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什么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也許沒有人會說有一定的模式。但是,經常有人認為在商業并不發達的中國,在管理模式上是需要向西方學習的。可是,最近的一項大學研究表明,中國開放20多年來,引進了外國的資金,引進了先進的技術,但是從管理模式上來說,引進的并不算成功。
盡管如此,中國還是有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還越長越大,甚至把生意做到了海外。為什么管理方式可以不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也可以成功,而那些完全照搬西方管理模式的企業會在中國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呢?
實際上,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而是文化。管理的方法,不僅會改變人的生活,而且會影響人的思維。輕易接受他人的管理方式,遲早會被同化。在外國企業服務久了的中國人,時間長了越來越不像中國人,即是習慣于外商的管理方式導致的結果。
常常有人問起,為什么有中國式、美國式、日本式管理的區別?答案其實十分簡單:因為彼此的思維不相同。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思維,表現為中國人的管理行為,因此產生獨特的中國式管理。我們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
美國哈佛大學最近采納了一些中國式管理的案例,提供給各國學者做個案研究。結果大家的結論是,這些成功的公司,并不完全模仿美國人或者是日本人的管理模式,而是能夠結合中國人的本土情況,走出中國特色的管理道路。其實就是用中國人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活學活用現代化管理的具體成果。
中國的這些成功企業能不能持續發展,現在還不能下定論,但是一些管理研究者卻已經開始研究中國式、美國式、日本式管理思維的區別。我國臺灣地區的管理大師曾仕強認為,如果中國人并沒有認真地搞清楚自己的成功之處,就不能很好地總結經驗并傳承下去。于是曾先生的研究成果《管理思維》在近期問世,并在大陸地區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曾先生在其《管理思維》一書中采用的研究辦法很簡單,就是把中、日、美三國的這三種和我們關系最為密切的管理思維,做一番深入的比較,相當于中國人跳出來自己看自己,自然客觀清楚。
結果,曾先生總結出三種迥然不同的管理思維。AB式的管理思維,特色在于是非分明,講究有力制衡,以美國式管理為代表,有一定的途徑可循,權利義務明確,尊重專業,很容易學習。不過一旦形成習慣,就不知不覺腦筋僵化,應變力減退。
第二種是大和式的管理思維,以日本式的管理為代表。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對外抗爭,對內互助,以關懷消弭制衡,注重團體權益和榮譽,不允許個人有任何突出表現。容易學習,卻很難真正做到,所以往往流于形式。決策錯誤時所付出的代價太大,團體施加給個人的壓力太大,并非一般人能夠承受。
最后一種甲乙式的思維方式,就以中國人為代表,特性在于是非難以分明,不
希望明顯的制衡,沒有一定的途徑可循,注重個人義務,力求善盡責任,這種管理模式不容易學習,卻越學越管用,越學腦筋越靈活,增強了應變能力,能夠在動態中維持均衡。不論內外環境如何變化,能隨遇而安。
其實,比較的意義并不在于分出管理思維方式的好與壞,認清自我,認清競爭對手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因此,曾先生的《管理思維》最大的作用,應該是讓大家好好想一想,三種管理思維之間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可以產生怎樣的變化。作為中國的管理者,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另外,認識自我和他人的區別,無疑是一種解決矛盾的基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