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深水作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7日 17:45 《科技智囊》 | |||||||||
入世后中國經濟發展有兩條鮮明的主線,一條是開放,另一條就是改革。而國企改革毫無疑義地成為重中之重 馮宗智 國資委成立、郎顧之爭、MBO時開時禁、國企大規模上市、打造國企航母……,三年來
對于國企而言,改革是命令式,這一方面來自全球化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市場的壓力,入世以后的國企改革正是對這兩種壓力的積極應對。 MBO風波 “郎顧之爭”引發的是對國企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的特別關注。在中國國企產權改革各種形式中,最受爭議的莫過于管理層收購,即MBO。國資委提供的數字顯示:在已經完成改制的國有企業當中,約有半數企業都最終以經營者持股的方式實現改制。 作為對“郎顧之爭”的官方意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已明確表態:“國企改革中有沒有問題?有問題。現在比較集中的就是管理層收購。”在他看來,管理層收購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自賣自買,所以產生了大家所說的流失問題。由于自己要買,所以千方百計要把價格壓低。 國有資產所有者的缺位問題困擾中國經濟改革已久,“人人所有、人人不所有”現象在20世紀80年代末檢討承包制的時候曾經引起全社會和政府的重視,但是現在20多年過去,情況甚至更加嚴重,從“人人所有、人人不所有”演變為“名義的人人所有,實際的人人不所有、少數人所有”,甚至各地政府制定政策推動非市場化的國有股權退出。 由于中國的法律、法規滯后、信息不對稱、交易沒有公開等等問題,都導致MBO在實施時確實存在自買自賣、內外勾結、做虧再賤買等等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行為。所以,2003年3月,財政部曾以一紙“關于暫停MBO審批的建議”的文件突然凍結了MBO。據說當時政策部門內部主張完全停止MBO和規范實施的兩種意見爭論得非常激烈。直到2003年12月,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國有企業改制的規范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才被認為是“對MBO的一種解禁,或者叫有限制的允許。” 據統計,中國目前有國有企業十七萬家,國有資產總量約10萬億元,如果對國有企業進行全面的資產重組,經推算至少需要資金3萬億元。顯而易見,這筆巨額資金不可能全部由國家負擔,而民間資本就成為國企重組的重要資金來源。更為重要的是,引入民間資本,可以使國企的產權主體多元化,可望破解“出資人缺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企業效益低下”這一歷史難題。 MBO面對的是一個兩難問題:一方面,要在重組過程中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又要清晰確定管理層和員工對國企的權益與貢獻。在當下中國的國情之下,這是一個難能兩全的大難題。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缺乏一種規范的、公平的、透明的國有資產評估制度。因此,國有資產轉讓和出售價格是否合理,很容易引起爭議,很容易背上逃廢債務和國有資產流失之嫌。當一個國企產權重組方案被上級和群眾認定為轉讓或出售價格過低,都將得到“國有資產流失”的判決,并使之擱淺。 但專家指出,關于國資流失的爭議,其實還涉及到對國資質量的判斷以及對改制成本的支付。許多國有企業在賬面上有幾億的國有資產,可能幾千萬就賣掉了,如果不作深入的調查研究,可能就會認為這是嚴重的國資流失。其實,那幾個億的國資有可能許多都是幾年都收不回來的應收賬款或者是在倉庫里放了幾年的存貨,是大量的不良不實資產,而國企目前的財務會計制度并不能及時處理這些爛賬,所以在改制時國資大量“縮水”是完全正常的。 打造航母 1989年,中國銀行成為第一個出現在世界500強排行榜的中國公司,至今中國銀行已經連續14年被評為世界500強企業。在1989年的中國,并沒有多少企業家知道這個評選,每年數百億美元的銷售額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而到了2002年,已經有包括中國石油、國家電力、中國移動在內的11家國有壟斷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排名。 2004年9月,有消息說,隸屬于國資委191家企業旗下的房地產公司將面臨大規模重組,而這場重組所涉及的資產將達到1800億元。 國資委在此前發布的《關于中央企業房地產業重組有關事項的通報》中提出,要整合中央企業的房地產資源,并“根據本企業發展戰略,可與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公司等五家企業聯系,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研究有關重組問題”。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在有關部門提交的建議方案中,有整合并創建一家大型房地產集團的提法,這個大型房地產企業的資產總額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位居全球最大房地產商行列。 