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
2011年11月23日14時,發展經濟學奠基人、華中科技大學(微博)經濟學院名譽院長兼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我的恩師張培剛與世長辭。
二十多年前,我還是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系的一名本科生。只要聽到有張老師的講座或報告,我都會盡全力參加。當時他雖然已經70多歲了,但是精神矍鑠,講課風趣幽默,歷史典故、農村諺語等都信手拈來。他在學術上正煥發“第二春”,提出要創建新型發展經濟學,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農業國工業化理論。我對中國“三農”問題和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興趣由此而來,并自此將其作為我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
本科畢業時,我很榮幸被張老師“看中”,免試攻讀他的碩士研究生。開學的第一堂課他就說:“既然要讀研究生,就要下決心,沉下心來,打牢基礎,多看原著!”從那時起他就成了我學術和靈魂的導師。
張老師的學術態度和方法非常嚴謹。他要求,引用文獻一定要找到并注明出處,一字一句一標點都要非常講究,對于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特別強調將理論、歷史、經驗相結合。他說:“要有歷史的視野,要掌握基本的理論問題,同時要從現實出發,只有將這三個方面相結合才能得出更準確的結論。”至今這些話還不時在腦海中想起,并一直指導著我的研究。
愛國熱情是張老師一生的最主要精神支柱。新中國成立之初,他拒絕了聯合國(微博)和哈佛大學的邀請,毅然回國。他特別關心中國這個農業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正是以此為出發點,他創建了農業國工業化理論。他說要建立一套農業國工業化的理論體系,對其他同類型國家要有指導意義。前幾年我去探望他的時候,他還很樂觀地談到一百年之后的事情,他說他還有很多心愿未了,還有很多思想需要闡述。
聽師母說,在醫院搶救時,只要清醒過來,他都會對醫生護士們說聲謝謝,叫他們多休息。這是他身上最珍貴的東西。我最后一次見張老師是幾個月前,離開的時候,他躺在床上對著我微笑著揮手。他總是微笑著的,希望以后都如此吧。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