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俊敏
趨勢七:體育營銷升溫
代表事件:NBA中國賽
葉茂中:中小企業即便對奧運賽事一分錢都不贊助,也同樣可以利用這一契機,例如做一些具有奧運氣氛的廣告,消費者看過廣告后,就會產生該企業同奧運有一定關系的錯覺。曾經有一個企業在這方面非常聰明:他并沒有對賽事進行贊助,但卻在通往賽場的路上都安上自己的廣告牌。這就給觀看比賽的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覺,好像這場比賽是他們贊助的。2004年,體育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雅典奧運讓我們有了一個關注體育的理由;NBA中國賽則讓中國人見識到,體育營銷可以玩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而2008的期待更足以讓體育在未來幾年成為整個大中華地區不死的話題:“家門口辦奧運,你能不看嗎?”在當前這種信息社會里,找到大眾的焦點不是件容易的事。當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一個地帶,而你在這個地帶出現了,意味著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抵達目標。平時讓一萬人了解你的品牌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而當消費者焦點集中時,你可能只需要幾天功夫。體育營銷并非大企業的專利。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可以借助體育賽事的契機來表現自己。中小企業在贊助大賽事時資金可能會存在問題,但它們仍然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項目來操作。在贊助體育的時候,花錢應該有兩種花法,一種是小企業做小贊助甚至假贊助,只是借贊助給自己獲得利益;另一種是大贊助,跟體育賽事確實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比如贊助體育裝備、運動服裝等。經常性贊助有關注度的體育賽事的企業,常常能夠取得很好的推廣效果。“在體育營銷問題上,中小企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合理分配營銷費用。”葉茂中認為,用多少錢去贊助,用多少錢去找明星,用多少錢去投放廣告,必須有一定的比例。“這個比例要設計好,不能讓投放費用全給占了。”可口可樂的體育贊助與傳播費用的比例高達1:10。因為贊助體育不是可口可樂的目的,讓大眾知道可口可樂的贊助行為從而提升消費者對它的好感才是根本目的。
趨勢八:中國品牌營銷環境惡化
代表事件:國產手機總體滑坡
路長全:在2005年,2004年所開啟的趨勢將得到進一步延續,中國企業營銷弱勢的地位將進一步加劇,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可能也難以得到改良,甚至整個輿論導向實際上也不利于中國品牌的發展。如果我們不努力,中國經濟將會論為買辦經濟。為了避免成為打工仔,我們需要品牌;在品牌的道路上,營銷能力將成為最關鍵的一點。“中國品牌營銷環境正在惡化!”這是對2004年營銷趨勢的總結,也是一個不受歡迎的預言。上述七大趨勢,是表里互相關聯的。但是我們從中卻少能看到對中國本土品牌有利的信息:跨國品牌本土化來得如此兇猛,本土品牌國際化卻顯得如此無力!我們贊美電影營銷的起步,但這種起步和外資的介入偏偏有莫大的關系,以至于我們根本不知道在賺我們票房的,究竟是中國老板還是外國老板。我們關注體育營銷,但2004年最精彩的體育營銷不是聯想贊助奧運,更不是爛得一塌糊涂的中國足球,而是由一個美籍猶太人一手操辦的NBA中國賽———甚至在這場賽事的贊助隊伍當中,完全找不到中國品牌的身影。2004年,中國企業在各種媒體播放廣告的比例在大幅減少———其中又以央視最為典型。在過去幾年,跨國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場渠道的打造上,而如今,它們正從務實走向強勢,氣勢洶洶地要壟斷中國主要行業的品牌。水產品的品牌幾乎已被它們壟斷了,而乳業也有相似的危險。有專家分析,伊利高管被拘事件的擴大,背后有外資操盤手存在的可能。若伊利垮了,乳業被他們收入囊中的日子也不遠了。與國際品牌的強勢相對的是:2004年中國品牌呈現整體滑坡。無論是家電行業的創維、保健品行業的巨能鈣,還是飲料行業的健力寶,都在2004年出現破壞性收場。2003年洋洋得意的中國手機,在2004年也出現總體滑坡,雖然不能因此而對中國手機的營銷策略予以全面性的否定,但我們卻不能不承認:我們自認為最成熟的營銷領域也存在眾多的盲點!2004年,中法文化年的一次交流活動中,一個法國企業家對一個中國學者說:“‘做世界工廠’這頂高帽戴著很舒服,但也很危險。”但這樣的警告又有多少人聽得進去?(觀宇/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