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十條”、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等系列“組合拳”密集推出,金融改革的加快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潤下降的壓力。互聯網金融來勢洶洶,不僅逐漸蠶食銀行的業務領域,同時也在根本上動搖了傳統銀行的商業模式。
招商銀行前行長、香港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在新浪財經金麒麟論壇發表演講時表示,在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商業銀行需轉變思維方式、改造商業模式,并做好近幾年利潤下跌的思想準備。
以下為文字實錄:
馬蔚華:大家下午好!在上一周我覺得吸引全世界眼球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因為G20在那里開會,第二個就是中國浙江的烏鎮,因為那里在召開世界的互聯網大會。大會上李克強總理有一番話,我也想談談烏鎮的啟發。
李克強總理說“互聯網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維方式。”我們把它和布里斯班的會連起來,BBC說,“如果說過去500年是互聯網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的話,那么在這個時期中國的崛起應該是最大的全球經濟轉移,這都和互聯網有關”。
總理又說,“20年中國發展成為一個互聯網的大國”,不僅培育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大家想想,阿里巴巴[微博]為什么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IPO?因為它最大的市場在中國,這里有13億部手機,5億部移動智能手機。這個巨大市場不僅如此大,也催生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很簡單,因為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就形成了一個新的生產、生活的生態,按照物種學的觀點,如果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了,按照生態的規則,它就會孕育很多很多新的物種,它可以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劇變、生態規則的變化。
所以我們把金融看成一個金融生態,互聯網是需求,因為金融是個服務業,服務于生產和生活,當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變化的時候需求也必然發生變化,金融的生態就會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涌現很多新的金融的物種。
剛才張琳說那么多,什么支付寶[微博],什么余額寶[微博],什么P2P野蠻生長,還有Q幣、比特幣等等,大家都熟悉,這些應該都是互聯網催生的新的物種。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我們現在很多基于互聯網的這種新的過去沒有的產業,我想這也是互聯網帶來的變化。
在這樣一個變化中,作為傳統的金融業毫無疑問的會受到沖擊,在新的業態、在新的生態系統建設的時候,原有的系統就會受到沖擊、會發生劇變。所以金融的變化顯而易見,我不多說。大家現在比較擔心傳統的金融會不會被互聯網金融顛覆,我覺得傳統的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都是金融。
現在我們看到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應該是對傳統金融業務、市場份額,從資產端到負債端,從業務端到盈利端,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分流了或者占據了或者脫媒了原有銀行的很多份額。但是我覺得,從目前我的認識看,因為互聯網金融它的本質還是金融,它改變的是金融賴以存在的形勢,我覺得從本質上既然是金融,就不存在顛覆金融的問題。
我們要重視的是互聯網對傳統金融的挑戰和影響,也不僅僅是占領了這些份額,我覺得它對傳統金融巨大的影響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商業模式的沖擊,一個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對商業模式的沖擊我理解有三個方面,大家可以討論。
第一個就是大數據,商業銀行如何利用大數據。因為信息是金融核心的問題,過去傳統的銀行之所以盈利,是因為它是一個中介,我們傳統銀行的業務就是融資的中介、支付的平臺。那個時候信息是不對稱的,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存款人只要把錢給銀行,銀行貸給貸款的需要人,所以銀行起到了一個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完成社會供給和需求的作用,銀行是依靠信息不對稱來賺取中介費用的,這是原有的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越來越發達,咱們講B2B,它是基于互聯網平臺上的民間借貸,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在互聯網的平臺上憑借云計算、搜索引擎,可以實時報價,最后形成一對一的交易,完全把銀行排除在外了,兩個人直接搞對象了,不用介紹人了,所以傳統的銀行受到一定的挑戰。
