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大學生就業寒潮第幾波?
文/本刊記者章勇綜合報道
“就向流星許個心愿,讓你知道,我愛你。”但這不是用來訴說甜美的愛情。
北京高校附近很多酒吧墻上粘著的許愿卡上,寫下的最多期望是:“來年,請讓我擁有一份工作!你可知道,我愛你。”
近日,見諸報端最多的是大學生。每年的此時此刻,似乎新一屆的畢業生和準畢業生們從來沒有淡定地走過他們在校期間的最后歷程。我們無意要說出他們心頭的悲涼,其實也是我們自身的悲哀。不斷出現“超級” 畢業生和極端畢業生行為讓我們不得不掩卷深思。
新一屆的畢業生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全球危機帶來的就業寒潮,應該說已在意料之中。誰也沒有理由幸災樂禍和漠不關心。
要努力,不放棄!找工作要像許三多,相關媒體真誠地道出了畢業生心中不堪與承受。
誰的611萬?
2008年,我們國家曾經到處響徹著“加油”的吶喊聲,可謂聲聲入耳。從年初的冰雪災害開始,接連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后,現在終于輪到應屆畢業生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在今年明顯波及國內,從我國海關的統計數據上就明顯說明這點。當前,國際國內公司大幅裁員,招聘遽減,我國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鐵定的蕭條現象。
2008年11月初,國家領導人胡錦濤贊許“大學生村官精神”,鼓勵大學到農村工作。繼后,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措施,其中包括“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和“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等。據統計,2008年全國有14萬余名畢業生奔赴農村,2009年可能更多。似乎一時間,我國廣大的農村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工作任務十分艱巨。”2008年12月初,教育部長周濟說。2009年高校畢業生達到611萬人,比2008年增加52萬,還有去年的100多萬畢業生未就業,嚴峻的形勢令此次“兩會”代表憂心忡忡。
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國家留學基金委主任章新勝表示: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改革開放后,GDP增長百分數曾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而大學生招生規模增長比例遠遠低于兩位數。因此一段時間內招生比例高一點,也是補原來的不足。
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和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國慶等,則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其他原因,包括:整個產業的投資方向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整、大學生培養方向還沒有完全適應社會需要、今年整個國際經濟形勢影響,等等。
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說,學生就業難,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約10%,而大學擴招了40%,經濟消耗不了,必然會有學生的剩余。
人大代表陳萬忠說:“城市化的進程已經跟不上大學生擴招的速度。”
大學生就業,無疑是我國這么多年大學擴招以來的心病。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一直都在推行和演進,但是突然的經濟形勢變化,超出我們預料。這正如有詩人所說:很多事情總是在我們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發生,在我們準備好以后,它便結束。
我們應該作何期待?還是什么也別想?
科技促進就業是此次“兩會”的重要議題,相關代表提出了諸如“應實施大學畢業生帶薪實習計劃”、“鼓勵歸國高科技人才創業”等。我們期待外界的東西更多還是自身的東西更多,這不僅成為科技界反思其多年來對社會貢獻的可量化度,在定位階段性工作上對自身求索的嚴于律己,更是大學生叩問自身的又一歷史契機。就業并不能構成畢業生夢想的全部實現,但卻是現實夢想的再啟航。作為已經邁出象牙塔的他們,應該審慎思考自己的問題,包括自己的選擇與放棄。
創業,能與不能?
時至今日,創業的概念已經被多數人理解和接受,特別是IT行業精英們的成功創業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人們的視聽。
全世界范圍內來講,創業成功率是很低的。在美國,情況稍微好些。“在美國,想創業的人拿著項目計劃書到中小企業局,如果他們覺得項目可行,以項目做抵押給你20萬,如果你失敗了還不起錢可以去申請破產,如果你成功了,就把錢還給政府。而國內目前不可能有這樣的政策。”上海楊浦科技創業園總經理謝吉華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
大學生創業的話題,在當前業凸顯出很多問題。
“風險投資商往往不會考慮投資大學生創業。”謝吉華表示,風險投資只會關注“畢業期”以后的企業,創業初期不是他們投資的時候。“風投是逐利的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不賺錢不會投的。這時候需要天使資金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支持,我們要做的是找到不同階段的資金來做對接。如何建立公共的天使基金,是一個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天使投資帶著一些慈善的性質,被普遍認為是培養年輕創業者的最好方式,擔任著創業者的陪練和教練的角色。但是由于國內目前的創業環境、理念還處于一個很初級的階段,整個體系還沒有形成,其中最缺乏的恰恰是天使投資人的角色。
中山大學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沛介紹,科技部每年都會向各省的企業提供一定數額的科研項目資金,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提出申請,申報成功后可無償獲得20萬~80萬元的科研資金。不過,這類申請對所有的成熟企業、初創型企業一視同仁,并沒有特別針對創業企業的優惠扶持措施。例如科技資金,在眾多的企業申請中,政府可能會覺得那些運作了一段時間的企業實力比較強,計劃比較成熟,可能會優先考慮成熟的企業。假如沒有政策傾斜度的話,大學生創業企業比較難拿到這筆資助。
對國內目前的教育模式,我們當前也頗多微詞。如果要培養良好的創業氛圍,挖掘學生潛能和創業的意愿,需要轉變整個培養模式,這是根本的。另外在整個支撐環境上,政策、管理、資金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都不夠,所以導致整個創業成功率比較偏低。
創業是難的,但創新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制勝法寶。據報道,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07屆畢業生趙溫才以一項“液態水瞬時加熱技術”專利發明,得到了商家14萬元的專利轉讓費,剛一畢業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他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創辦的武漢加權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已指導學生成功申報國家專利79項,其中有數項專利正在洽談轉化事宜。
據謝吉華介紹,“我們的創業文化不足,社會上普遍有成王敗寇的思想,會瞧不起失敗的人,而創業就需要承擔失敗的風險。”我們需要理智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是當前社會普遍的呼聲。我國政府也花了很大的心思來討論和處理這個問題。但是形勢是嚴峻的,時間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