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簡介
1996年,創建上海永樂家電,任董事長。
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上市。
2006年7月,國美電器宣布并購永樂家電,陳曉擔任國美電器總裁。
2007年12月14日,國美宣布通過第三方機構收購大中電器。陳曉成為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掌舵人。
2008年11月任國美集團總裁兼任董事會代理主席。
2009年1月16日起,陳曉出任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同時兼任總裁。
2010年6月28日起,國美董事會同意公司主席兼總裁陳曉辭去總裁一職,陳曉任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
2011年3月9日,陳曉辭去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職務。
短短幾年中,陳曉身上顯現出的戲劇性,恐怕很少有職業經理人能企及。直至今天被資本拋棄離開國美,這個令人扼腕的悲劇性人物陳曉,將是他在公眾眼中最后一個角色嗎?
2011年3月9日, 剛剛歸于平靜不過數月的國美電器又發布“更改董事”的公告,稱陳曉將辭任包括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執行委員會成員兼主席以及授權代表在內的全部職務。理由還是那個意味深長的需要“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雖然陳曉的離職傳聞早已滿城風雨,但是這一消息的發布還是令不少人感到突然,更何況他的繼任者正是他的老對手張大中。三年前,時任國美電器總裁的陳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接管大中電器,大中電器掌門人張大中拱手將企業賣給國美。想不到三年之后,陳曉和張大中又在國美旋渦的裹挾下互換了角色。
在短短幾年當中,陳曉身上顯現出的戲劇性,恐怕很少有職業經理人能企及。幾年時間,將永樂電器推向國內家電零售連鎖第三的位置,陳曉是牛仔式的創業英雄;當與摩根士丹利簽下對賭協議的時候,陳曉被評為冒失的野心家;當永樂向國美無奈地舉起白旗時,原永樂董事長陳曉受聘于黃光裕(專欄)出任國美、永樂合并后新國美的首席執行官,他是身段柔軟的失意者;黃光裕入獄,他危機中掌舵國美,是一個以被收編的身份“打工”,卻挽救國美于危難的職業經理人;2010年那場眾所周知的國美大戲當中,陳曉又變成了乘人之危、僭越身份的小人;直至今天被資本拋棄離開國美,這個令人扼腕的悲劇性人物陳曉,將是他在公眾眼中最后一個角色嗎?
冒進的創業英雄
1996年末,從事家電批發業務的永樂公司宣布因決策失誤而倒閉。任常務副總的陳曉聯合原永樂屬下三家經濟實體等12個自然人,共同投資600萬元重新建立了家電批發公司——上海永樂家用電器聯銷有限公司,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那個曾在上海市場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
同一時間,日后的家電巨頭黃光裕已在北方完成了國美電器的連鎖架構,另一巨頭張近東(專欄)則在南京把蘇寧電器(002024)的經營規模發展到了15億元。相比之下,永樂從誕生之日似乎就已經晚了。
但是,陳曉卻不這么認為,永樂避開國美和蘇寧的鋒芒,放棄批發,專攻零售,在上海首創大件商品無償送貨服務,邁出了連鎖經營的第一步,1998年永樂全年銷售額實現4億元。
1999年,永樂開始進軍全國,甚至挑釁性地將觸角伸向蘇寧的地盤外圍,在南通建立了連鎖店。此后又經過三年時間,永樂年銷售額一舉達到160億元,坐上了家電行業老三的交椅,而在上海市場,更以65%的市場份額獨占鰲頭,無人匹敵。
2004年9月,永樂獲得國際資本大鱷摩根士丹利5000萬美元注資,憑借雄厚的資金,永樂相繼并購了河南通利、四川成百家電、廈門思文、臺灣燦坤。然而,地盤的擴張,表面的繁榮,也為陳曉的事業埋下了隱患,永樂的經營隨著激進的擴張政策而陷入危局。
從2005年夏天開始,永樂就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以上海為軸心一路旋轉著向外掃蕩。在一連串的并購動作后,永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少區域性零售企業的通病——在發家地是無可爭議的老大,而一旦進入其他區域,則遭遇商品結構、人才、物流、信息流乃至企業文化的諸多瓶頸。
此時,當初為5000萬美元與摩根士丹利簽下的對賭協議開始顯露出兇狠的一面,如果永樂繼續運轉下去,就要履行“對賭協議”的承諾,幾年后,永樂勢必被摩根士丹利控股。擺在他面前的是兩條路:要么被收購,要么繼續在資本陷阱里苦熬。
陳曉的選擇令不少業內同行感到意外,2006年7月25日晚,一手創辦了永樂家電輝煌的陳曉由總裁變成了打工者,永樂被國美以52.68億港元全面收購。
識時務的失意者
雖然商業法則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但是永樂和國美聯手確實令人意外。
就在永樂投向國美懷抱的前幾年,作為家電銷售巨頭的國美搶占永樂的地盤,永樂亦偷挖國美的墻角,雙方在跑馬圈地的競爭中,寸土必爭,互不相讓,兩家的員工更是曾經在上海大打出手,一度以淋漓的鮮血為競爭開道。
2005年上半年,永樂把觸角伸向國美的老巢——北京,直接在國美的眼皮底下發動零距離競爭。在永樂五棵松店“謹慎”開業時給供貨商的商函中表示,誓將開業順利進行,其隱含之意就是提防國美破壞。
當2006年7月國美宣布全面收購永樂時,人們更多的是驚詫:昨天雙方還揚言要憑價格戰拼個你死我活,今天永樂怎么就突然舉旗投降了?
