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創業就業 > 正文
 

又到畢業求職高峰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15:19 江西商報

  有關資料顯示,2001年到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雖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卻并不妨礙大學年年擴招,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14萬,而2005年達到338萬,是2001年的3倍。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大學本科畢業生待業人數年年增長:2001年是34萬人,2002年是37萬人,到2003年52萬人,2004年是69萬人,2005年達到了79萬。而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
生預計總人數將達到413萬。

  人才招聘會是畢業走出象牙塔的大中專院校學生和用人單位對話的平臺,也是人才供需見面的窗口。但我們走近這些求職者時,了解到他們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在個人的求職理想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一條似乎難以逾越的鴻溝,許多人感覺到了就業的壓力,許多人頻繁的跳槽,許多人還需要在學歷、社會閱歷經驗方面提升自己……

  2月17日至18日,雖然南昌春寒料峭,但由于有就業人才招聘會的舉辦,使得八一大道等主干道熙熙攘攘,來往的公交車也因他們的出現而爆滿。據了解,這是因為在省展覽中心和省體育館、南昌市人才市場等地同期舉辦了人才招聘活動。

  18日上午,在位于省展覽館的錦繡前程人才招聘會現場,記者找了一些大學生應聘者,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擇業理想和求職感想,他們有的是已經畢業的,有的是在大二大三開始就悄悄找工作了。可以說,現在大學生找工作是越來越難,在這個招聘會上,記者認識了兩位已畢業的大學生,余盈和徐偉。為了應聘他們都竭盡全力,做了精心的準備。他們說,現在求職的壓力不亞于當年的高考,只不過高考考不好,來年還可以再試試,而在找工作這件事情上,他們卻耗不起。

  “他們總把我當作是花瓶”

  來到招聘現場,記者看到許多招聘單位在現場設置了聯系點,工作人員忙著接受學生投檔和進行洽談。現場人頭攢動,應聘者有的仔細看資料,有的睜大眼睛尋找適合自己的招聘單位。也許是為了給自己更多的就業機會,不少學生向多家單位投檔,而這些一人投多檔的往往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在參加應聘的人群中,記者隨機跟蹤上了一名女孩,留意她應聘的情況。

  她選擇的咨詢和洽談目標,幾乎都是與計算機專業有關的單位。在一家叫“清華學習認證中心”的招聘臺前,她和招聘單位的工作人員交談了一會兒,記者聽到她說是學的計算機專業,希望做文案、設計方面的工作。在一家保險公司的招聘工作臺前,工作人員熱情地請她落座,并極力說她氣質好,很適合做保險業務,但她卻臉上沒什么表情,話也沒多說,像是不怎么感興趣。

  瞅準機會,記者和她交談了一會兒。

  據她介紹,她叫余盈,畢業于南航。“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希望能從事平面設計一類的工作,但用人單位的人見我長得漂亮,都以我沒有實踐經驗為由,推薦我選擇他們的文秘、公關之類的崗位,讓我感到很尷尬。”

  實際上,記者在這次大學生就業的專訪中了解到,在剛畢業的大學生中,許多人不僅找工作不易,還存在著難找到滿意的工作、工作崗位不穩定流動性大等問題,而用人單位也有苦衷,認為這些人剛出來經驗不夠,難以適應崗位要求。

  大學生徐偉求職的苦惱

  如果說南航畢業的大學生余盈求職遭遇了被用人單位“指鹿為馬”的尷尬,在招聘會上,畢業于南大的徐偉則與記者講述了他的求職經歷和一種莫可名狀的苦惱。他在04、05兩年間先后去了4家企業工作,做文案策劃和平面設計,但每一次工作的時間都不長,只好頻頻跳槽。

  第一次就業是在2004年年初,他進了一家外資私營企業工作。有一次,老板要他設計一個稿件,說是出差等著用,但一直到老板動身走的時候,徐偉也沒把稿件拿出來,因為他忘記了。這件事情的后果很嚴重,他被解聘了。

  第二次就業是在2004年8月,徐偉進了一家廣告公司工作。那家公司的工作節奏很快,強調人際關系的協調,但他總是和主管講不來,加上有一次設計稿出了差錯,結果他就沒法在那家公司呆下去了。

  第三次就業是在2005年年初,他進了一家食品公司工作。徐偉說那是一家家族式企業,企業的負責人總是相信自己的家人而不相信聘請來的員工,沒有任何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因此他覺得干得很憋氣,這次是他炒了老板的魷魚。

  第四次就業是在今年的元月,也是進的一家私營企業,開始徐偉覺得這家企業的老板有主見有思想,但過后不久他感覺到了企業缺乏人文關懷和人才戰略眼光,對員工一味的強調優勝劣汰,沒有好的,只要更好的。當他發現老板又在物色他這一崗位的人選時,他也就主動提出辭職。

  在講了自己的4次“就業經歷”之后,徐偉說到了這次招聘會。他說自己是參加招聘會的“老運動員”,個人應聘資料都是現成的,選擇平面設計崗位,因為有前面的經歷,向招聘單位提供專業作品也不缺乏。他說:“在招聘會上,我向幾家單位都投檔了,手機也隨時開通的,要是能找到雙方都彼此滿意的單位就好了。”

  徐偉是進賢人,在南昌大學先是學平面設計,后來專科轉本科學計算機軟件。因為家在農村,父母務農兼做一點小生意,家庭收入低生活比較困難,對于在大學長達4年的學習時間,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只知道急著交學費的時候,不夠錢家里就去借,到現在也沒還清。“出校園一年多了,還是在一種半失業狀態中,有時候生活費都得不到保證,總覺得愧對父母家人。”

  盡管自己在求職和就業中一次次碰壁,但徐偉并不灰心喪氣。他對記者說:“大學生崗位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人才市場確實很殘忍,而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是

千里馬才能被伯樂相中,過去總覺得自己很努力,看來和現實的需要還是有距離,因此要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完善自我。”

  說到這里,徐偉眼睛亮亮的。“我的擇業理想是做一個正規企業的設計師。”

  就業呼喚“芝麻開門”

  進入二十一世紀,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們突然發現,找工作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據有關資料顯示,從2001年到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雖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卻并不妨礙大學年年擴招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14萬,而2005年達到了338萬,是2001年的3倍。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大學本科畢業生待業人數年年增長:2001年是34萬人,2002年是37萬人,2003年是52萬人,2004年是69萬人,2005年達到了79萬。而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總人數將達到413萬,就業率是多少,待業人數又是多少,令人關注。

  人才招聘會是畢業走出象牙塔的大中專院校學生和用人單位對話的平臺,也是人才供需見面的窗口。在這里,許多學子由此獲得了就業崗位。但我們走近這些求職者時,了解到他們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在個人的求職理想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一條似乎難以逾越的鴻溝,許多人感覺到了就業的壓力,許多人頻繁的跳槽,許多人努力在學歷、社會閱歷經驗方面提升自己。

  與此同時,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乃至全社會都在對大中專院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作出了積極的反應,其目的自只有一個:引導和幫助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商報記者 周曉、黃昊霆、曾珂、彭穎、萬慧琴、夏敏 采寫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