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爆料《贏在中國》:汪小菲不是“公子哥”
編者按:有人調侃說,因為參加《贏在中國》活動,有人上市了(58同城和汽車之家),有人拉到投資了,現在又有人有喜了(大s宣布懷孕),但對于幕后真正的總策劃人和制片人來說,如何能夠請到馬云、柳傳志、雷軍等這么多大佬參加一檔真人秀節目,又得到汪小菲、姚勁波、李想等熱門人物的鼎力支持,王利芬的調動能力和人脈可見一般,來看看她怎么總結這三個月來12期節目對她帶來的變化。
王利芬[微博]:
我從很久前開始策劃重做《贏在中國》這個節目,因為我覺得不僅僅是為創業者,這是所有想發展、想做事情的人學習的平臺,這個平臺很重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目標,怎么整合資源,完成這個目標,這就是我們這個節目所講的核心所在。
《贏在中國》是項目考核制,最怕選手退賽
過去《贏在中國》的主題是找投資,而現在創業,投資并不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大量風投基金在中國找項目的背景下,現在不是選手找錢,而是錢在找項目。在現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節目的1000萬獎金,再用于投資,就不成立了,所以要找“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來奔波”。
我后來決定還是每一期做一個任務。每次節目都是發布一個任務,一個項目,這對創業者是有幫助的。你說哪個公司不做項目?公務員也要做項目對吧?就采訪也是這樣,你采訪的人、到達的目標和最后的成果,其實就是在做任務,只是以前我是從做媒體的角度去想,現在更多是從商業的角度去想,這事就不一樣。你能調動的資源、你的人脈、你采訪之前所做的功課,你掌握的信息,最后都能出來一個成果——衡量這個成果的優劣,就是你采訪的質量,跟采訪對象互動的效果,甚至他在你面前袒露了多少秘密,這都是可以量化可KPI的,這就是商業思維對我的改變。
我現在做《贏在中國》,很多次累得都想吐了,我根本沒有腦子去想明天要做什么,而是趕緊的想把今天的事情做完了,我就能活過來。中間有一段時間,對于選手們的‘退賽’這件事,一開始我心里確實很反感,因為如果有一名選手退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是找不到另一個替補選手的,同時整個攝制團隊的300多名工作人員的工作也就此成為了無用功,所以在每回選手宣稱退賽的時候,我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可是這個事情接近尾聲的時候,我覺得看每個人都特別順眼,特別舒服。因為這12個人我都太熟了。
我眼里的姚勁波、蔡明、李靜、汪小菲、夏華
先說總決賽這三位。姚勁波是眾多創業者中我最佩服的,姚勁波是整個比賽中,實力最強的選手。因為他懂落地,他沒有虛的成分,他的產品也是。
蔡明對事情的投入,對人真誠,說話辦事靠譜。而且特爺們,中間比賽沒有給我打過一個電話,即使有事,說話干凈利落,說完就完了。這種對信用的尊重讓我很尊重他們的企業。
李靜身上有個特質,就是特別快樂,讓人很想跟她待在一起,雖然也有散漫的時候,但她身上有讓人愉快的特質,讓人放松和舒服。
汪小菲,身上完全沒有富二代的毛病,柳總也點評過的,對人非常誠懇,完全沒有公子哥的那種做派,所以他才能一口答應來《贏在中國》,要知道這對于一個有公眾形象的人物來說是不容易的,畢竟有12期,怎么著也能“原形畢露”。但汪小菲沒有一般富二代的毛病,他甚至關心節目的營銷宣傳該怎么做,請什么樣的媒體,這讓我非常感動。
最后我還要說一下夏華,我看到網上有一些不太正面的評價。夏華這人有個口頭禪,怎么現在的男的都跟娘們一樣的?可見真的她就是那種女漢子,答應了你就一定會做到的那種,也比較爽快、目標感非常強,這也是她受到非議最多的地方。但這個節目給她展現的機會不夠多,我曾經說過,如果她能在這個節目中待更多的時間,可能大家看到的是不一樣的結果,但是受到時長的限制,就只能看到最極端最沖突的一面。其實人的身上,既無優點,也無缺點,只有特點。只是因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不同的事情,才顯示出相對的優或是缺。
采訪我的記者一半都被我批評過
我很欣慰的是,所有的選手并沒有表現出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殘忍的那一面。我覺得馬云[微博]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對,善良不是企業發展的阻礙。做企業的人,不一定都是狡詐的、重利益的,相反,如果不能心存善意,這個企業和這個人一定是走不遠,這點從我們做這十二期節目中也能得到體現。有的時候表面上你貌似獲得了一點蠅頭小利,但最后還是發現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這個節目就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把方法學會了,牢記目標、整合資源、想清策略、一步一步踏實干,這是我們這個真人秀節目想傳達的東西。我也重新回歸了草根的狀態——這個節目的所有解說詞都是我寫的,原來我們聘了一個很牛的撰稿,但發現還是不如自己親自寫好。因為從頭至尾都是我參與的,我不干誰干?而且解說詞又是最關鍵的,能把每一期節目的目的和任務說清楚,否則觀眾就不明白。所以為了節目效果,我基本上是全身心地投入。這跟之前在央視的時候不一樣,我不僅僅是在為創業者服務,甚至我自己也是一個創業者。
原來有一個記者采訪我,問了三個問題,我說你是要干嘛?他說我要做一個人物類的專訪,我說你出去。我創業以來大概有80多名記者采訪我,其中有一半受過我的批評,之前那個記者,問我的三個問題我說百度[微博]和谷歌[微博]都可以查到,你連查到沒查,你根本沒有資格坐到我的面前做人物專訪。因為你坐在我面前,你就得跟我互動,就不能問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創業也是一樣,你有人脈、有資源、有資金,但為什么還是無法成功?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投入夠不夠。我自問我問心無愧了,但成效如何,留待觀眾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