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云[微博]的卸任演講談起
崔巍
最近,誠信問題越來越多地遭到老百姓的吐槽,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網絡安全等問題屢見不鮮,甚至中國電信[微博]、家樂福、工商銀行等大型知名企業也陸續因產品質量等問題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被曝光。人們常常抱怨社會誠信的缺失,那么,未名如何來構建誠信社會呢?
5月10日,在淘寶十周年慶典上,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微博]集團CEO的職位,在其卸任演講中,曾數次提到了“信任”。我們看到,馬云能成功、阿里能成功、淘寶能成功、電子商務能成功,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建立起的信任。
2002年,阿里集團推出“誠信通”,這被認為是阿里金融思想的最初萌芽,它通過為從事國內貿易的中小企業提供網上會員制貿易服務,以解決網絡貿易信用問題。2003年10月,支付寶[微博]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網上金融支付的方式,它在解決網上支付的同時,還可以為買賣雙方確立信任。買家先把錢打到支付寶,支付寶通知賣家發貨,買家收到貨物并確認后,再通過支付寶支付買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并為以后的交易建立信任基礎。基于此,2004年阿里推出“誠信通指數”,并建立起一整套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數據庫。今年4月,阿里集團又與商業銀行合作,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信用支付”,實則由阿里集團與銀行共同承擔風險。可以看出,阿里的成功是建立在夯實的信任基礎之上的,否則,成功就化為空談。
“信任”是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社會資本,這被認為是除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之外的第三個重要資本。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社會信任尤其對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較高的社會信任水平無疑會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然而當前,在各種誠信問題交織的背景下,人們的心態其實很復雜:一方面抱怨社會信任的缺失,另一方面又往往步其后塵。一方面,要求其他人應該如何,另一方面,卻不能反省自己。那么,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誠信問題呢?
首先,對待誠信問題,應抱有科學的態度。恪守誠信與誠信缺失現象的共存,恰恰符合了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對社會誠信提出更高的訴求,要求人們遵守經濟秩序,恪守誠信。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孳生出種種誠信缺失的現象。這與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趨緩,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相關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和諧度的提升,誠信缺失應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其次,對待誠信問題,應有積極的態度。在看到社會誠信缺失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城市信用環境的改善。淘寶每天2400萬筆的交易,正意味著中國2400萬信任在傳遞著。這既包括買家對陌生的甚至沒有聽說過名字的賣家的信任,也包括上億消費者對阿里的信任。
再次,對待誠信問題,應該有健康的心態。只有樹立誠信意識人人有責的觀念,才能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水平,從而保證社會的良性運轉。馬云在演講中談道:“我們選擇了相信,我們選擇了信任。”
最后,為了使整體社會信任水平實現最優,必須建立一套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任機制。
第一,在制度層面上,加強社會誠信制度和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誠信必須有嚴密規定和嚴格執行的制度和體系作保障。
第二,加強政府的協調和引導功能,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憑借健全的國家監督和現代市場的法治管理,來保障個人投資者或企業的經濟活動。
第三,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明確對失信或騙取他人信任的投資者和企業的懲罰尺度,使交易行為受到客觀的評估,使其失信成本遠遠高于其收益,以減少失信行為的發生。
第四,提高投資者素質,培養投資者自我教育和自我組織的能力,鼓勵廣泛參與橫向社會。政府應積極宣傳誠信價值觀,營造誠信的社會風尚,這可以有效地加強社會信任建設和提高誠信水平,對于整合社會資源,為經濟現代化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特別是對我國正在建設中的資本市場,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