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身上哪些性格決定了你能做好生意?”他掰著手指說:“能吃苦、有恒心、樂于交朋友”
深圳商報記者 黃順/文
李錦文,說話時習慣性緊鎖眉頭。
這位深圳市輝盛達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今年才34歲。1989、1994、1997、2003,四個年份見證了他從一千多元起步到如今事業初成的歷程。李錦文在16年時間里,從一個一千多元起家的五金“中介商”,發展成為擁有寶安區“青年創業先鋒”稱號的董事長。他創立的深圳市輝盛達實業有限公司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員工300余人,在國內的五金行業擁有響當當的名聲。
1、嚴家教養成克己守信 習武術悟得將心比心
李錦文出生于廣東省五華縣,客家人。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盡管父親憑借打鐵手藝為村里人修修耙犁之類的農具,能勉強賺些錢,但因為家里人實在多,李錦文小時候常常會餓肚子。
“有一次,我偷偷拿了家里的錢去外面買吃的,結果回來后被爸爸狠狠揍了一頓。”李錦文笑著說起這件讓他刻骨銘心的事,因為除了這一次,在他印象中父親從來沒有打過他,而“偷錢”的行徑實在讓父親忍無可忍了。“我爸爸媽媽雖然家教很嚴,但他們教育的時候都很講究方式。比如說我小時候很調皮,經常爬房爬樹做錯事,爸爸最嚴厲的一招就是在門前的空地上畫一個圓圈,讓我待在里面好幾個小時,不準出來。”別看這個小小的圓圈,要老老實實堅守在里面可真的不容易,這種“革命靠自覺”的懲罰方式,某種程度上養成了李錦文克己守信的性格。
李錦文告訴記者,六兄妹當中,父親對他這個最調皮的家伙管得最嚴,當然,現在看來他算得上也最有出息。“如果家教不嚴,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除了父親,李錦文的師父也對他影響頗深。由于家里窮、人單力薄,父親在李錦文8歲的時候就送他去當地有名的賴師父那里練武術。60多歲的賴師父給李錦文上的第一堂課,并非練功,而是思想品德教育。“師父教我們先做人,再練武術。他告訴我做人的道理很簡單,就是一定要善于從對方的角度著想,你對別人怎么樣,別人自然會對你怎樣,換句話說,將心比心。”
從8歲到18歲,也就是李錦文從商前最重要的一段時光,他是在父親和武術師父的諄諄教誨下度過的。記者問李錦文:“你覺得你身上哪些性格決定了你能做好生意?”他掰著手指說:“能吃苦、有恒心、樂于交朋友,就這些。”看得出,成人之前所接受的兩位“人生導師”的教育,在他身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2、販五金千元開“皮包公司”辦工廠“武器”精脫穎而出
1989年,在他18歲的時候,拿著父親東拼西湊的一千多塊錢,李錦文和哥哥躍躍欲試,想著做生意了。
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做什么?“看到村里很多人都在搞五金生意,我和哥哥決定,就先干這個試試吧,反正相對來講五金生意的成本不太高。”第二個問題是,怎么做?“當時我看到深圳、珠海雖然是特區,但五金方面的外資、內資并沒有完全進入,加上信息流通極其不順暢,我們覺得,機會來了!”
從1989年到1994年的5年期間,李錦文和哥哥的角色可以被稱為“中介人”,也就
是說,先申請一個某某公司的執照,“實際上就是一個皮包公司”,然后奔波于深圳、珠海兩地,在那里接了訂單以后,拿回到村里的五金作坊去做,賺取其中的差價。5年下來,兄弟倆積累了數萬元的原始資金,開始琢磨開一家小五金廠。
李錦文以最初在電腦上使用的小銅柱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當時的加工成本是6到7分錢一個,到我們‘第二道’手里,要1毛1,賣到深圳是1毛5一個,我們實際上一個只賺4分錢。而如果自己開廠、加工,少了當中一道環節,那么每個小銅柱就可以多賺一倍多。想想看,當然開廠要更劃算。”
1994年,李錦文投資一萬余元購置了十幾臺制造設備,在老家開了個小五金廠,用李錦文的話說是“其實就是一個作坊”。在這個“作坊”中,斥“巨資”購買的價值近六千元的4臺溫州生產的儀表機是“生產主力”,在當時和其他同行相比,算得是比較先進的“武器”了。很快,李錦文就在干五金的同行中脫穎而出,除了依靠領先的設備,還有吃苦的精神。買原材料、監督加工、運貨,都由兄弟倆包干。由于來往深圳的道路不方便,為了運貨,他早上4點就要起床趕到汽車站,隨著托運的貨物一起盡早到深圳交易。“這里面很感激在我第一家工廠做工的幾個女伙計們,她們很單純、很認真、很實在,沒有她們,當時肯定不會做得那么好。”
3、轉戰深圳傾盡所有“螞蟻搬家”逐漸壯大
“我真正把生意做大,是從1997年才開始慢慢起來,以前都是小打小鬧。”既然李錦文如此看重1997年,那么,我們就回頭看看這一年他生意上的重要轉折。
因為五華和深圳兩地交通不暢,客戶常常因為交貨不及時而產生埋怨,李錦文動起了到深圳開廠的念頭。“也很湊巧,當時龍華鎮上塘正好有塊租地,價錢還算可以,每平方米每月租金一塊五,我和哥哥咬咬牙,租了一千平方米。”李錦文說他當時壓力非常大,因為除了每個月要交房租外,“還要投入近50萬做廠房、買設備。”他舉例說,做鐵皮房花了20多萬,買了4臺先進的自動化車床、螺絲機等設備,又是近30萬。全部加起來,幾乎用光了兄弟倆創業8年來所有的資金。
這一年,李錦文麾下的深圳市輝盛達實業有限公司成立。