據業內人士分析,促成國美和永樂合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與百思買(Best Buy)抗衡。2006年5月,百思買以1.8億美元收購了國內第四大家電零售企業五星電器,下一個目標直指老三永樂。
兵臨城下,國內家電巨頭們的火并熱情自然大打折扣。陳曉在當年7月上旬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對中國家電連鎖業的前景表示了擔憂。他認為,國美、蘇寧、永樂家電三巨頭再這樣拼打下去,肯定會三敗俱傷。
做不了老大就投靠老大,陳曉“務實”的選擇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贊許。易凱資本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冉(微博)評價說:“與其不尷不尬地跟在老大老二后面,不如成為老大的一部分。贏不了敵人就加入敵人,這是對股東利益的最高忠誠。”當時在國美、蘇寧、百思買、永樂四強對壘的格局中,永樂最后勝出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如果不能成為王者,成為王者的一部分,何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呢?
陳曉也認為中國家電的競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賽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跑到終點的。識時務者為俊杰。屈身投靠國美,是他意識到自身的能力,無力與國美、蘇寧抗衡到底。
從老板淪為打工者,從獨斷專行到看老板臉色行事,陳曉很快就適應了角色的轉換。另外,除了迅速適應北京的氣候與環境以外,陳曉還把一口地道的上海話迅速轉換成了普通話。
來到國美的兩年多時間里,陳曉無可置疑地履行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職責。剛到國美,陳曉便立下了“2007年不完成1000億的目標就下崗”的“軍令狀”,這份“軍令狀”要達到的數字,被業界認為不可能完成。許是因為這份“軍令狀”,黃光裕完全把國美電器操作層面的事務交給了陳曉,他自己則更專注于資本運作和集團發展戰略。
此后,在陳曉的推動下,國美先是從蘇寧手中橫刀奪愛,成功搶奪大中;而后又是曲線收購三聯商社,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國美電器與三聯集團之間那場歷時數月的股權之爭也已成為財經事件“娛樂化”的著名案例。
“完美”職業經理人
2008年12月7日下午,北京正是寒意逼人之時。而位于北三環中路上的國美電器馬甸鵬潤店,正舉行著國美成立22周年的慶祝活動。這場慶典意義非凡,自11月19日突然傳出了黃光裕出事的消息后至今,陳曉對內鼓舞士氣,對外提升供應商信心,帶領國美度過驚心動魄的20多天。
黃光裕被帶走“協助調查”之后,內憂外患的國美已經歷了一場生死時速般的拯救行動。
黃光裕神秘失蹤,引起外界對國美的極度恐慌和猜測,各種版本的流言此伏彼起。11月24日深夜,國美總裁陳曉當即召開全國緊急視頻會議,會議討論了對媒體、供貨商以及普通員工的統一口徑,并根據會議內容形成紀要,即日下發至遍布全國的門店。
11月25日晚,陳曉對全部員工群發郵件《致全體同仁書》,要求員工“在各種傳言鋪天蓋地的非常時期,保持前所未有的高昂斗志和樂觀必勝的堅定信念”。
此時的陳曉,已經以第二大股東、總裁的身份主持全局,處理危機。“我想強調,據目前公司所知,國美電器與針對黃光裕的調查并無任何關聯,我們也沒有受到任何有關部門的相關問詢。”在媒體吹風會上,陳曉鎮定表白,話語間在黃家與國美之間已經作出了切割。
國美電器新聞發言人何陽青也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自從2006年國美收購永樂之后,集團的日常運營工作就一直由總裁陳曉主持,黃光裕更多的是考慮公司戰略規劃層面的事情。作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國美電器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體系非常完善,因此,黃光裕接受警方調查事件并未對公司的日常運營產生任何影響。
陳曉借助國美良好的運作體系和強大的執行力,使國美渡過危機。在當時的狀況下,黃光裕對于陳曉所做的“創始人”與“公司”之間的輿論切割并未反對。經過短暫的動蕩與不安之后,國美正式終結了“黃光裕時代”,開啟了“陳曉時代”。
