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怎能不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8日 16:3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李媛 來源:中國經營報 調查背景: 又到畢業時,一年一度的各大招聘會如火如荼。本次調查第一次從應屆畢業生和大學生需求企業兩個方向,對人才供需、求職和招聘各環節,以及薪酬福利方面進行深入調研,
(《2006全國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以下稱“《畢業生就業調查》”)。 調查范圍及方法: 調查為期六周,調查形式為網上問卷和個人訪問。 覆蓋全國2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40所全國重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58665名,其中本科畢業生43869人,74.8%,碩博士應屆畢業生14796名,25.2%。 訪問涉及33個大行業5800家聘用2005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企業,其中外資企業(含合資)3101家,占53.5%;民營企業2378家,41.0%;國營企業45家,0.8%;股份制等其他形式企業276家,4.7%。有2852家企業規模在100~1000人,49.2%;2483家企業規模不足100人,42.8%;349家企業規模在1001~5000人,6.4%;規模超過5000人的企業2.0%。 主要觀點和結論: 2006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超過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也超過了上屆,供求不匹配是畢業生求職的最大障礙。 民營企業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是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資企業。 1000元月薪成為畢業生的求職底限,46%的應屆畢業生表示低于這一收入寧愿待在家里,與此同時七成以上企業認為2005年畢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中表現平平,30%的企業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畢業生寧可職位空著。 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有新知識、高技能和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 當務之急是,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共同努力,通過一些能迅速見效的途徑,幫助畢業生提高就業能力,緩解企業的求才矛盾。 供需矛盾 供需的矛盾不只體現在數量和排行上,由于知識、能力不匹配,即使專業對口,行業熱門,企業對招聘到合適的大學生表示“不樂觀”。 銷售是企業收入最為倚重的職能,可是滿腔抱負的學生多數不愿從事。 上海、北京和廣東成為世界畢業生的求職熱土,地區差異讓畢業生找工作“扎堆” 5800家受訪企業中3515家聘用了2005年畢業生后,計劃在2006年再次招聘畢業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確招聘人數,提供空缺職位60000~65000個,平均每個企業需要19.4~23.5人,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大量招聘畢業生的企業并不多,計劃招聘人數超過100人的企業只有148家,不足3515家企業的5%。 計劃招聘畢業生最多的五大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電子技術、快速消費品、生物制藥和房地產,需要人數38600~39500個,畢業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業依次為通訊電信、金融證券、計算機、互聯網和貿易。(見圖一) 但是根據《前程無憂2006薪酬報告》(下稱《薪酬報告》),中國通訊電信行業傳統的固網運營人才比重已經偏高,新興的3G、NGN、IPTV等方面的技術人才稀缺,由于該行業正在實施戰略轉型,此間企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市場、銷售、后期客戶服務、技術支持等方面的經理級人才,應屆畢業生在企業中主要從事技術研發。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計算機和電子技術行業,企業招聘畢業生主要為技術研發和技術應用所用,由于知識和技術的升級更新,行業分工進一步細化,企業對畢業生的知識專業度要求很高。但是不少計算機和電子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在調查中表示只考慮有名的行業內企業,顯然大多數知識單一又缺少實用操作技能的本科生求職之路并不樂觀。 不出所料,上海、北京和廣東成為2006應屆畢業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區(地區按省、直轄市、自治區分),其次為浙江省和江蘇省。盡管畢業生以“經濟發達,機會多,平均收入比較高”為選擇工作地區的第一標準,但是選擇如此集中在這三個地區還是令人吃驚。 但是受訪的2900家在上海、北京和廣東的企業中,1191家企業有意選聘應屆畢業生去外省市工作,占2218家有計劃招聘2006畢業生企業的53.7%,不少內地企業也想招聘來自上海、北京和廣東高校的畢業生。 《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參加校園招聘會、瀏覽工作網站和搜索目標企業是畢業生獲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三大渠道,但是畢業生對在校舉行企業招聘會的態度冷熱不一,即使是跨國的、知名的大企業,學生也未必一貫捧場。 對40所全國重點學校的了解發現,今屆進校的企業數量普遍超過上屆,盡管很多高校組織集中的展位式的招聘會,但是更多企業愿意舉辦自己的單場招聘說明。 盡管企業耗資不菲,但是招聘會冷場現象還是時有發生,其中不乏一些財富500強企業。學生表示招聘會企業“作秀”成分明顯大于招聘實質。 但是《畢業生就業調查》也顯示,畢業生求職時會優先考慮“在校園開招聘會的企業”,認為這樣的企業通常待遇不錯,有針對畢業生較好的培訓和發展機會。