“資金上,我總是有多少錢買多少設備,賺了點錢,再添些。我不像有些商人一樣喜歡一步到位,我更喜歡螞蟻搬家的感覺。”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李錦文總是賺了些錢,就想著再“折騰”一下,繼續做大些。
2003年,李錦文搬進了現位于寶安區龍華鎮清湖工業區的新廠房。為了這塊占地近3萬平方米的土地,實際上李錦文在2000年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當年,他以每平方米100多元的價格一口氣買下,“在事業上,要有開拓的精神。就比如買廠房,我原本打算只買七千平方米,后來覺得太保守了,既然自己有實力,干嗎不把工廠范圍擴大些呢?”據李錦文說,如果當時不買這么多地今年再想擴建的話,每平方米的地價已經飆升到500元,“關鍵是出到這個價人家還不肯賣。”
4、資金緊張企業陷困境 開源節流朋友解重圍
就在搬進新廠房沒多久,他生意旅程中最大的一次困境接踵而至。
主要在于資金。一般來講,制造商和客戶之間在合同上會有一個“月結90天”的協議,也就是說,客戶拿到產品后,在90天內應該付清貨款。但由于市場上很多單位不履行這一合同,一拖再拖不結款,一個兩個還可以承受,但八個十個客戶都如此,就使得李錦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資金周轉壓力——因為一方面正在擴建新廠房,需要大量資金,而另一方面做了多家產品卻無法拿到貨款。同時,當時制造五金的原材料是一天一個價,銅的價錢今天是每噸1萬元,第二天可能就漲到每噸1萬1了,而前一天訂下的合同又無法悔改,這個原材料上的價格損失只能李錦文自己來彌補。
李錦文咬緊牙關,開源節流。一方面,他把80%的力量用在了降低制造成本上,比如一些料頭、料尾,因為在機器上無法再繼續加工,原來都不被重視不會被再加工了,現在在特殊時期,李錦文讓工人對這些完全可再利用的料頭、料尾進行手工加工,節約了相當一部分成本。另一方面,李錦文平時結交的好朋友們幫了非常大的忙。同時,依靠平時的為人、信用和個人魅力,李錦文說服了一批老客戶在合同簽訂的90天內提前結款,有效解決了資金周轉的困境。
2003年,李錦文挺了過來,有驚無險。
自我評價
多交朋友但不交酒肉朋友
采訪過程中,李錦文多次提到的是,朋友。
“我這個人沒什么優點,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認識了一大幫好朋友。”李錦文舉例說,像現在的這個廠房用地,就是通過朋友的信息才得知的;而這塊地的主人現在也是他的朋友,曾對李錦文說“等你事業做好了再給剩下的土地租金不遲”;公司處于困境時,是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的朋友他們都是發自內心地幫助我,有困難,不用我自己說他們就會幫我。”李錦文非常自豪,“交朋友,我憑第六感。我覺得靠得住就交往,時間長了,往往證明我是對的。酒桌上的朋友,算不上真正的朋友。”
說到自己性格的弱點,李錦文笑著講起不久前在“中山大學總裁班”上老師對他的評價,“老師說我太過中庸,很少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老師還說,如果我能使用命令式,企業能夠50倍地發展。”李錦文說他覺得老師講的有道理,但他不完全接受,“一個企業就像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可能全部使用命令式吧。所以,我覺得一個企業既要有命令式,也要有授權式,還要有商量式。”在這一點上,李錦文顯示了自己“執拗”的一面,他開玩笑說:“也不用50倍的發展,我只想按照我想的去做,能有5倍的發展我就很滿足了。”
員工評說
分析李錦文擁有如此多夠交情的朋友的原因,在他手下干了近4的謝濤經理應該有發言權。“李董事長極重義氣,換句話說,就是非常重人情,有人情味兒。公司員工有誰家庭遇到困難,他只要從側面知道了,就肯定會幫助他們。他并非擺姿態作秀什么的,天性如此。正是因為有這種性格,他身邊才會有這么多朋友吧。”
盡管很重人情,但是在一件事情上,李錦文卻是手起刀落,快刀斬亂麻。謝濤經理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在從作坊式生產往前進行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李錦文敢于舍棄一些尚有利潤的產品,“當時董事長要下這個決心就已經很難,而要執行就更難了。”因為現在的工廠是李錦文兄弟三個一起合力在做,因此如果要舍棄某個尚有利潤的產品,肯定會涉及到兄弟之間的利益,“在這個時候說了算是很需要魄力和膽識的”。事實證明,李錦文在這些具有決定性的節點時的判斷是正確的。
記者印象
性格的兩重性
直到采訪的最后,記者似乎能夠粗略梳理出李錦文性格中的兩重性。
第一重,是他對生活的謙和態度。或許是與年少時練習武術有關,對很多事傾向于達到“修身養性”的境界。對于家庭,他每個星期總會抽出一天來休息,帶著妻子、孩子去深圳各個公園轉轉、散散心,和孩子聊些生活的道理。對于員工,他會拿出5萬元,免費讓廠里的近70名優秀員工去韶關旅游。
第二重,是他對事業永不滿足的性格。比如說,1989、1994、1997、2003,這幾個節點分別標志著他在五金業披荊斬棘前進的步伐。他告訴記者信奉一條真理,“設備必須不斷創新,人家做不到的我做到,這樣就不用打價格戰,只要打技術戰”。如今在他廠里“服役”的8臺鋁合金壓鑄設備,每臺價值近50萬,這在其他內資企業五金廠,是沒有的。
還比如說,對于記者拋出的問題“你認為什么是成功”,他的另一個回答是:“趁著年輕多做些事,會去參加MBA的學習,開拓思維和視野。看著別人做得那么好、活得那么自如,相比起來,我才剛上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