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者鐘睒睒
這場媒體所掀起的“標準之爭”,將58歲的農夫山泉掌門人鐘睒睒拉入非議泥沼,而關于其個人倨傲、獨斷與偏執的評論與喋喋不休的商業糾紛亦如影隨形。
盡管農夫山泉已經婦孺皆知,但鐘睒睒,卻藏匿于農夫山泉的盛名之下,讓人難窺其貌。
1954年,鐘睒睒出生于浙江諸暨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為一些家庭的遭遇,鐘睒睒的童年艱辛異常,其洞悉人性、堅忍不服輸的性格亦受此影響而成。他在“文革”停課期間才上到小學五年級,后來去了嘉興學做泥水匠。
鐘睒睒起先在省文聯管理基建,又先后去江南雜志社和浙江日報社工作。
在《浙江日報》當了5年記者后,鐘睒睒離開家鄉南下淘金。1993年,海南養生堂成立,靠著超低溫粉碎工藝制作的龜鱉丸,鐘睒睒用“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一系列廣告成功切入保健品市場,賺了第一桶金。
在做保健品之前,鐘睒睒還做過娃哈哈口服液在廣西和海南的總代理。這也是兩個飲料巨頭的第一次交集。1991年,廣州市場銷售很旺,鐘直接把貨“越界”銷到別人的地盤上,曾被指責為“不守規矩”。
他本來沒有打算做水。1996年,養生堂本想收購千島湖畔一個有169年歷史的保健酒廠,“他們說200萬元你就收購吧,當時覺得這個酒廠雖然有歷史但沒文化。”鐘睒睒回憶,在看了那一江好水之后,他覺得白白流掉了真可惜。
這個故事后來能被廣為傳頌,而那句著名的“農夫山泉有點甜”則堪稱其營銷史上的點睛之筆。
應該說,鐘睒睒是最早強調“眼球經濟”的企業家之一,在過去的十年中,他的名字與宗慶后、史玉柱[微博]、牛根生、吳柄新、姜偉、何伯權等排在一起,被稱為中國營銷的創新者和實踐者。記者出身的他,遠比其他企業家更懂得什么叫做注意力,更有資本開發自身的熱點、焦點及優點。而在那些令人叫絕的營銷創意身后,則是被鐘睒睒炒紅的一個又一個品牌:朵而、成長快樂、成人維生素、清嘴含片、農夫山泉、農夫果園、尖叫、農夫茶、母親牌牛肉棒等等品牌。
但同時被廣為詬病的是,“他恨不得一人擁有整個市場,所有的瓶裝水都是農夫山泉”。沒有一個同行愿意和鐘睒睒深談行業,甚至沒有一個商業上的朋友——他自己也承認。
鐘睒睒并不回避外界對自己的“獨夫”印象:“我確實很自負,一般不跟談不攏的人多談。但我自己并不孤單,我有我的圈子,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的,沒有對錯,只有適合不適合。”
寧波關鍵點品牌策劃有限公司首席咨詢師黃江偉認為:“這也是一種營銷,塑造他的一個‘硬漢’形象。”
和宗慶后把經銷商當伙伴、當朋友不同,鐘很少考慮經銷商的利益,更不屑于關心經銷商的長遠發展,并過高地估計了市場和自身能力——但商業邏輯并不及他想象的那樣直接。
通策集團董事長呂建明在其微博中評論鐘為典型諸暨人的性格,“耿直,狷狂,有追求,理想主義,不肯服輸”,習慣了以一己之力快速成長的鐘睒睒對所謂的商業社會的“游戲規則”嗤之以鼻:農夫山泉在業內以敢于且善于以尖銳的矛頭直指競爭對手著稱,2000年發生的純凈水與天然水之戰、2007年爆發的酸堿度之爭,鐘都選擇了孤軍奮戰的方式,對抗整個行業法則。
一如其所言,永遠不怕硬碰硬,并且樂此不疲。或者換另一個比喻更為恰當:他像一個裝滿沙子的沙袋,有其柔軟的部分,但越敲打越堅硬。
“農夫山泉在這個行業撕開了一道口子。”鐘睒睒說,但只是撬了一個墻角,整堵墻并沒有倒下。他并不能夠將行業帶入自己的理想狀態。在行業協會為企業代言的大環境下,鐘睒睒的偏執沒能推進行業標準的前行。
一個人的戰爭,是否能夠或是間接改變行業發展軌跡?不過那種不作抵抗,不加掙扎地向命運投降一定不會成為鐘睒睒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