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中國換帥并不是卸磨殺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3日 11:03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徐曇 近兩年的第一季度,似乎成了跨國公司中國統帥倒臺或動蕩的“宿命期”。去年的此時,手機三巨頭摩托羅拉、諾基亞和西門子中國區紛紛換帥。今年,又一輪更猛烈的換帥潮風波再起。如沃爾瑪、家樂福、寶潔、百安居、索尼和LG等中國區“一把手”去留升降好似世態炎涼。
以往,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用人脈絡基本是:最初總部委派首席代表作為市場的探子;然后在當地招兵買馬啟用一批本土人才;市場做大后總部收權中國人出局。所以在很多跨國公司人事地震中,總有中國老總抱怨總部卸磨殺驢,最終更被演繹成具有民族主義的“中國人在跨國公司有天花板”。 而目前看來在越來越頻繁的跨國公司人事變動中,卸磨殺驢根本不能作為換帥潮的答案。 一般來講,跨國公司在中國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安營扎寨;第二階段是謀求市場份額和利潤;第三階段則是全球化階段。 如果從行業來看,目前人事變動劇烈的跨國公司基本集中在零售業、日化消費品業等,如沃爾瑪、家樂福、寶潔等。這些行業中國市場開放較早,跨國巨頭進入中國的時間相對較長。外資已經越過了前兩個階段,并過渡到了全球化階段。 事實上,跨國公司人事變動背后的“潛臺詞”是,中國市場格局變化和重要性促使跨國公司將其納入自己的全球化戰略中。 觀察近來跨國公司人事變動,基本有兩個特點,一是老總們全球地區輪崗,如寶潔大中華區總裁羅宏斐回到歐洲,擔任寶潔西歐區總裁,羅的繼任者也來自歐洲;二是總部對中國地區的掌控更強,中國區的組織架構也更加“垂直化”。如沃爾瑪中國區總裁張嘉聲離職后,中國區總裁的職位被取消,此后中國區的業務直接向亞洲區總裁鐘浩威報告。甚至某些外企中國區業務直接向國外的總部匯報。這其實意味著中國市場地位的提升,甚至比肩公司總部。 另一個微妙的變化是跨國公司開始用產品線作為職能的主要驅動線,如把業務分成不同的行業和產品,直接報告給亞洲區總裁甚至全球總裁。中國區“一把手”則被解脫出來,已經沒有了過去的利潤壓力和銷售指標壓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長期戰略規劃和政府公關上。 如家樂福中國區原總經理施榮樂被提升為中國區總裁。新職務的主要分工是具體負責政府關系和公司的中國戰略,具體的營運業務則不再負責。這樣的典型代表還有中國惠普有限公司總裁孫振耀、IBM大中華地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周偉昆等。 畢竟“關系”這個詞在中國市場重要而敏感,它和企業的運營、長期的戰略發展同樣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