在這一相互矛盾的結果暗示下,可以想象明年到學校舉辦校園招聘會的企業會更多,企業為此投入的費用也將放大,與此同時如何從內容到形式都能吸引畢業生,將會使企業HR頗費心思。 但是,通過校園招聘會進入理想企業的畢業生畢竟是少數。對2005年聘用應屆畢業生的5800家企業調查發現,在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的企業(總數2300家)45%以上事先沒有招聘畢業生計劃,聘用應屆畢業生的原因是“企業不特意招聘也不拒絕畢業生,他正好符合了企業的需求條件而被錄用”。這一比例在中國的內地城市更高。四城市中只有18%的企業進校舉辦了招聘會。這一結果也印證了本次調查的另一個內容:企業招聘畢業生的目的。57.7%的企業在公開招聘中,因為畢業生有企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而被錄用,22.4%企業從人才儲備角度招聘畢業生,另有11.7%企業因業務發展,需要大量畢業生,這一部分企業也最愿意通過校園招聘會解決人才需求。(見圖二) 簡歷和面試 對簡歷篩選和面試考核的側重,參加調查的畢業生和受訪企業的回答幾乎是一樣的。這一結果顯示,畢業生求職并不缺乏簡歷和面試的技巧,至少它不構成“找工作難”的主要原因。調查顯示,企業篩選簡歷主要考慮“專業是否對口”;其次考慮“實習經驗是否對口”;再次是“學校知名度”, 畢業生的回答從內容到重要性的排序完全一致。 企業面試的目的首先是“在簡歷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和評估候選人的專業能力”;其次是“確認簡歷中的信息是否屬實”;再次“判斷候選人是否和企業文化相符合”。畢業生的認識和企業的看法大致相同,只是畢業生對信息真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相對于此,企業更想在面試中了解候選人“簡歷描述之外的技能專長”,這一觀點可能解釋了為什么企業認為,畢業生在面試中最大的失誤是夸大自己的能力,與簡歷反應出的個人專長和素質不符合,此外候選人的答非所問、穿戴不當和遲到也是面試中不能容忍的失誤。(見圖三) 實習和兼職 既然畢業生并不缺乏一定的求職技巧,畢業生又掌握較高的學識和技能,那么為什么近年來畢業生找工作甚至比低學歷的中專生、高職生還難呢? “相關的實習經驗”是企業招聘人才的第二大考慮因素,僅次于專業能力,但很多畢業生表示實習機會比工作機會還要難得。 企業提供畢業生實習或兼職機會主要出于招聘和臨時缺人兩種目的。前者企業通常和學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企業在校內發布實習信息或者通過校方推薦,學生進入企業主要也是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和工藝設計,參加實習的學生畢業后在企業留用的機會比較高。 薪酬和福利 畢業生找工作首先考慮企業的發展能力,第二位才是薪酬福利。企業知名度對畢業生求職的影響正在弱化。 企業給付的技術類工作報酬最高。 民營企業畢業生的起薪已經和外資企業接近,但是四成民企不提供公積金,10%左右的民企沒有法定假日之外的帶薪年假。 收入怎么比 根據《畢業生就業調查》,畢業生在求職時首先著眼發展比較快的行業和企業,認為“會有比較多的空缺職位,提供較大的個人發揮空間”,求職也相對容易些。工資和福利待遇其次,而以往被畢業生看重的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考慮被放在了第五位。(見圖四)全國40所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給出這樣的回答是否說明,時下畢業生找工作時越來越務實呢? 如果從不同地區的生活消費水平和教育成本投入考慮,大多數畢業生的收入預期并非脫離實際,獅子大開口。但是,對企業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期望和企業支付之間還是有不小差距,2006畢業生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期望多半不能實現。 但是城市差異很大。上海、北京和廣州2005畢業生的收入水平四成以上在2001元~3000元,北京的畢業生收入最高,而深圳的畢業生收入差異最大。杭州等經濟發達城市的畢業生收入接近鄰近的城市上海,哈爾濱等城市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四城市畢業生的期望收入和企業給付薪資最大矛盾在5000元以上月收入段。對上海交通大學2005畢業生收入的不完全統計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畢業生收入超過3000元。(見圖五) 調查還發現,和畢業生專業知識關聯度高的技術、生產和設計等職能薪酬水平較高,主要處于2001~3000元。 《畢業生就業調查》對外資企業(含合資)和民營企業比較顯示,兩者提供畢業生的薪資差異并不明顯。行業和職能不同導致的收入差異遠大于資本屬性的不同。在民營經濟比較活躍的科技、生物醫藥和房地產行業,民營企業提供的薪酬甚至超過外資企業的給付水平。 培訓靠自己 對畢業生頗為看重的有針對性的培訓,82.3%的企業給予肯定的回答,其中有124家提供大學生海外的長短期培訓。只有不到507家企業稱“沒有具體計劃,放手讓畢業生工作,在工作中獲取經驗”。《畢業生就業調查》對有培訓計劃的4,773家了解發現,培訓內容最多的是入職培訓和企業文化方面的培訓(如戶外拓展)等,分別有3178家和1569家。比如遠大空調有限公司提供有自己專業的管理學院。崗位技能培訓也較為普遍,有989家企業要求畢業生接受崗位需要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提供語言培訓的企業也有320家,語種以英語居多。(見圖六) 但是《畢業生就業調查》指出,目前企業提供的培訓僅限于企業管理和職位的最基本要求,而從前程無憂提供的等職場信息和行業動態分析來看,環境適應和專業知識的更新更多要依靠畢業生自己的努力。 相關鏈接 “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企業”榜 ABB(中國)有限公司、寶潔(中國)有限公司 (P&G)、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海爾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樂金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LG)、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十佳(按拼音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