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海嘯考驗情報的暢通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2日 10:14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王晶 北京報道 東南亞海嘯災難的突然發生正在考驗著相關企業的反應能力:面對東南亞旅游在未來幾個月必將減少的不爭事實,那些受到災難波及的部分旅行社除了暫停東南亞旅游業務之外,緊接著要做的事情就是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來應對災難所造成的負面沖擊;而對于部分抗生素、醫療器械出口的企業來說,災難救援和可能會引發的瘟疫則可能會帶來相應的需求
這種反應能力恰好體現著將信息變為情報的過程。 信息與情報的關系 關于信息與情報的關系,易觀國際上海公司總經理于輝概括說,情報是信息的升華。競爭情報分會會員、海信數碼的倪志宏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信息(information)與情報(intelligence)兩個英文單詞很難做區分,但是可以根據兩者的細微差別去理解——企業可以利用情報采取相應決策,或是增加效益,或是減少損害,而信息則不然。對于兩者的聯系,靈圖軟件的陳昕認為,“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情報——智慧”這樣的一個層次遞進關系,也許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 東南亞海嘯災難發生后,“海嘯發生”這個信息對于那些相關的旅行社與抗生素、醫療器械出口企業而言,都對其決策產生了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已經上升為了情報。 “與常規性的事件不同,這種突發性的災難最考驗企業的反應能力,特別是情報分析能力!蹦咧竞暾f,“旅行社現在分析的應該是怎樣將災難帶來的損害盡量減小,怎樣在同行大多受損的情況下做好下一步的業務。而一些抗生素、醫療器械的出口企業則需要分析的是是否要增加出口,何時出口,一旦增加出口,其他的環節,如生產、物流等方面如何配合。”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往往將情報的范圍局限為關于競爭對手動向的信息,其實對情報含義的全面理解應該是:所有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或避免損失的相關信息,包括行業的、競爭對手的、客戶的、供應商的等等。 如何將信息變為情報 除了對這種突發性事件的情報分析外,對于企業來說,更需要的是具備長期的將信息變情報的能力。特別是在講求反應速度的當今時代,對企業來說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皩⑿畔⒆兦閳蟆庇幸粋著名案例:20世紀60年代,日本企業希望與中國做成石油設備的交易,但苦于中國大慶油田的位置、規模和加工能力嚴格對外保密。日本情報機構花費幾年時間研究了中國媒體對于大慶油田的相關文字與圖片報道后,推斷出了中國所需要的石油設備類型,當中國石油工業部在全世界范圍內購買它所要求的煉油設備時,早有準備的日本企業以其設備有現貨、價格低、符合中國實際生產能力等條件一舉中標。 那么,從一般意義上講怎樣將信息變情報?倪志宏認為首先要全面掌控信息,其次要持續關注,形成自己的信息鏈和信息敏感度,一旦發現有所異動時,能基于對企業、行業的深層次了解立即做出與公司現有業務關聯的切實分析,從而判斷出該信息對企業來說究竟只是個信息,還是能影響決策的情報。 陳昕說他比較關注公開的信息,包括公開媒體、行業協會的數據、國家統計數據、大眾廣告、展覽會、產品發布會等能免費獲得的信息,僅這些公開渠道獲得的信息就能滿足企業50%以上的情報需求。 當然,“只有公開信息顯然不夠,”倪志宏補充說,“譬如,一個IT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如果等到媒體報道了情報人員才捕捉到的話,時間已經很晚了。IT行業相對透明,情報人員有條件提前獲取信息。競爭情報應該是一個完善的體系,比如說有生產環節的IT企業,首先應該從供應鏈著手,從供應商處獲悉行業走勢、采購成本和行業平均生產成本,再通過物流公司了解產品的大概市場流向;其次是通過渠道了解競爭信息;再次是通過店面觀察和了解,最后是通過媒體報道分析。” 將信息變情報主要是指應用于競爭情報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SWOT分析,通過對產業、競爭者和自身優勢、弱勢的分析,發現產業和自身所面臨的威脅,找出產業和自身的發展機會;競爭者檔案(Competitor Profile):即通過掌握競爭者的動向,制定出相應的戰略;前景規劃(Scenario Development):通過分析勾勒出市場的前景,制定出相應的戰略;戰爭游戲(War Gaming):把競爭策略放在非常接近于實際商戰的模擬環境中,找出策略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定標比超(Benchmarking):是用來測量一個公司的運作與業內最好公司對比的分析工具和過程。 作為情報工作人員的倪志宏與陳昕對這些方法的共同評價是:這些分析工具幾乎都取自于管理,理論上來說十分完整,但是情報工作人員實際操作中缺乏系統的工具。一般都是將這些分析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盡量各取所長,規避缺陷和不足,并互相借鑒經驗和成果。 情報分析與企業發展 關于情報與企業自身發展的關系,不久前,IT業界有一個典型事例。(由于是同行企業,故用字母表示)A曾經推出了2999元電腦,作為競爭對手的B選擇了跟進低價,推出的是1999元不帶顯示器的電腦,而同為競爭對手的C、D、E則選擇不跟進,反而推出4999元液晶顯示器的電腦。最后,B、C、D、E都取得了比A的2999元電腦更成功的成績。 關于這種結果,倪志宏分析說,B當時的行為目的是提升品牌,它深知A的2999元電腦配的顯示器是淘汰產品,A此舉基本是沒有任何利潤的,B如果盲目跟進只會是自殺行為;C、D、E看似與A降價背道而馳,但是其配備液晶顯示器的電腦其實遠遠比A的2999元電腦物有所值。因此,B、C、D、E根據各自戰略的考慮所做的反應都比純粹因降價而降價要好得多。 “就剛發生的海嘯災難來說,如果有醫藥企業不具備出口能力,卻因為抗生素的需求變化采取并不符合自身發展的跟風行為,這樣就是盲目的情報分析。” 倪志宏說。 對于多數中國企業的決策者來說,要真正將信息變為情報,使情報發揮最大作用,企業應該建立真正的競爭情報系統,用各種制度保障情報工作的順利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