認識陳曉和黃光裕的人評價,他們二人的風格儼然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后者霸氣、張揚,前者相對低調、務實。陳曉“歸順”黃光裕后,他的“平和”與黃光裕的“霸氣”所形成的鮮明對比,一度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一個互補團隊。
黃光裕入獄,陳曉主政,這段時期的國美開始從強勢姿態轉向懷柔策略,戰略的重點也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兼顧利潤率。
陳曉在業界有“鐵算盤”之稱,他不僅深諳家電連鎖市場,更是有著上海人獨到的精明之處。上海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這樣評價陳曉,“他給人的感覺穩重、儒雅,不會殺氣騰騰。但實際上他思維十分敏捷。”
陳曉掌舵國美后,迅速制定了2009年的策略,對外優化供應商合作關系,對內優化門店網絡資源,即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國美將不再僅僅依靠門店數量來獲得增長動力,而將以提高單店經營質量為優先考量。
國美主管文化和品牌傳播的副總裁何陽青告訴媒體,陳曉掌舵后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優化與供應商的關系,采取配套措施,使供應商的投入產出比最大化。
除了對國美業務經營部門進行改革外,國美還在總部成立了一個編制有五六十人的門店再造中心,負責研究門店如何效益最大化,包括門店形態和布局、商品的擺設、產品的引進、各種流程、消費者對產品的需要和購物體驗等。如此大量的分析工作,足見國美“新掌門人”陳曉對門店效益的重視。
爭議旋渦中的野心家
陳曉引發黃光裕的反擊,關節點在于引進“第三者”貝恩資本,這是陳曉動搖黃光裕大股東地位的一塊石頭,嚴重地觸怒了黃光裕,最終決定以大股東的身份與陳曉一搏,想方設法將陳曉趕出國美,鏟除后患,才能最終捍衛黃光裕家族的利益。
2010年8月4日19時30分左右,身陷牢獄的黃光裕突然出招。國美電器收到了黃光裕全資控股的公司發來的一封信函,要求國美電器舉行特別股東大會,撤銷當年股東周年大會通過的授權,撤銷陳曉及孫一丁在公司董事會的職位,并提名鄒曉春(微博)、黃燕虹為執行董事等。
9月28日,國美特別股東大會在香港召開,根據股東大會的最終表決結果,罷免陳曉職務等議案未能獲得通過。黃光裕提出的5項議案中,撤銷配發、發行和買賣國美股份的一般授權以54.6%獲得通過,而撤銷陳曉、孫一丁的董事職務,及委任鄒曉春和黃燕虹為執行董事的提案均未能通過。但由于撤銷董事會增發授權得以通過,黃光裕所持的國美32.47%股份將不會再被攤薄,仍是國美第一大股東。基金股東貝恩資本的三名代表,包括貝恩董事總經理竺稼成功重選為非執行董事。
從當時的場面來看,雙方可以說是打了一個平手。隨著銅鑼灣國美股東大會一錘定音,喧囂數月之久的國美控制權之爭第一階段終于落下帷幕。
然而,僅僅過了半年,“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陳曉已于12月26日離職”的消息開始現身于網上,國美以及陳曉最初的表態一致:說法不實。但這再度引發了外界對陳曉淡出國美電器的權力核心的猜測。
有媒體報道,京東商城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曾在微博上感嘆:“剛看到陳曉的‘離職’感言,記得幾個月前我就告訴一個管培生:陳曉必敗!因為他把賭注放在投資人身上,一定是被基金當槍使了!”
一語成讖,春寒料峭中,陳曉就被逐出了國美。
陳曉的下一站將去哪里?他大起大落的事業曲線將如何找到落點?
對于陳曉離職后的去向,有消息稱自春節之后,陳曉一直在上海展開一項全新的事業,進軍中國家居用品、飾品連鎖零售行業。無論真假,創業也許是他接下來的必然選擇。正如他不久前在清華大學的一次公開演講上所感嘆:“在中國,很多民營企業上市以后,企業的創始股東和原始職工之間的財富出現了一個巨大鴻溝。創始股東投入的原始貨幣資本通過上市得到價值增值放大,但以職業經理人為代表的人力資本則很少出現價值增長。從這一點來說,中國大多數職業經理人是非常冤屈的,創業股東對職業經理人一直采取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
自己創業能否解開陳曉心里關于“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死結,陳曉的故事未完待續。