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解亮曾4次接觸林春平,他說——
林的名片上掛著10家公司
總給人一種“虛”的感覺
今年2月1日,世界溫商大會的休息時間,我第一次接觸林春平。
那時的他,身上還有“成功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的光環,看上去意氣風發。有些高調的他,很喜歡分發那張印著他自己頭像和10家公司名號的折疊式名片。
溫州雙頻實業、溫州春平商貿、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美國新匯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名號后面,都是“董事長”和“董事局主席”這樣的職位。
“收購銀行只是生意上‘錦上添花’……適當的時候會考慮在國內金融領域也插一手。”采訪中,他總會這么說,但至于在美國怎么收購的這些細節,他從來都是閃爍其詞。
實際上,去年年底之前,世人對林春平的印象,基本是空白。
網上一些信息,只能拼湊出這樣一個林春平:生于1970年,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人,賣大米和羅漢果,還做著牛皮生意等。
這則招聘廣告,最終讓林春平一躍走入公眾視野:“中國春平集團、英屬維爾京群島春平國際金融控股集團因收購美國某銀行,需招聘高級翻譯、銀行高級經理、副行長各2名”。
林春平隨后主導了一系列“發布”,但所有的信息,都來自他一人之口。
于是,林春平的故事,變得“豐富多彩”:16歲跟父親做皮革生意,三四個月學會桂林方言;19歲考上某大學,畢業前擁有600萬元身家;到新加坡做轉口貿易,和聯合國(微博)前秘書長安南的兒子是“同學兼室友”;往返廣州和加納,10元進價的牛仔褲賣到10美元,還在加納買下一座有伴生黃金的銅礦……
閃亮了3個多月后,網上開始出現針對林春平的質疑:美國特拉華州根本查不到被收購的“大西洋銀行”,他組建的“新匯豐銀行”也難覓蹤影。
3月3日晚,我找到了林春平,希望他回應這些質疑。但林春平的回應語焉不詳,只是反復說,“大西洋銀行是翻譯過來有差別,具體名稱現在不方便透露;有些東西還沒有齊全。”
這樣的無力解釋,幾天之后,隨著美國特拉華州政府的回函,正式破產。
面對證據,林春平一度隱身。
3月8日晚,我在一家五星級酒店里找到了他。林春平系著一條橙色的LV圍巾,有些憔悴,但口氣卻還挺強硬:“要是別人早倒下了,我是打不倒的。”
但幾天之后,林春平主動聯系媒體,開了一次媒體溝通會,承認自己說謊,并向公眾鞠躬道歉。
這也是我第四次接觸他,和以往不同的是,他已不再像以往一樣對媒體侃侃而談,變得異常沉默,表情一直凝重。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下一次見林春平,大概要在法庭上了。
本報記者 解亮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