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戰略面臨諸多挑戰 如何重塑中國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9日 00:35 中華工商時報 | ||||||||
陳支農 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從“入世”的角度來看,我國的企業也必須走出去,因為只有在國際市場上找到空間,“入世”才算雙贏。只有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才能從國際化與全球化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從而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走出去”面臨諸多挑戰 從國內來看,“走出去”一方面面臨審批制的挑戰,F行審批制度已不適應新形勢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要求。由于我國不同政策和管理部門之間缺少必須的協調,管理中存在著諸多缺陷。部門多、手續繁、效率低、周期長。生產性項目不論金額大小,一律要審批;審批內容重復且過多過細;審批制度不透明。審批的法規大部分是內部文件,許多企業不知具體程序,因而使我國整個對外投資的運行受到嚴重的阻礙。 另一方面面臨金融服務和投資外匯的體制挑戰。金融服務缺乏是我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又一道關卡。由于缺乏金融的支持,許多企業到手的訂單卻無力承擔。同時,我國為了平衡國際收支,防止外部金融風險向國內傳遞,一直實行嚴格的資本項目外匯管制,限制企業購匯進行境外投資,企業能用于境外投資的自有外匯和籌措貸款的能力十分有限,結果許多項目因無法及時獲得外匯資金而喪失有利商機。 從走出國門后來看,產品的“國籍”對國際上的消費者產生影響。走出國門,我們會發現許多出乎想象的事情。當我們的小孩子對美國的品牌、州或者城市如數家珍的時候,美國的消費者對中國的認知卻是驚人的無知。許多歐美人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電影或者京劇的層次,比如不少人還誤以為中國人目前還“穿長袍”、“留長辮”,再不就是如張藝謀的電影中所描述的那樣怪異。幾十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印象是不可能在一天被改變的,一下子讓國外的消費者認知中國的產品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過去來自中國的產品一般也是價低而質量更次的代名詞。所以中國人的產品要想走出國外,如果沒有適當的國家品牌糾正措施的宣傳,要想讓發達國家的消費者認知有相當的困難,需要全面的分析和精心的策劃。 其次缺乏國際市場營銷手段與經驗。與美國、日本與歐盟相比,我國企業由于涉及的區域少,數量有限,所以對目前國際市場的變化缺乏經驗。這些企業過去很少直接參與國際市場開拓,更缺乏相關的國際營銷經驗。我國通曉國際市場的人才也極度缺乏,對國際市場的研究不足,信息跟不上,大多數企業對國際市場需求行情、產品安全標準等一系列問題缺乏了解,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生產。不但對國際市場的發展變化的研究嚴重不足,收集信息的渠道更是難以跟上企業的需要。國家缺乏有力的促銷政策是制約我國企業走出國外的最大障礙。除了出口退稅外,其他的出口服務還大部分是一片空白,亟待更進一步地改進。 “走出去”需有長遠整體戰略 目前我國的對外投資整體上仍屬于部門和企業個別的行為,自覺的、有長遠打算的國家層次上的整體運作還不多見。因此,我國要從過去的單向“引進來”到“走出去,必然要進行許多相應的政策調整,需有長遠的整體戰略。 簡化境外投資外匯管理程序,允許有條件的企業從事國際融資。外匯風險和外匯來源的審查無須指派單獨的部門進行審批。未來的境外投資外匯應該簡化審批手續,改變來源審查方式。比如外匯風險的來源是投資國的風險等,受政策的影響很大,也很難預料,應該予以取消。允許有條件的企業從事國際融資。建議盡快出臺新的法規以對現行審批制度進行調整,為國內優勢企業的境外投資創造便利的條件。 采用多種方式,籌集對外投資的資金。隨著企業跨國經營活動的擴大,企業必須以不同的融資方式和渠道對其業務給予財政支持。根據國際跨國經營的經驗,我國企業實行跨國經營,應該采取多種融資方式比如: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核心,吸收生產、科技、教育、貿易、運輸等部門參加,組成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經營的企業財團;也可以利用股票形式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還有其他形式的融資方式如債券、國際信貸等。在東道國尋找投資伙伴,各自負擔投資股份,采取租賃的形式融資。 積極打造國家品牌。如何在國際市場上重塑“中國牌”的新形象已經成為目前刻不容緩的事情,直接關系到中國出口企業的整體形象。單個企業的個體形象很難形成規模競爭優勢。惟有經過全面系統地精心策劃、細心推介,未來的“中國牌”才會在世界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為更多的中國產品走出國門,為提升的整體國家競爭力提供良好的基礎性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