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地位尷尬 中國CFO轉型之路需利益推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2日 14:24 《會計師》雜志 | |||||||||
特約撰稿 吳小榮 CFO(首席財務官)是一個舶來的概念,但在中國,由于職責內涵的不統一,CFO是一個倍受爭議的角色,甚至連稱呼都難以統一起來,多數國有企業稱為總會計師,也有的稱財務總裁。在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大多稱為財務總監。但無論如何稱呼,其地位遠遠低于國外同行。如果按西方國家的標準,中國目前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CFO。在西方發達國家,CFO是與
中國CFO的尷尬 在一次總會計師行業會議上,國內資深會計人士陳箭深把中國總會計師的地位歸結為四點:一是“沒有位”,由于國務院在1990年曾頒布《總會計師條例》,要求國有企業設置總會計師這一職位,很多企業沒有照做;二是“不到位”,即很多企業雖然設置這一職位,但地位低微,進入不了決策層;三是“放錯位”,在很多企業只把總會計師置于經理執行層;四是“排末位”,許多企業把總會計師放在總經理之后,只對總經理負責,因而只能是唯總經理是從,沒有發言權。這種概括基本總結了中國總會計師地位的尷尬。在大多數國有企業,總會計師在很多人眼里還是“賬房先生”,只需要埋頭苦干領導分給的任務,至于工作的內涵和發展方向,則是根本不用考慮,因為全部由“一把手”說了算,這造就了中國總會計師唯唯諾諾、沒有創新意識和素質低下的現狀。 全球“四大”之一的德勤曾對CFO應當擁有的素質進行研究,它把CFO定位為管家和戰略家,是公司財務投資工作的計劃人、執行人和治理人。并且認為一個合格的CFO應該擁有7種素質:CFO不僅應具有戰略眼光,而且是高明的領航員和敏銳的分析家;他不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溫和的指導者,他還應是實施經理和監督官;CFO不僅要擅長風險管理,他還應該為股東價值最大化而努力,并作為評價其業績的重要標準;他應該善于資本運作,并且對會計、稅務和管理咨詢極為擅長;要做到這一切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應該向董事會負責,并取得董事會的支持。 根據國外的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在分析性思考、領導才能、主動性和創造性、交際能力、戰略謀劃和業務能力等方面,CEO認為CFO應該在分析性思考和戰略謀劃兩個方面加強能力。很多CFO只是強調業務操作,而忽視了對公司整體發展的考慮,這使他們在公司中很難發揮實質影響。 素質往往比職位角色更重要,沒有合格的素質,即使給予充分的權力也很難發揮作用。無論是德勤的研究,還是權威部門的調查都可以表明這一點。事實上,中國CFO的平均素質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與國外同行相比,很多企業不僅對CFO職位角色定位十分模糊,任命的CFO甚至沒有受過系統的相關專業訓練。大型公司的總會計師的素質與跨國公司同行相比也差距甚大,西方國家規模稍大企業的CFO大多是名校商學院的MBA出身。即使與國內其它高層領導相比,中國CFO的水平也不高,根據中國總會計協會在2003年對1015名大型國有企業的總會計師的抽樣調查顯示,擁有碩士學位的總會計師僅占8%,在高級領導層高學歷普遍化的今天,這個比例較低。上海國家會計學院CFO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傳洲博士認為,由于目前CFO中擔綱的骨干力量很多是90年代前后畢業的,專業大多是會計,知識結構明顯不足,在后續教育方面也不看重,造成整體素質并不能勝任CFO,很多CFO甚至對資本結構對企業安全的重要性都缺乏認識。 目前很多CFO對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頗有微詞,認為自己應該被賦予國外同行一般的地位,應該擁有更多的自主決策權,并且希望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但是,影響力和工作內容是直接相關的,排位靠后與自身在公司的影響力密切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