。在20世紀80年代,溫州民營經濟還在體制外發展的時候,溫州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無為而治”。一個經典的故事是:創業早期,金鄉的農民把鎮長飯碗搶下來,說鎮長你吃飯我們吃什么?有觀察家發現,溫州政府的這種長期“無為而治”,“小政府”的管理能力逐漸轉弱。這種“弱”,最集中體現在財政汲取能力上。2003年,溫州財政總收入151.77億元,上劃“中央四稅”72.81億元后,地方財政收入78.96億元,而市本級才33.28億元。“不作為”,日久也養成了政府在施政上的不干預,一個有力的例子是,溫州市經貿委直到2004年才拿出一個產業目錄,哪些產業給予鼓勵,哪些產業限制,哪些產業是要淘汰的。事實上,很多專家和學者在對溫州的塊狀經濟進行分析時,認為政府應當做到對產業集群進行合理的規劃。產業集群的規劃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根據當地企業經營模式和產業集群發展的態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對于處于發育期的產業集群,要著重引導產業集群龍頭大企業裂變和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聚集來加快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壯大;而對于處于成熟期的產業集群,要著重引導集群內發展循環經濟運營模式和共創知名地域品牌,來提升產業集群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力;對于處于升級期的產業集群,要著重引導產業技術創新和融入國際產業鏈來開創產業集群新的市場空間和核心競爭力。新聞錄入員:admin(共計485 篇)

  作者:贏周刊

  (來源:贏周刊)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