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競爭活力來自不斷調整四個結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1日 10:32 光明日報 | |||||||||
記者 徐華西 本報北京12月20日電 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關鍵在哪里,應當怎樣調整,日益成為企業家的熱門話題。對此,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惠啟提出 企業要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不僅要看盈利水平,更要看企業的產品、市場、資金以及人才結構是否健康合理。
陶惠啟最近在一次研討中談道,產品結構最為重要。 正大天晴公司是一家以生產肝病藥物為主的企業。2002年已實現連續3年銷售收入增長30%以上,他卻認為“進入了冬天”。他分析,正在生產的十幾個產品中,兩個產品的銷售收入占了90%,且這兩個產品不是自主專利藥品,這很危險,要立即調整。調整還要看產品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以及附加值的比重,同時關注未來5—10年的發展趨勢。近兩年,正大天晴公司加大研發資金投入,研發投入占到銷售收入的8%以上,搞出了兩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即將投放市場。 陶惠啟認為:對于市場結構,不僅要看市場占有率,還要分析利潤來自哪塊市場。是國內、還是國際;是主營業務、還是非主營業務;是高端、還是低端。如果某種藥品市場占有率很高,但處于低端市場,科技含量低,進入門檻低,又過了相應的保護期,那么很快就會有同類企業投入生產,開始拼成本、拼價格。對于資金結構,不僅要看數量是否充足,還要看自有資金與借貸資金、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的比例,量力而行。比如不少制藥企業投入巨資搞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改造,但是流動資金不足,改造完成了,企業也難以運轉了。至于人才結構,陶惠啟說,企業的競爭力今天看財務,明天看技術,后天就要看人才。人才結構調整要從“一刀切”的做法轉為建立優勝劣汰的機制,讓機制留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