國資委為國企圈定的未來發展的五大領域是:國家安全行業、自然壟斷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重要的資源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骨干企業。 對于入世給我國不同行業帶來的影響,有關部門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加入世貿組織后,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多為國內市場早已飽和的行業,如服裝、家電;而面臨挑戰的行業幾乎都是產業關聯度高、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行業,例如汽車工業。對于后一類產業,只有大規模生產才能降低成本,保證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也只有大規模投入才能形成自主開發能力,保證產品在技術上的競爭力。換句話說,能夠站出來迎接跨國公司挑戰的,非大公司、大企業莫屬。這也正是打造國企航母的真正用意所在,但國企航母的真正挑戰是,“做大”不能代替“做強”,不然看看那些名列“財富”500強的國有企業,如果從資產總量、營業收入來說,我們還有些底氣,但一拿人均效益來衡量,我們卻少得可憐。 李榮融在2003年底就明確表示,對于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調整問題,真正意義上的調整現在才剛剛開始。189戶中央企業都要爭取成為各行業的前3名,進而培育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企業、大集團。他說:“給他們兩年的時間,請他們追上去,追不上去必然就要調整”。 上市沖刺 TCL的整體上市使李東生成為個人身價達11億的一個國有企業家,這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他標志著國有企業開始造就陽光富豪。 2004年2月24日,在全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號召,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要加快重組上市步伐,集團一級能上市的要積極上市,提高整體競爭力。 農、工、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也在加緊實施,一個銀行上市的高峰即將來臨…… 2004年年末,中國的又一家固定電話運營商中國網通在香港和美國成功上市,至此,中國的四大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已經全部實現海外上市。這些國有壟斷企業到海外上市,由于企業巨大,情況就更加復雜。曾經以《大趨勢》一書著名的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2000年來中國的時候發出過警告。他說:“中國不要急于把你們的壟斷大企業到國外去上市,它們的利潤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自己企業能力的體現,而是國家定價的結果。把這些企業到海外上市,很有可能是把其它中國企業的利潤流到了國外。” 對于國企上市,最受非議的是許多由國企獨家發起設立的上市公司,將國企最優質資產分離出來,將人員、債務、社會負擔留給母體企業,即所謂拿出”里脊肉”包裝上市,又到資本市場募集了大量現金,到證券市場掛牌上市,成為公眾公司,按理說,企業形態上已成為標準的現代企業制度。但許多這樣的上市公司逃脫不掉“一年盈、二年平、三年虧、四年ST”的境地。這是為什么?稍加剖析便會明了,這些上市公司除了實現“圈錢”功能外,與傳統國企并無兩樣。既無責任主體,也無利益主體,更無風險主體。改制上市成了一場“游戲”。 專家指出,即使上市是企業完善的一個推動力的話,它也不會是第一推動力。那么什么是企業自我完善的第一推動力?是競爭。我們不能指望聯通和移動、中石化和中石油之間的競爭就能創造出中國在移動通信和石化方面有競爭力的企業。只有政府全面開放,讓資本自由進入才能從根本上打破壟斷,創造出不懼怕世界范圍內任何對手的企業來。 背景資料:國資委大事記 國資轉讓審批權劃歸國資委 2003年6月1日,根據中央決定,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的審批權劃歸到國資委。 國企主輔分離有章可循 2003年8月22日,國資委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精神進一步做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的通知》 全球招聘央企高管 2003年9月16日,國資委發布招聘公告,準備7個企業高管崗位向全球招聘。 央企清產核資啟動 2003年10月31日,國資委正式公布《中央企業清產核資工作方案》,以摸清中央企業“家底”,核實中央企業資產質量。 掌控國資國企家底 2004年3月2日,國資委公布了《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報告辦法》和《中央企業財務決算報告管理辦法》。這兩項法規的實施,將有助于國資委全面了解企業國資產運營狀況和企業資產質量、經營效益。 加強央企監察 2004年3月19日,國資委公布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