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 新“紅頂”商人的世界百強夢
從1992年2000萬起家,到即將躋身“世界企業500強”,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帶領他的團隊只用了20年時間。綠地成立20周年之際,這位地產大佬,又開始展望更高遠的目標。
近日,張玉良與本報記者分享綠地成長之道。在短暫的采訪中,儒雅的張玉良始終面帶微笑,坦然面對記者的提問。談起綠地的未來,這位素以低調著稱的掌門人語氣卻高調而堅決:“五年之內,我們要做到全球企業200強。”
■談發展
五年進入全球企業200強
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后,包括現任泰康人壽(微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慧聰網董事局主席郭凡生、萬通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馮侖等一批人從政府機構、科研院所投身“商海”,他們被稱作中國企業家群體的“92派”,張玉良也是其中代表之一。
1992年,張玉良從上海市農委住宅辦副主任的崗位下海,拿著上海市農委、建委下屬企業出資的2000萬元人民幣,帶領十幾個年輕人,成立了綠地開發總公司,起家項目僅僅是總計7萬余平方米的三個動遷項目。回憶起當年的下海,張玉良很感慨,“在當時的體制內想做點事,實在是太難了,根本輪不到自己。”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擺脫了體制束縛的張玉良憑著踏實的作風、敏銳的判斷力和超前的戰略性在商界如魚得水。
今年2月,綠地公布的2011年度經營業績顯示,在房地產市場受調控重壓持續下行之年,綠地逆勢實現業務經營收入超過1830億元,較上年增長32%,利稅近200億元。
張玉良透露,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的排名需要等到6月份才予以公布,但實際上“去年底,綠地就進入了世界500強”。
但張玉良顯然不滿足。談到綠地的未來,素以低調著稱的張玉良卻高調而堅決地表示:“五年之內,我們要做到全球企業200強。”
■談法則
做政府所想為市場所需
“我從來沒想過綠地能做到今天,這與我們始終善待我們的伙伴、客戶分不開。”回首20年來的成績,張玉良將此歸功于伙伴客戶們的支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深切體會,同時,我一直講朋友也是重要的第一生產力”。
但熟悉張玉良和綠地的人都會將綠地的成功歸功于張玉良對政府關系的把控上。
“做政府想做的事情”一直掛在張玉良嘴邊,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也是綠地的行事法則之一,正因為如此,張玉良被外界譽為“新紅頂商人”。
對這個稱號,張玉良從不拒絕,紅頂商人胡雪巖也是他非常欣賞的人。張玉良告訴記者:“所謂政府想做的事情就是社會倡導的主流導向的事情,這些導向性的政策一定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做綠化、做保障房、做公建、做城市配套,綠地與政府保持了高度同步。
外界都看到綠地與政府的同步,但張玉良強調,綠地的企業法則還有一條:“做市場需要的事情”。張玉良對此的解釋是,“按市場需要就是用經濟規律做企業,這是我們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原則。”
■談“標高”
做超高層讓城市有腔調
與其他開發商相比,超高層已經成為綠地在全國的一張名片,在世界排名前十的超高層建筑中,有3座是綠地開發的。據統計,綠地目前在北京、濟南、鄭州、南昌、長春、武漢、大連等城市,在建高度超過300米的高樓達15幢。
綠地執著于超高層建筑也引來不少質疑。張玉良坦然承認質疑的存在,但政府機關出身、且對城市發展一直有獨特見解的張玉良有自己的認識。他告訴記者,“隨著城市化和經濟的發展,在城市密度比較高、土地資源比較緊缺的城市,有了經濟實力以后都會有超高層建設的要求和愿望。同時,從城市發展的精神層面來講也需要超高層,因為各地政府也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標桿作品,讓全市人民能夠為此感到自豪。綠地建造超高層正是滿足了這兩方面的需求,用上海話來說,綠地會讓城市變得更有腔調。”
張玉良表示,“在中國,綠地幾乎占據了50%以上的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我們的目標是在目前每年竣工1到2棟綠地中心的基礎上,增加到每年竣工3-4棟。”
■談轉型
多輪驅動揚帆出海
建設超高層只是綠地順應房地產市場變化主動調結構的一枚棋子,2007年,綠地地產的營收超過了300億,然而,在國內樓市一片火熱中,張玉良看到了其中的危機。張玉良帶領綠地在堅守房地產的同時,通過結構調整進入能源、金融等多領域,實現企業多輪驅動,這一前瞻的判斷使得綠地在近5年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據悉,綠地近些年每年始終保持30-40%的增長,其中能源產業對企業的支持至關重要。另外金融產業也給綠地集團穩定發展提供了幫助。
在房地產業,張玉良看重商業地產潛力,優化房地產產品結構并揚帆出海。張玉良表示,除了做住宅開發以外,綠地大量上馬商務地產,尤其是在重點區域,進行了重點開發,僅在去年,其商業地產銷售業績就增長200億元。今年,商業地產在綠地的產品結構中要達到50%以上比例。與此同時,雄心壯志的張玉良不再滿足于在國內的發展,從2011年起,綠地逐漸走出國門。近期擬投資9億美元開發濟州島健康醫療城項目,成為首個走進韓國的中國房地產企業。
張玉良表示,綠地今后的調整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調產業結構,做強做大以能源、金融為核心的綜合產業,二是調房地產業務結構,緊跟政策和市場要求。接下來,綠地會結合中國經濟的發展,結合中國消費者優勢在境外繼續拓展。 本報記者邢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