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創業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王明夫
“知識就是力量”而“管理知識就是生產力。”20年來,中國企業人學習了一系列的管理理念、模式、工具和做法。在理念上,市場導向、客戶至上、以人為本等現代經營理念開始被熟知;在戰略管理上,平衡計分卡、SWOT等工具被廣泛介紹到中國;在具體的管理模式和技術上,供應鏈管理、精益生產、TQM、OEM、ERP在中國流傳一時。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給管理下過這樣的定義: “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 因此,當我們從這些“知識”中走出,而用實踐來檢驗和見證中國企業管理二十年真面目的時候,依然會感受到前行的路上我們的步伐還是被一些腳銬所羈絆:
“體制矛盾”VS“管理改進”。企業的產權和體制問題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問題纏繞在一起,企業管理的深入每每受到產權和體制問題的掣肘。比如現代績效管理和薪酬制度因為國企產權背景下的傳統體制而不能有效推行。
“全盤西化”VS“批判繼承”。國外的管理名詞、概念和做法全面涌入,崇洋之風盛行,本土的管理經驗推廣和管理思想提煉十分不夠。實際上,在發達國家,很多風靡一時的管理概念和做法都不過是人為炒作的結果,既沒有經得起推究的學理,也沒有經得起檢驗的實效。
“管理運動”VS“管理實效”。刮承包風,學邯鋼,人人進行五項修煉,大家蠢蠢欲動搞MBO,家家都推六個西格瑪,處處大談核心能力……我們觀察到,企業抓管理演變為追時尚搞運動的現象很普遍,而艱苦細致的管理努力卻往往不能持之以恒。
透過紛雜的概念和表現,觀察管理的20年變遷軌跡,在深層次上是沿著三大趨勢走過來的,而且還將沿著這三大趨勢繼續走下去。
第一,市場化越徹底、競爭越充分的領域,管理的重要性越大。如果說在短缺經濟時代對機會的把握是企業的成功關鍵,在資源壟斷型行業或企業對資源的占據是成功關鍵,那么在市場競爭充分的行業或企業,管理日益成為企業的決定因素。正因此,中國的企業管理將越來越走向科學化和精細化。
第二,戰略管理方面,大量借鑒和模仿西方發達國家的經營理念和戰略理論的同時,中國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戰略管理越來越依賴于對中國本土經濟環境的判斷和對中國本土商務生態的適應。
第三,在運營管理方面,將日益走向標準化和IT化。標準化和IT化程度是企業管理成熟度的最重要標志,也是企業管理效率的最重要來源。
中國管理20年的歷程顯示,有很多管理模式、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效率,但沒有任何一種管理模式、工具、方法能夠確保企業長治久安。在環境激蕩、結構劇變的中國商業世界里,我們需要十分重視管理,但不要迷信任何特定的管理模式、工具和方法。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企業管理下一個20年的輝煌時代即將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