傳統的銀行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利用大數據,也有所作為。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市場、分析客戶,你要通過客戶的身份信息、社會信息、需求信息、交易信息、行為信息,更真切的研究這個客戶的具體需求和需求的變化,你可以量身訂做,可以提供更讓客戶感覺極致的服務,這樣的銀行才會對客戶有吸引力。
第二個,商業銀行如何利用平臺和流量的作用。大家知道互聯網是一個典型的商業平臺,互聯網它的精髓是,通過打造一個完善的、成長潛力大的、開放性的、包容性很強的生態圈,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進入這個生態圈,在這個平臺上通過流量變現創造價值。
我們大家知道的余額寶、理財通這些產品,都是通過我們的阿里巴巴這個電商平臺、通過騰訊的社交平臺、百度[微博]的搜索平臺,在這些平臺上流量變現。對銀行來說,客戶的流量就意味著,你流量越多客戶積累越多,你要利用平臺客戶流量變現。
第三個模式,如何做到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互聯網金融贏得客戶很重要的一點,把看似沒有關系的金融應用和具體的生活場景連在一起。大家還知道今年春節的時候嘀嘀打車,還有騰訊的搶紅包,這個在你看來是一個場景化,但實際上這是互聯網金融搶占了支付的前端。
搶紅包兩天得到的是2億戶的銀行卡的賬戶,它在前端奪取了賬戶以后就會切斷銀行和客戶的直接聯系,如果商業銀行失去了對客戶的直接聯系,你就失去了對市場的感知,這是很危險的事。所以銀行業如何做到線上線下的結合,不失去客戶,這是銀行必須面對的調整。
所以我覺得我們過去失去那種支付的份額、信貸的份額、利潤份額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方面會根本動搖過去你的商業模式。要想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傳統的銀行要擁抱互聯網,首先你要有一個互聯網的思維。我總結互聯網的思維有三點:
一個是,客戶體驗至上。過去我們商業銀行也很重視客戶,招行叫“因你而變”,現在來看,互聯網對客戶的體驗至上還是超過傳統銀行的,他尊重客戶的體驗,因為互聯網時代你服務的好,特別是你的服務超出客戶的預期,他就會成為你的粉絲,他就會不用廣告義務的替你宣傳,他就是鐵桿的為你服務,所以這一連串的效果比你做廣告的效果要好,所以客戶的體驗很重要。
第二個是,開放和包容。互聯網是一個平臺,可以邀請客戶和銀行一塊兒來眾籌、眾建、眾創,這個產品可能更受市場的歡迎。
第三個思維就是,平等、普惠。因為互聯網金融更為民主、更為普惠,不是說過去的少數精英那種服務方式,所以他更容易得到社會大眾的愛戴。它是小眾的、碎片的、零星的,比如說1塊錢理財,實際上是一種團購,但是過去商業銀行不提供這種服務,互聯網時代使1塊錢理財成為可能,所以這是普惠的內核。
我覺得這樣就會更得到社會的熱愛,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傳統銀行應該學會或者運用,所以我覺得在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商業銀行要看中的是自己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商業模式的改造。
新浪財經:現在商業銀行是不是面臨新的更殘酷的壓力?有經濟學家說,利率變化后銀行的利差會更加縮小,銀行的一部分利潤可能要擠出來給實體經濟。
馬蔚華:我覺得這一點商業銀行這幾年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因為這幾年商業銀行面臨很多很多的沖擊。首先是脫媒,就是現在在商業銀行的體系外,各種各樣的金融市場非常發達,所以銀行存款一下子少了,就是因為你利率還管制呢,外邊有一個比你存款利率更高的市場,所以這種脫媒是必然的。
第二個,互聯網金融。不僅在負債端可能受到影響,資產端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互聯網金融從負債到資產,從負債到盈利,都是對你有影響的。
第三,現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和匯率自由化的進程都在加快,這一點商業銀行從自身也愿意快點的市場化,去年余額寶的事還歷歷在目。我覺得銀行當時很窩囊,因為銀行的存款利率是管制的,你的利率那么低,余額寶回報率那么高,肯定要從銀行搬到余額寶去。
余額寶這個利潤回報率從哪兒來呢?他是以同業存款、協議存款的方式存到銀行,銀行等于是用自己的錢挖自己的存款,很窩囊,所以呼喚趕緊把利率放開,不要老懸著。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