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鳴
總體上說,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本土企業趕超和雙方拉鋸戰。
第一階段從上世紀改革開放開始至90年代中期,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嘗試階段和中
國企業的趕超階段。在這個階段,隨著一個接一個的行業對外開放,跨國公司利用其資金,管理,技術等優勢,迅速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在有些行業,一些產業因素和內部管理因素起決定作用,而本地因素很難施展拳腳的領域,如辦公設備,精密儀器,醫藥等,跨國公司的這種壟斷地位一直維持到今天。但在家電、電腦、通信設備等行業,技術相對穩定,創新主要體現在應用技術和功能設計等方面,或者核心技術雖然控制在上游廠家手中,但下游廠家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如PC),在組裝這個產業環節并不形成較高的進入壁壘。一部分優秀的中國企業充分發揮自己本土化的優勢和快速學習能力,迅速追趕,重新占據了主導的市場份額。
然而,近幾年來,特別是中國進入WTO之后,中國企業和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全面競爭和拉鋸戰的階段。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將中國視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對中國市場志在必得。跨國公司正逐步適應中國的生存環境,并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在不少領域卷土重來,甚至重新取得市場優勢。以LG為例,2001年,LG微波爐在中國市場的產銷規模還只有300多萬臺,與本土微波爐巨頭格蘭仕相差600萬臺,然而到2002年,LG微波爐在中國的產量猛增到700多萬臺,向全球的出口量與格蘭仕更是接近:格蘭仕557萬臺,LG513萬臺。
在跨國企業的新一輪反撲面前,本土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以本地化因素為基礎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消失,而在產業能力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卻日益成為本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面臨跨國公司新一輪的猛烈進攻,中國企業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傳統優勢,甚至進一步培養進攻的能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如果沉溺于過去的成功,缺乏對新的競爭態勢的清醒認識,本土企業就有可能迅速走向衰落。白色家電行業的榮士達、小鴨,飲料行業的健力寶、樂百氏,這些企業的衰落說明了第二階段競爭的激烈。如果繼續依靠以前的經驗,不學習和建立新的競爭力,本土企業將很快被拋到后面。(作者為長江商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